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觀止》的點滴感悟
文/魚紅文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中國人眼中,讀書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閱讀使人遠離貧乏、平庸,使人博學、睿智。使歷史和時間延續,使優秀品德永遠傳承。閱讀是每一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讀書,是對心理的凈化和捍衛,特別是身處愈加繁華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我們更需要閱讀經典。
《古文觀止》是由清人吳楚才和吳調侯叔侄倆人選編并注釋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它收錄了從東周到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作品題材涉及史傳,策論,游記,書信,筆記等。這些散文大部分語言簡練,篇幅短小易懂。“古文”就是指古代的文章,“觀止”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讀這些文章就夠了,不用再去讀別的古文書。可見《古文觀止》這本書的歷史地位。
我一直這么認為,《古文觀止》既是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和提高寫作能力的范本,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修身、齊家所必備的參考書,更是治國、平天下所不可或缺的智囊庫。我個人認為讀這本書有以下好處:
一、厚實國學積淀,豐盈文化底蘊。“仁義禮智信,圣賢千古立綱常”,國學傳統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富民強國的豐富智慧,諸如民貴君輕的治國理念和民本思想,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等等,這些在《古文觀止》中都有充分的體現。通過閱讀《古文觀止》,可以厚實個人的國學修養和文化底蘊,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設和素質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二、笑看花開花落 靜觀云卷云舒。面對名利,每一個同志該如何保持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寬容對待別人,努力與周圍的環境保持和諧?古代志士仁人,面對宦海浮沉,人生順逆,能做到坦然面對。蘇軾因“烏臺詩案”出獄以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等千古名作。當今時代,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太多的壓力,多讀此書,我們的心態會更平和、思維會更陽光,就能做到身體好、工作好、家庭好。
三、明達人情世故,學會為人處世。書中對人情世故、待人接物、交友結朋都有文章論述,年輕人讀了可以明事理。例如韓愈的《師說》、歐陽修《朋黨論》,寫得很好。人年輕的時候最喜歡交朋友,但是要慎交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而小人和小人是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
四、培養吃苦精神,提升素質能力。比如書中有《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講的是觸龍說服趙太后讓兒子去齊國為人質的故事。這個故事揭示一個道理,就是艱苦的環境最能鍛煉人,只有為國家建功立業的人,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年輕人到艱苦的環境中經受鍛煉和考驗,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對人的一生都有好處。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樹立勇于吃苦,克難攻堅的毅力,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大荔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全部力量。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崇尚知識的民族,也正是因為崇尚知識,中華文明才成為至今唯一一個不曾中斷并且延續至今的人類文明。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傳人,有責任有義務把中華文明傳承下去。經典古籍作為文明文化的載體,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視《古文觀止》和其他經典古籍的閱讀。
作者系大荔縣教育局行政辦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