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胸痞證五少陽三十八: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149】【辨182】)
原論之文,略作調整,可更清晰。文如:“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其一,柴胡證仍在者,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其二,下后,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其三,下后,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但是,其中“復與柴胡湯”之治法,參“少陽二十九”(《傷寒論》第101條)注文之思路略作調整,似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