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記——關于自然、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期望為讀者提供一個精神家園,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每周一、三、五 晚上20點發布3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關注、閱讀、分享、評論!
世界上與每個人密切相關且最難回答的問題莫過于神是否存在,宇宙之上真有一位至高者嗎?這是無法證明的問題,而信與不信,與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依靠對人的心理分析,尤其是對人的潛意識的發現,構架了其驚世駭俗的思想體系。他大力提倡無神論的人生哲學,即“科學的世界觀”。他長期與他稱之為“宗教世界觀”的有神論人生哲學抗戰。
C.S.路易斯(C.S.Lewis,1898-1963)是英國20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基督教救護家,其前半生一直是無神論的擁護者,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護衛他的無神觀點,后來他放棄了無神論轉而信仰上帝,常針對弗洛伊德抨擊宗教世界觀的言論,做出極具說服力的抗辯。路易斯在從無神論者轉為基督徒后,寫作生涯才迭創佳績。
弗洛伊德極力主張神是不存在的,宗教是人類心理的拐杖。他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神只是一種人類的愿望投射,為的是在多苦多難又變幻無常的人生中,尋得諸如父母般的庇護。弗洛伊德相信,內心強烈又根深蒂固的愿望,是人們塑造神與信仰的基本要素。
在弗洛伊德看來,上帝并沒有依照他的形象創造世人;反倒是我們依著自己父母的形象,或者更正確地說,是依著童年時父親的形象,塑造了上帝。事實上,他只存在于我們的意念中。根據這樣的理論,弗洛伊德強烈建議我們透過自我成長,摒棄“宗教這個神話”。
如果神不存在,那么宗教的世界觀不僅是一場大騙局,也是一個對人類最殘酷的玩笑。剩下的唯一選擇是,聽從弗洛伊德的意見,相信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立無援的,并以成熟的態度面對這艱難的現實。如此一來,我們得到的慰藉也許較少,但殘酷的真相會引領我們遠離錯誤的期待,以及不切實際的盼望。
弗洛伊德認為,宇宙中所有知識的唯一來源是審慎細致的觀察——我們稱之為研究。除此以外,沒有任何知識來自啟示。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圣經》全來自人們經驗的積累而非天啟,只有科學實驗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
C.S.路易斯強烈反對這種說法,他認為科學試驗并不能解答所有的問題,也不可能是所謂知識的唯一來源。他說科學研究非常重要且責無旁貸的任務是:實驗、觀察及記錄事物是如何運作或反應,“但是究竟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以及科學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背后是否還有什么存在,則不屬于科學所能解答的范圍了”。
路易斯認為,科學永遠無法回答宇宙中是否有位全能者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有個欲望在這世上無法得到滿足,最合適的解釋就是我們是為另一個世界而造的。路易斯說,我們應該時刻盼望那天上真正的家園,即使必須在離世后方能親眼看見。
在信仰轉變之后,路易斯走出了自己的狹小世界,不再把自己當成焦點,他克服了因幼時喪親的劇痛而導致的不愿與人深交的恐懼,從一個性格內向,好批評、對人不信任的人,轉而變成外向,重視每個人價值的人。路易斯信主以前,個性悲觀和陰沉,世界觀的轉換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在和造物主新建立的關系和許多新的友誼上,找到了快樂。
《圣經》中的經文震顫著路易斯的心靈,“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他開始向外而非向內“尋找自己”。讓他走出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他要放下所有的野心,拖著疲累、布滿傷痕的心靈回家,真正回歸于平靜。
信仰給了他力量與更新的希望,使他擁有更開闊、寬宏,也更仁慈的心態去面對他人。路易斯明確地表示,他的悲觀、消沉與無神論有密切的關系。信主使它脫離過去的悲觀、消沉和絕望,開始體驗喜樂、不受野心束縛的自由生活,并且擁有了許多良好的人際關系。
路易斯信主后不再追求名望,名望卻翩然而至。他發現當他專心于寫作,忘卻要成為名作家時,不但越寫越好,也因而獲得認同。也許這個發現使他領悟到日后常提及的一個原則:當我們把首要之物置于首位時,次要之物不但不會受到壓抑,反而得到提升。
弗洛伊德承認,接受“神話式”的宗教可以帶給人慰藉,給人帶來平靜和快樂。但他強調,長此以往只會使人更難以生存。“宗教的慰藉不值得信賴,因為經驗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并非育嬰房。”
宗教真能解決人生問題嗎?擁有宗教的世界觀到底對人生是種阻力還是借力?它能使我們在世間的短暫旅程更有意義嗎?弗洛伊德認為,宗教并不真實,因此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把人生建立在一種幻想、一種錯誤的前提上,只會使生活更加艱辛,而唯有面對真實才能幫助我們對抗現實的殘酷。
“有神論”和“無神論”的觀點,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其實一直存在。在西方世界,一方源自古希臘,人們稱之為唯物的或“科學”的世界觀。它著重理性和求知,其格言為“大自然說了什么?”另一方則源自以色列,它講求為知而信和道德真理,其格言為“上帝如是說”。
弗洛伊德和路易斯正好代表了人類心中相互沖突的部分,一個部分起而抗拒權威,和弗洛伊德齊聲說:“我決不投降”;另一個部分則像路易斯,認清我們在內心深處,渴望與造物主建立關系。“有神論”和“無神論”將會永遠伴隨著人類。
歡迎大家提問、留言、評論、轉發!
●
談談開竅: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脫胎換骨●
尼采死了,“上帝”還在●
“上合組織”再擴容,中俄伊能否終結美元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