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復制庚斯博羅的天才
18世紀英國的天才畫家庚斯博羅,出生于羊毛商家庭,他的母親是一個靜物畫家,因此在早期能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他也常常大膽地假造由父親署名的病假證明逃學,以便外出寫生。雖然他不太喜歡讀書,甚至連普通中學都沒有讀完,但說話風趣幽默,他在寫給朋友的書信涉及的知識廣泛龐雜卻沒有著述傳世,這些在他身上形成鮮明的反差。
庚斯博羅的童年并沒有什么突出之處。他在九個兄弟中的老幺,據說他的兄長們個個都擁有豐富的創造力。長兄曾設計發明各種機械,如會唱歌的籠子和會自行搖動的搖椅……另一兄長更偏好發明實用的工具,設計利用潮汐的水車、鉆頭式的鋤子,也為蒸汽機做過一些重要的改良……童年的庚斯博羅也曾有過出色的表現,他傳神地勾畫出了鉆進附近梨園偷竊小偷的速寫,導致偷竊者被捕。這讓雙親相信了自己孩子擁有藝術天賦,因此在他剛滿十三歲時,便送到倫敦去學畫,寄宿在朋友家。這位友人是個制作銀器的匠人,他看到庚斯博羅制作的動物黏土模型深表贊賞。
最早的一本傳記作家如此記述:“童年時代的庚斯博羅……曾將自己家附近方圓數英里能入畫的樹林、籬笆、小路的轉角,以及木樁的樣貌都熟記在心。他作為初學者時的技藝積累,可以說他大半生都用來消磨在田間、山林,或其他感興趣的場所探尋,豐富沉淀自己的直接感受和體驗,一生都在尋求自己的藝術探索。有評論家這樣對庚斯博羅評論:“在畫面上任由那‘熟識而又陌生的不可思議的魔鬼輕握著自己的畫筆隨意勾勒’”。
小帖士:天才往往用我們難以設想的方式和少有的勤奮學習知識,你是那天才一類嗎?
不得不佩服庚斯博羅的高度感知能力,他在這方面就像一塊海綿,可以用任何方式吸收最大飽和度的水。從而使他輕視固有的學習方式。
當時還有一位大畫家雷諾茲,他告誡學生們不可以用藍色調作為畫中的主色調時,庚斯博羅偏偏就畫了《穿藍衣的少年》這幅美術史上的名作作為回應。他在人生的最后的日子里給雷諾茲的信,文筆優美情感真摯:“我們會到天國去,凡·代克必將佑助我們”,顯示了一位藝術家單純的心性。
注:凡·代克也是一位大畫家。
庚斯博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