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提問,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5億,而中國的人口有13.95億,中印兩國的人口差距在逐步縮小。那么,印度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只及中國的三分之一,如果印度繼續以每年2-3000多萬人口的增長速度,當人口達到承受極限,會發生什么呢?
實際上,印度要想推行計劃生育的難度實在太大。因為,印度是民主國家,印度老百姓可以用選票,讓那些有遠見的政治家失去執政地位,然后換一個允許他們自由生育的領導人來執政。此外,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大,但耕地面積卻高居世界第二,亞洲耕地面積第一位,約占總國土面積的51.61%,達到153.5萬平方公里,折合23億多畝,比中國耕地面積大的多。現在操心印度什么時候人口達到承裁極限還為時過早。
令人不解的是,印度雖然每年大約有500萬人死于饑餓,但印度人口增長比例高,這個數字很容易被人忽略了。但是,印度卻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占全世界出口的四分之一。不僅如此,印度也是小麥凈出口國,出口量比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還要多。根據印度媒體的解釋稱,印度的地主家的余糧多到吃不掉,只能用于大量出口創匯。而每年要從海外大量進口糧食的中國,似乎更應該為人口增長而擔憂。
事實上,印度能承載人口數量一定會超出大家的想象:首先,印度可耕土地比中國大,承載人口極限肯定要超過我們。印度地處南亞,南瀕印度洋,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降水充足,熱量豐富,種植的大米一年三熟。另外,印度的香蕉、番木瓜和芒果(包括山竹和番石榴)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這也是印度很難發生大規模饑荒的原因。
再者,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也不像中國人愛吃肉制品,咱們中國人每頓都要有葷腥,否則就沒有胃口。中國人均熱量攝入比印度高多了。而印度人多數是素食主義者,印度國內也不用養殖大規模的家畜,消耗掉大量糧食。所以,印度能承擔的人口壓力遠比中國大得多。
最后,印度把大量的糧食用于出口創匯,因為印度人很懶,下至百姓的日用品,上至軍事裝備都是要靠進品,進品就要創匯才行。無奈之下,印度只能出口糧食來創匯。試想,印度如果人口出現翻番,印度政府要維持國內民眾的生計,勢必會減少糧食的出口,轉為滿足國內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只要減少糧食出品的數量,印度這個國家又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至于民眾生活質量過得如何,這恐怕不是印度政府所關心的事情。
近年來,印度人口數量一路猛趕,用不了多久,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們不禁要問,印度究竟能承擔多少人口壓力?我們的答案是超出你想象。這既有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全球第二,而且一年熟三季,也有印度人素食主義為主,不用飼養大量家畜,消耗糧食。更關鍵的是,一旦印度國內民眾吃飯成問題,印度馬上會減少出品糧食的數量,轉而供應國內需求,這樣印度承裁人口的能力就更不容小覷。更何況,如果沒有糧食,印度人還可以用香蕉、番木瓜和芒果等水果來替代。按照這樣算法,印度國土養30億人恐怕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