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想到要進入娛樂圈發展;因為早期要成為一名演員門檻很低,雖然薪資微薄,卻能養家糊口。所以當年的老戲骨們都相當的能吃苦,他們都是從窮苦人家走出來的孩子,從不會拿拍戲受傷當成炒作的資本。在科技發達的現在,娛樂圈成了星二代、富二代的“棲息之地”。無背景無后臺的普通人,想在娛樂圈獨占鰲頭,已經成為了難事。
星二代們占據了最好的影視資源,卻拿不出好的作品回饋給觀眾。長期輾轉在片場的他們,跟現實生活是完全脫節的,沒有體驗過普通人的人生,又怎么能給觀眾代入感呢?
演員譚松韻就曾在某綜藝上袒露心聲,稱周圍的人都會夸贊她演技好,使得她根本無法看到自己的問題。她這句話說出了大多數演員現下的處境,活在贊美聲中無法直視自我的年輕演員們,跟被溫火煮著的青蛙有何區別?
為什么現在的明星都沒演技?因為大多數演員是沒有機會收到直接有效的意見的,他們活在一個被隔絕的世界里。張雨綺的經紀人,就不太愿意讓張雨綺聽到大眾對她的真實評價。藝人如果長期活在虛假的夸贊之中,演技便會止步不前。
所以張雨綺自《長江七號》、《美人魚》后再沒有出色的作品產出,觀眾更熱衷于窺探她的私生活,而非收看她的作品。
成為話題明星比潛心鉆研演技要輕松得多,所以越來越多的演員成為了坊間茶余飯后的談資;但這種透露隱私博版面的行為,又能讓他們紅火多久?活在玻璃球中的明星,很難知悉自己真實的處境;在失去話題度、關注度以后,他們隨時有可能被新人替代,被觀眾遺忘。
當然,像楊穎、楊冪這樣的一線藝人,哪怕是票房毒藥,影視資源也仍能挑到手軟。非專業科班出身的楊穎,曾因拍攝電視劇《孤芳不自賞》拿走8000萬片酬一事備受質疑。但楊穎后續接受采訪時,卻并不認為自己拿八千萬片酬受之有愧。
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努力也仍能拿高片酬的“業內典范”存在,才使得觀眾無好戲可看。片方只要邀請流量們拍戲,便能賺得盆滿缽滿;因為獲益過于便利,才使得影視圈對藝術創作不再癡迷。也許只有編劇地位高于演員,粉絲經濟不再盛行的時候,才能有好的劇作產出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