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莎樂美,一位傳奇的女性,女權主義的祖奶奶,與她同時代的最優秀的男士們都和她發生過一些故事,中間有愛情(里克爾),有敵人(尼采因愛生恨),有師生(弗洛伊德)等等,她可算是搞“瘋”了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培養了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詩人。
莎樂美身上最閃光的是她永遠不知疲倦的學習精神,為了學習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學術思想,她到處拜師,哪位大師的思想最前沿,她就去哪里程門立雪。
2、她五十多歲時,對精神分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被弗洛伊德拒絕讓她學習,但她努力不懈,自學六個月,弄懂了精神分析的基礎,最后又進入弗洛伊德的圈子,跟著他學了一年多精神分析,參加精神分析周三討論會。
她在進入弗洛伊德圈子之前,跟阿德勒學習過,那個時候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已經鬧掰,莎樂美跟兩人都成了朋友,她在寫給阿德勒的一封信里表達了她對兩者理論的方法論上的見解,驚奇的是,跟我的理解一模一樣,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科學發現的過程中,伴隨著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追蹤,伴隨著每一個新的開端,喜悅之情也將不斷更新和深化-這大概是我從弗洛伊德身上學到的最好的東西。
因為,在弗洛伊德看來,研究絕非簡單地收集材料和辨認細節,而是只有通過哲學的討論,我們才能賦予被研究的對象以神圣的意義。
弗洛伊德所“挖掘”出的,決不是什么古老的化石和陳舊的器皿,而是一種對待問題的看法,那就是我們自身和所有的事物同在;正因如此,他的這種洞察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哲學價值,其重要性絕不亞于幼兒學會說“我”這個單詞的形成。”
“即關于弗洛伊德潛意識及其原因,并認識到他的這些發掘(即對所有我認為是積極現象的發掘)意義重大,超過了所有其他相關的“開鑿”行為。”
這番話,估計弗洛伊德聽了會很感動,簡直就是知音級別的解讀,莎樂美不愧是跟尼采討論過哲學的人,從方法論的層面對精神分析的肯定,已經脫離了所謂的細節的爭執,看到最深層的本質,因為弗洛伊德最根本的東西不是他說了什么真理,而是他的思維模式,他的穿透意識看到潛意識的洞察機制,他的方法論,不斷的懷疑自己,質疑自己,不斷的前行,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否定,不斷的驗證,不斷的納入新的材料,而不是創造出一個真理,他自身對自己的質疑其實最嚴重的,你看他的文字就能感覺出來,他對于每一個概念都是小心翼翼的否定懷疑驗證,最后還是用商量的口吻提醒大家自己思考,去質疑(當然他面對自己的學生被攻擊時的反應跟普通人也沒太多區別)
3、莎樂美對阿德勒的理論的評價,估計將阿德勒造成了無數心靈的暴擊,因為后面阿德勒的回信簡直就已經開始胡言亂語了,完全詞不達意。
“當然,目前對于您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一個合適的概念來歸納一切現象(比如權力欲望,男性主導等),而是要首先證明它們的根源在于“自卑情結”,在于其身體器官基礎。”此段對阿德勒的理論一句話就概括了,可見阿德勒的理論多么的淺顯。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上說,我不太贊成您所構建的關于器質性低下而引起自卑情結的理論,其原因可以從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器官不能解釋甚至決定心理,而是恰恰相反,它只能反映心理。正因如此,即使這種反映是全面的有效的,也不能根據它對心理狀態做任何闡釋,或者得出任何結論。心理學有其自身的一套方法和方式,它可以是一個謎,一種黑暗,一個不可琢磨的未知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一樣有其自身的發展軌跡,并能不受任何影響地通過這個軌跡探尋可認知的理論。”
此段是對阿德勒的無限暴擊,估計阿德勒心理一萬匹草泥馬都出來了,還無力辯駁,一針見血,入木三分,莎樂美估計沒有直說,都是因為你自己的器官性低下所以提出一個你自己認為是真理的理論,所謂的科學和心理學研究方法其實是面對未知不斷的往前的探索的過程,不像阿德勒這樣抓住一個自己認為是真理的灘頭(自卑情結和補償機制)在那里不斷證明自己是對的。如同大家都在爬山,阿德勒爬到山腳下,站在一個小土堆上,大喊我發現了心理學的珠穆朗瑪峰!
隨后,莎樂美就開始跟著弗洛伊德學習精神分析,從1912年-1913年,參加精神分析周三分析小組,參與討論精神分析最原始的概念的過程了,閱讀著這些最原始的精神分析概念的生成過程,互相質疑互相支持互相探討的學術精神,會有一種你見證歷史的過程,謝謝你,莎樂美女士。
對于我來說,其實不是弗洛伊德說了什么,而是他怎么想的,他如何覺知分析自己,看待夢,看待性,看待不確定性,看待意識,如何探索潛意識的過程,哪有什么精神分析真理,只有精神分析方法論,只有永不停止的精神分析欲望,對世界,對人性,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