談到“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大多數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報補習班、陪孩子寫作業;然而,尹建莉老師的做法卻讓人“大跌眼鏡“。
【“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其實,學習永遠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作業就特別多,我媽也從來沒有陪我寫過作業,即使是聽寫作業,也是選擇讓我自己默寫。反而,讓我對學習一直充滿興趣,現在有了孩子,我也還是在終身學習。
【替孩子寫作業】
替孩子寫作業,不會讓孩子產生舞弊心理;替孩子寫作業,反倒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應試教育下的今天,其實有很多作業是沒有必要的,比如抄課文、抄單詞,像這樣的作業,爸爸媽媽幫著孩子去寫,反而為孩子閱讀更多的課外書、或者是做公益活動等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節約出了充足的時間。
佐賀的超級阿嬤說過,人生拼的是綜合能力。
【不寫“暴力作業“】
和尹建莉老師家的圓圓一樣,我也是90后。
學生時代的我們,最流行的段子就是,有兩個學生被罰抄名字,一個孩子早就抄完了,而另一個孩子還在教室抄不完。因為走的早的那個孩子叫做丁一,而另一個孩子名字比較復雜。
首先,抄課文不解決任何問題;其次,懲罰孩子寫作業,懲罰孩子抄課文,只會增加孩子對于學習的恐懼。
【學習不需要“刻苦努力“】
學習,拼的不是“低效勤奮”,而是“高效輸出”,是科學的方法,正確的方向。
我記得黃靜潔老師在《學習的格局》中,提到過她最反對“一萬小時”理論。這點也是我非常贊同的。比如游泳,沒有方法地在水里瞎撲騰一萬個小時,只能把錯誤的方法練的越來越熟。
秋葉大叔也說過,沒有“越努力,越幸運”,也沒有“堅持就是勝利”。請問,你堅持做個傻子,你試試?
【考好了不獎勵】
很多家長,喜歡做等價交換。“你這次考試考第一名,爸爸媽媽就帶你去游樂園”。這是一種錯誤的方式。
首先,濫用獎勵,并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其次,不論怎么樣,他都是我們的孩子。在父母心里,孩子永遠大于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