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紫地琺瑯彩牡丹紋碗 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徑 11.9厘米 底徑5.8厘米 琺瑯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燒制的名貴品種。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繪綠色的枝葉、藍色的花瓣、紅色的花蕾、黃色的花心, 色澤濃艷華貴。 ![]() 青釉八卦紋琮式瓶 清·乾隆 高28. 5厘米 口徑8厘米 底徑11厘米 仿上古玉琮造型,施開片青釉,外壁模印凸起的八卦圖案。 ![]() 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徑20厘米 底徑24厘米 轉心瓶是乾隆官窯創制的特有瓶式,工藝極為復雜,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此瓶底施湖綠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 仿官釉渣斗 清·雍正 高1 2厘米 口徑1 2.5厘米 官窯是宋代五名窯之一,其特點是青灰色釉面散布著豎紋大開片。清代仿官釉又稱“仿鐵骨大觀釉”。渣斗是盛裝肉骨魚刺的用具。
|
![]() ![]() 豇豆紅水盂 清.康熙 高9厘米 口徑3.5厘米 此盂系文房用具,又稱“太白尊”,是康熙官窯特有品種,與郎窯紅齊名。釉下印有團螭紋,釉色淡雅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白色斑點。 ![]() ![]() 青花攜琴訪友圖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長33厘米 寬22厘米 運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將青花料分成濃淡不同的色階,所繪山水畫面近濃遠淡,具有立體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譽。 ![]() ![]() 清乾隆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 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窯產品。一盆一托稱為盆奩。在亮麗的寶石藍釉上,以金彩描繪雙鳳寶磬紋,使花盆顯得十分華貴。雙鳳寶磬紋由一對鳳凰和一只磬組成。 磬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諧音吉祥,十分招當朝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曾讓百名樂師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響,乾隆朝官窯瓷中常以磬作為紋樣裝飾亦不足為奇了。讓人感嘆的是,不僅在盆和托的表面繪有紋飾,在它們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繪出小朵花,以掩蓋支燒的痕跡。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時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繪紋樣,也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 ![]() ![]() 清乾隆藍地粉彩御題詩紋轎瓶 轎瓶是掛在轎子內的裝飾。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東巡,每年還要到木蘭圍場打獵。迢迢萬里,轎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寫了七首詠轎瓶的詩。您現在看到的轎瓶上寫的這首詩作于乾隆七年,是32歲的乾隆皇帝在去木蘭圍場打獵途中寫下。詩中吟道:“宋汝稱名品,新瓶制更佳。 隨行共嘯詠,沿路擷芳華。往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在,香籟度帷紗?!边@首詩表達了轎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鼐┖?,他下旨要臣下將詩寫于新制的轎瓶之上以愉悅。 |
![]() ![]() 豇豆紅水盂 清.康熙 高9厘米 口徑3.5厘米 此盂系文房用具,又稱“太白尊”,是康熙官窯特有品種,與郎窯紅齊名。釉下印有團螭紋,釉色淡雅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白色斑點。 ![]() ![]() 青花攜琴訪友圖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長33厘米 寬22厘米 運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將青花料分成濃淡不同的色階,所繪山水畫面近濃遠淡,具有立體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譽。 ![]() ![]() 清乾隆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 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窯產品。一盆一托稱為盆奩。在亮麗的寶石藍釉上,以金彩描繪雙鳳寶磬紋,使花盆顯得十分華貴。雙鳳寶磬紋由一對鳳凰和一只磬組成。 磬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諧音吉祥,十分招當朝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曾讓百名樂師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響,乾隆朝官窯瓷中常以磬作為紋樣裝飾亦不足為奇了。讓人感嘆的是,不僅在盆和托的表面繪有紋飾,在它們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繪出小朵花,以掩蓋支燒的痕跡。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時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繪紋樣,也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 ![]() ![]() 清乾隆藍地粉彩御題詩紋轎瓶 轎瓶是掛在轎子內的裝飾。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東巡,每年還要到木蘭圍場打獵。迢迢萬里,轎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寫了七首詠轎瓶的詩。您現在看到的轎瓶上寫的這首詩作于乾隆七年,是32歲的乾隆皇帝在去木蘭圍場打獵途中寫下。詩中吟道:“宋汝稱名品,新瓶制更佳。 隨行共嘯詠,沿路擷芳華。往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在,香籟度帷紗?!边@首詩表達了轎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鼐┖螅轮家枷聦⒃妼懹谛轮频霓I瓶之上以愉悅。 |
![]() ![]() 明永樂青花云龍紋扁瓶 青花云龍紋扁瓶是明永樂朝(1403—1424)的官窯瓷,高46厘米。因它腹部的造型是圓形,前人浪漫的將瓶與明月相聯想,所以老古玩界的人們親切的稱之為寶月瓶。同許多明代永樂朝的官窯瓷一樣,青花云龍紋扁瓶帶有異國色彩,這與鄭和下西洋的事件有關。您看,它的造型據有伊斯蘭教器物的特征,繪青花所用的顏料是產于今天伊朗的“蘇泥渤青”料,特點是發色濃重,有鐵質黑斑。在器物扁碩的腹部,對稱繪著兩條好像要騰飛而出的蛟龍。雖然器物上沒有繪官窯款,但是騰龍盡顯帝王之氣。 ![]() ![]() 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1957年3月,在江蘇省江寧縣東善橋響龍山附近,被當地農民叫作“娘娘墳”的土包上,發現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這件歲寒三友紋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為墓主人生前喜愛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貴身份的象征。歲寒三友紋梅瓶高41.7公分,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歲寒三友指松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征著高潔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畫的常用題材。也許是追求畫面對稱的緣故,明代洪武朝的歲寒三友紋飾都添繪一株芭蕉。這種情況沿襲明、清兩代,甚至在清代歲寒三友紋中,芭蕉成為主要紋飾。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紅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組定為國寶級文物。 ![]() ![]() 明洪武紅彩云龍紋殘盤 1964年初春時節,南京明故宮玉帶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從中撿出了這塊紅彩龍紋盤殘片,殘盤的復原口徑是15.6厘米,內心繪三朵短腳飄帶云,內、外壁各繪兩條龍紋。以不同的品種表現同一種紋飾,是明洪武朝(1368-1398)官窯瓷的特點之一。盤上所繪的云龍紋是明代洪武朝官窯瓷的典型紋飾,還見到有紅釉印花、藍釉印花、外醬釉內藍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種的完整器,但這種釉上紅彩品種沒有完整器傳世;同時,殘盤也是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紅彩器。古瓷鑒賞家們在為它的完整性感到遺憾時,也為其展示了明代洪武朝的一個瓷器品種而感到慶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