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收聽語音
一起來做聰明人,歡迎關注楊濤有料。
昨天給大家分享了一篇文章叫《惡性循環,要來了!》(←點標題,看原文),引發眾多粉絲的靈魂討論。我把鏈接放在文稿里了,錯過的小伙伴們可以點開看看。
留言區里點贊最多的就是下面這條,有粉絲問,普通百姓面對通脹該怎么辦?回答是,沒有什么好辦法,投資房產的門檻已經很高了,買基金還追漲殺跌,承受不住利潤回撤,剩下的只有好好鍛煉身體,多掌握一些賺錢的技能。
說實話,沒想到這條回復會有那么多點贊,因為講的內容確實不招人待見。
咱們就不說那些平時過得渾渾噩噩,對自己沒有要求,對事業也沒啥追求的人了,就說那些很努力在為生活打拼的人,他們除了能比周圍人過得好一點,誰能夠逃得過貨幣放水對財富的洗劫呢?
包括我在內也一樣,也被通脹一層層地扒皮。
如何在通脹當中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不下降,消費水平甚至還有提升,我作為普通百姓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學習更多的知識,付出更多的努力,嘗試更多的領域,讓自己的收入增速超過通貨膨脹率就可以啦。
富人手中握有大筆資金,他們可以通過購買優質資產保值增值,一線城市的房子、行業龍頭的股票、AAA等級的債券,還有古董、字畫等藝術品。
但這些東西對于絕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說都是鏡花水月,只有看著羨慕的份,自己卻得不到。
有人說,我也可以買一線城市的房子。
刨去各種限購資格不說,首付你能不能湊的齊,月供你能不能還得起,一旦遇上急用錢的情況,你能不能扛得住。
有人說,那我可以買基金、買藍籌股。
事實證明,很多人根本拿不住,總是逃不過追漲殺跌的短期獲利思維。
普通人很難像富人那樣從投資中獲得超額收益,這個是有客觀原因的。
首先,普通人的資本積累非常少。就拿基金定投舉例,普通人月薪5000,每月能拿出1000塊錢來買基金就很了不得啦;富人月入50萬,日常生活開支10萬塊就能打住,每月拿出30萬來做投資,手里還剩10萬塊的閑錢呢。
同樣的投資回報率,經過一年,普通人能把菜錢賺出來就不錯啦,富人能賺出一輛豪車來。普通人對標的是物價指數,富人對標的是廣義貨幣增速。
其次,富人的投資渠道很多,基金、股票、房產、債券、期貨、黃金、藝術品什么都有,只要貨幣在不斷超發,總有一類資產是要上漲的,哪怕個別投資出現虧損,其它大類也能補上。
哪怕整體投資出現虧損,這一兩年都沒怎么賺錢,由于富人手中的現金儲備也很充足,每月還有固定的營收,對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人家就能堅持到第三年、第四年,只要趕上一波資產價格上漲的大周期,財富就能輕松翻上好幾倍。
回頭看看我們普通百姓,用于投資的錢本來就是從生活費里省出來的,可能還想著明年給孩子交學費呢,一旦投資出現虧損,心里就繃不住了,害怕把孩子的學費都虧沒了,很多都把肉割在地板上了。
強迫儲蓄,定期投資,這條路是沒錯的,只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堅持走下去非常難,只有少數人能夠成功,最終獲得超額收益。
所以前面我說,面對史無前例的大通脹,普通百姓沒有什么好辦法,最重要的就是鍛煉身體不得病,多掌握一些賺錢的技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很多人沒有富人的資本和投資渠道,也不想通過學習和努力增加收入,還想跟富人一樣躺在核心資產上賺錢,輕松跑贏通脹,怎么可能呢?
有句很扎心的話叫“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我覺得這就是現實。
昨天還有粉絲提問,普通百姓還得靠房產抗通脹嗎?我的回復是,在投資領域,站在老百姓的對立面,不一定正確,可是跟老百姓站在一起,一定不正確。
這個我覺得很好理解吧,如果跟老百姓站在一起能發財的話,世上哪還有貧富之分呢?
人們總覺得,回看過去二十年,房價一直在大漲特漲,我今年買房花了80萬,明年就能100萬賣掉,輕松獲利20萬。
可這20萬的利潤到底是怎么來的,很多人其實并不明白。
我把房子賣給你,你除了自掏30萬首付,還要去銀行貸款70萬給我。貸款是需要你從未來的收入中連本帶息慢慢還的,70萬貸款如果分三十年還的話,利息也要60多萬,總共130多萬,那么我賺的錢其實是你未來收入的提前折現。
簡單講,就是我把你的長期收入折現后,變成了我的短期收入。
我可以拿著這筆錢去過精彩的生活,體驗人生的意義。你就必須得任勞任怨的給老板打工,不敢放飛自我,更不敢辭職,因為還不上月供房子就沒啦,雞飛蛋打的代價是你承受不起的。
當然,你也沒有那么傻,你也不想就這樣犧牲自己的后半生,為我的夢想買單。你肯定會想,等到房子從100萬漲到150萬,你也把房子賣掉,把別人的未來收入折現后,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這么想無可厚非,因為我們身上所有東西都可以遞增,唯獨時間是遞減的,是過去就再也回不來的。把房子作為投資品,通過炒房來收割別人的時間,體驗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是很爽的一件事情。
但是,一旦大家都走上了這條路,唯一的出路就是我折現你,你再折現他,一層一層折下去,沒有別的出路。
隨著房價越漲越高,后面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折現他們的未來收入給我們買單。可總有那么一天,當房價漲到年輕人未來收入極限的時候,就是年輕人打兩輩子工都不可能為我們的財富自由買單啦,那這個層層折現的游戲就玩不下去了。
為什么一線城市的房價始終會有上漲的動力?除了金融杠桿玩得溜,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外地年輕人不斷涌入,而且本地經濟發達,工資普遍較高,未來收入的折現能力比較強,所以能托住房價。
如果說2008年以前的房價上漲主要是靠居民儲蓄,是年輕人從縣城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帶去的財富轉移,那么08年以后的房價上漲主要靠金融杠桿,靠年輕人未來收入的提前折現。
到了今天,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已經過去了,年輕人也不夠用啦,房地產的分化是必然趨勢。
很多人還想走原來的老路,靠炒房收割別人的時間,那你就要看看自己的城市沒有高端產業布局,有沒有吸引年輕人的工作崗位。
如果你都不看好自己城市未來的發展,那么在投資房產這件事上就要慎重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