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4,所以呢,榮格他就認為,情結跟原型是有很大的關聯的。所以榮格說,集體潛意識是一個巨大的根莖,每一個生命都上面綻放的花朵,或者長的葉子之類的。所以呢,情結跟原型他是有關聯的。在驅動每一個生命變成他現在這個樣子,或者他要變成未來的樣子。
榮格他認為力比多是一種生命的普遍能量,不只是性欲的力比多。其實榮格的這一個概念把力比多去性化的概念或者回歸到能量本身的這個概念,對弗洛伊德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對弗洛伊德一個巨大的刺激,所以后來弗洛伊德實際上也慢慢地把力比多回歸到生命的能量當中,甚至弗洛伊德開始修改精神分析的理論,引入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這些概念。
所以榮格首先對能量的驅動力作了不同的詮釋,不同的詮釋就是力比多他是一個生命的普遍的呈現。性欲的力比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不能把力比多這一部分完全地包括進去。所以這個力比多的變形和象征還有轉化,他就是我們不停地自我成長和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的體現。但是人他怎么才會認識到自己呢?痛苦。人只有痛苦啊,他才會有內驅力,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啊,我們大家學精神分析呀你就會知道,因為這里面有很多都是正在學精神分析的,當你痛苦的時候啊,你才會去反思,而且有的時候很有趣,大家在學精神分析學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你很有力量,你慢慢地對生活,對生命對自己有一個掌控之后,你就不會痛苦了,或者你的痛苦慢慢地壓抑得更深了,那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就會喪失學精神分析的動力。因為你會有一種感覺呀,你的生活就這樣就挺好了,沒有必要再往深挖,或者是說成長到這個層面我自己已經挻滿意的,因為你對生命原來的失控啊,變成了一種掌控力,但是你還會覺得,其實還不夠,或者用佛教的語言來講,還不究竟,但是你自己來說,其實你已經很滿意的了。因為這已經有的時候已經突破了你的期望和期待,甚至你都學到了對其它人的剖析和了解,在日常人際關系里,有的時候你真的能看到別人是怎么回事--就是林濤所說的自戀,因為這個東西有致命的吸引力。為什么呢?因為你原來一直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狀態,這是一種掌控感,超越感,強大感,很爽的,甚至這個時候誰要跟你爭論,跟你表達,你都可以用你的自戀淹死他。因為你比他看到的更多,你比他體驗得更多,可以說你比他走得更遠更深,或者更高。這個時候呢,你沒那么痛苦,所以呢,很多時候我們就不太愿意往下走,當然,我們可以停留在這個里面感受,體會,但是你會發現,可能慢慢地你有一種更強有驅動力,來繼續往前走。所以呢,學心理學,或者學這個東西,確實要痛苦才行,不痛苦啊,沒有足夠的痛苦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走到的地方和深度他是有限的,不管是來自于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還是現實中人際關系中的,他只有這種源源不斷的痛苦啊,才會不停地驅動你往前走。
所以榮格的咨詢當中,經常會有很痛苦的這種人來找他做咨詢,而且往往都是非常有身份有地位有金錢,生活環境非常優越的這些人來找他做咨詢。榮格本人的咨詢風格,挻有個性化的,而且他有的時候挺有脾氣的,,他跟我們現在傳統當中設置的心理咨詢完全不一樣,對移情和反移情的理解也跟精神分析不一樣。當然,榮格自己也曾經反思過自己的這種風格,他傷害過很多來訪者,但是呢,他又幫助過很多來訪者。
所以有人問榮格,你的這個心理咨詢到底有沒有用啊,榮格說,接受過我的咨詢的人啊,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到了足夠的成長,有三分之一,可能差不多沒有太多的變化,有三分之一的人呢,會因為咨詢沒有很好的效果。我覺得他這個表達很客觀也很實在。
所以呢,我們只有痛苦才會去慢慢地意識到個體潛意識的情緒,然后慢慢地意識到集體潛意識在你身上的顯現。所以在榮格的體系里面啊,意識和潛意識不是對抗的,而是互相補償的。就是你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個狀態,他一定是有潛意識底下的智慧在支配的。就是說人為何會變成現在有狀態,一定有潛意識的智慧在起作用。所以呢,在這個層面里面,其實痛苦他不是負面的,他實際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或者是說,不說積極作用吧,一定是有其獨特的意義在里面。就是你為什么痛苦,痛苦不是個壞東西,他往往是靈魂的東西在低語。在你耳邊低語,你出問題了,你忽略了真實的自己。他其實是通過痛苦在跟你說:同志,你出問題了,你不能再這么對待自己。你看你的心靈和你的精神在提醒你,你該認識你了,你不能再這樣忽略自己,你不能再這么不愛自己,如果你再這樣下去的話,這個痛苦會繼續產生作用的。
他實際上是在提示你,所以就像中醫一樣,病吶,不是壞的,而是信號,這個信號讓我們去覺知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出了什么問題。所以就像中醫一樣,病啊,他不是個壞的, 其實我們現在以為我們得了腫瘤,生了病感冒,哎呀就以為這個病是多壞的,我們就要去干掉他,但事實上,病他不是壞的,他是我們整個身心的一種信號,這種信號可能在說,啊,你沒有照顧好自己,你看你又沒有穿衣服了吧。或者說是,你看,你長期地保持一咱坐姿站姿,或者是勞累,沒有好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沒有好好的作息習慣,沒有很好的飲食習慣,在關系當中,我們的情緒出問題了,或者是說,你對自己太苛刻了,太殘忍了。但是呢這個病我們就認為這個病啊,媽的,一定是壞的,一定要把他給干掉,很少通過病去反思。就說我們很少啊,通過病這個信號去反思。所以呢,經常就會:用我們傳統的一句話,叫好了傷疤忘了痛。經常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痛。用我們流行的一句話就:繼續作。No zuo no dai!不死,不會死啊,我們放棄不了作的快樂。其實有種感覺,就是大家有一種這樣的感覺沒有?就是你的手啊,受傷了,傷了之后好痛,痛了之后呢然后這個傷口就會慢慢地愈合,愈合的時候呢,這個傷口就會特別地癢,奇癢無比,就是你明明知道不把這個傷疤給撕掉,其實他第二天就會好了,或者第三天就會好了,但是我們就會把那個傷,那個癤去撕開,撕了之后好爽,繼續痛,痛了之后然后又奇癢無比,他快要好的時候,然后愈合的那種奇癢無比,然后你又把那個傷疤揭開,又繼續痛,痛完之后呢,又繼續撕,這種游戲呀,真的很爽的,我們一般都放棄不了這種快感。
所以有的時候認知療法他為什么不起作用,就是在這里,你明明知道不好,但是我就是放棄不了這個東西給我帶來的快感,但是為什么會有這個東西呢?從分析心理學,或者集體潛意識來看,他底下一定是有一個原型性的東西在起作用的。所以集體潛意識層面他實際上是用一個更宏大的一個背景去理解你自己為什么是這樣的,所以在集體潛意識層面,很多時候沒有什么好壞對錯,而是在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在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在呈現人類世界中的原型的部分。可以這樣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個體所經歷的事情吶,實際上在人類發展的文明社會當中,基本上全部是在重復的,世世代代都在重復,包括弗洛伊德所說的俄底浦斯情結,他實際上也是一代一代不停的重復,所以他后來也變成了原型的一種,就是從情結變成了原型的一種。
所以呢,不管是神經癥也好,精神病也好,婚姻關系也好,出了問題他往往底層都會有更多的,更大的東西存在。但事實上這個東西跟精神分析不矛盾,我們可以把集體潛意識當成是一個可能性,或者是叫生而神靈。實際上他是一個龐大的具有無數種可能性的一個人狀態,然后呢,個體潛意識呢,他實際上是局限性,激發性,就是說人類集體潛意識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集體潛意識全部過一遍,但是呢,他會根據你的個體潛意識里面的情結來誘發來激發你集體潛意識里面的原型。所以這兩個部分實際上是息息相關的。
我看過榮格的很多的案例,雖然榮格他會用集體潛意識里面的原型的東西,去解釋來訪者的問題,但是事實上他都無法脫離精神分析里的個體潛意識里面的情結。因為不管他出什么問題,實際上都跟他與父母的關系有巨大的關聯,他集體潛意識在他身上的呈現,完全脫離不了他個體潛意識和他生命當中所經歷的那些事情 。所以,可以用集體潛意識里面的這一部分去解釋和分析,但是,如果他不能去修復他個體潛意識里面的創傷性情結的話,實際上有的時候他也可以變成一個幻覺。這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經常會批判榮格和分析心理學的一個問題,就是說,他經常會出現不去探索這些東西,把來訪者導入一個更龐大的一個神話和幻覺當中去,反而會有很多人的問題更惡化,當然也有一些人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到一種對自我更深的領悟和理解。所以經常呢就會出現榮格的很多的病人,最后又跑到弗洛伊德那里去治療的現象,當然這不是在否認榮格的價值,而是在于分析心理學層面有的時候在做治療和咨詢的時候他會存在一部分問題所在。
所以呢,如果我們從整體理論樹來講的話,個體潛意識層面他實際上還是核心。如果沒有清理好個體潛意識層面的東西,而直接走入到集體潛意識,他往往有的時候并不一定能夠獲得很好的療效了,實際上榮格很多能夠獲得療效的都是真的理解了個體潛意識層面的情結,然后再與集體潛意識的原型進行一個聯接,他獲得了更穩定的生命的一個支點。但是其實分析心理學的東西并沒有否定精神分析的內容,他只是一個更好的補充,雖然我們可能后面會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學派兩個人去對抗,但事實上他們兩個是融合的,所以呢,心理問題對于有不同的理論的架構之下,他所產生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如果我們能夠更深地理解了人類整個心靈的架構之后,或者是理解了集體潛意識我們再理解了道與自性的層面的架構之后,你就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都具有無限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