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個七日接著又一個七日,從周一到周日,一家人忙碌著、辛苦著,而一周的菜譜是家人儲存營養與能量的根本,既要符合時令、順應季節變化,又要營養滋補、保證家人的免疫力。
為了緩解一周七天的家人學習和生活的緊張,建議把一周分成二部分:周一到周三及周四到周日。一般來說,周一到周三是一周里比較忙碌的時候,加班可能是常態,這時,可以考慮家人在周三晚上一起吃頓大餐、放輕松一下,也為后面的周四、特別是臨近周末、可能再次加班的周五再次聚集能量,勞逸結合、免得這一周前緊后松。特別是在周末的時候,我一般都會額外包些家人喜歡吃的餛飩、餃子、包子之類的,凍一些放在冰箱里,可以在平時沒時間做飯時救急。
對于早餐來說,為了躲開早高峰的擁堵,有些朋友會選擇比平時要早些出門。因此,早餐要突出“快”。而秋季,天氣漸涼,一碗熱粥、熱湯是最能暖胃、提食欲的。粥可以在頭天晚上用電飯煲的“預約”功能來搞定;湯可以用簡單的食材,比如:西紅柿、黃瓜、豆腐、海帶絲、雞蛋、紫菜、蝦皮等等食材,在5分鐘之內就能做好;另外,還可以用簡單的蔬菜、肉湯、熟肉制品、肉醬、掛面等做一碗快手營養版的西紅柿雞蛋面、牛肉生菜面、肉醬米線……
晚餐一家人一起進餐,時間也相對充裕一些,有的媽媽還要為家人第二天帶的午飯便盒要加做一些飯菜。所以,晚餐要花時間和精力多一些:
從主菜來說:豬肉、雞肉、鴨肉、牛肉、羊肉、豬肉、魚肉、和海鮮等等,可以每天選做一、二款不同肉類的菜。另外,在配菜中:秋季的應季蔬菜:蘿卜、土豆、蓮藕、栗子、冬瓜、豆角、山藥、白菜、扁豆等可以與肉類搭配做菜或者單獨炒制。
另外,像豆腐、豆泡等豆制品,各種菇類,海帶等等食材可以做成湯,或者與肉類、蔬菜一起燉、炒。
在主食上:最好講究粗細糧搭配,比如蒸飯時可以用大米、小米、紅豆、綠豆、藜麥等任意二種來做;或者,加入南瓜、紅薯等應季瓜菜切成的塊做成咸飯。
不論是自己做飯、還是食堂用餐、或者吃快餐、外賣,都要本著吃好、少湊合的想法。一般來說,我們在家里主要吃早、晚飯,午飯一般會在學校、公司解決。因此,下面我來推薦家里一周早、晚餐的菜譜,除了簡單的葷素搭配,還包括了秋季的應季美食。
周一:小米南瓜粥、豆角燜面 + 紅燒帶魚、西紅柿炒雞蛋、香菇油菜、豆腐海帶湯
周二:薺菜羊肉餛飩、蛋炒飯 + 麻婆豆腐、木耳炒百合、香煎姬松茸、蘿卜老鴨湯
周三:西紅柿疙瘩湯、二米飯 + 土豆燉牛腩、紅燒大蝦、燒紅白豆腐、雞蛋炒蒜黃、蠔油生菜
周四:清湯肉醬面、紅薯飯 + 紅燒茭白、清炒胡蘿卜絲土豆絲、紅燒排骨、絲瓜雞蛋湯
周五:煎餃、大米飯 + 紅燒茄子、白菜燉粉條、三杯雞、鯽魚豆腐湯
周六:小米山藥粥、花卷 + 荷塘小炒、炸蘿卜素丸子、酸菜魚、蓮藕排骨湯
周日:油餅、玉米面窩頭 + 白灼西蘭花、五花肉炒尖椒、醋溜大白菜、豉香蒸魚、豬蹄海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