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記(ID: swot0101)——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2019年,每周一、三、五晚8點發(fā)布三篇原創(chuàng)文章:周一發(fā)布“思想者互動群”群友的文章,周三發(fā)布本號主翟海潮寫的思想者札記,周五發(fā)布翟海潮最新著作《企業(yè)百論:從創(chuàng)業(yè)到企業(yè)長青》的精選文章。 《圣經(jīng)》開篇講述了一個富有哲理的神話故事: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園中有兩棵樹,一顆是生命之樹,一顆是知識之樹。 上帝耶和華警告亞當說:“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便吃,只是分別善惡之樹(即知識之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你必定死!” 而狡猾的蛇對夏娃說:“吃了不一定死,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和上帝一樣能知善惡。”
夏娃見知識之樹上的果子悅人眼目,且能使人有智慧,就摘樹上的果子吃,并給自己的丈夫亞當吃,于是二人的眼睛立刻就明亮了。
然而,獲得知識的代價卻是生命的痛苦和死亡。耶和華對夏娃說:“我要增加你懷胎、生育的痛苦……”又對亞當說:“你既然聽從妻子的話偷吃禁果,你必將勞苦終生,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
于是耶和華把亞當、夏娃趕出了伊甸園,讓他們在偷吃禁果的“原罪”中受苦受難。
這則故事揭示出這樣的道理:人在混沌的無知無欲之時,生命之樹常青,感受不到生命的痛苦和死亡的悲哀;而人的知識越多、欲望越多時,所感受到的痛苦就會越多。
生命越向高級進化,痛苦也就越多。現(xiàn)代人的精神比古代人的痛苦,高級動物比低級動物痛苦,低級動物比植物痛苦,有機物比無機物痛苦……這正是“知識之樹不是生命之樹”古老命題的深刻所在。
因而人要避害全生,減少生命的痛苦,就應該使“生命之河”向下流淌,復歸于無知無欲、無機無情的“道”。
縱觀人類歷史,東方世界特別是中國文化似乎偏重于生命之樹,而西方世界則更偏重于知識之樹。中國人以生命的安樂、長久為本而不為信仰、真理累其生;西方人則執(zhí)著于信仰、真理而樂于為之獻身殉道。
中國的生命之樹上結滿了像儒家、道家、佛教、理學、禪宗、道教等成熟的果子,充滿了像老、莊、孔、孟、慧能、王陽明等眾多的圣人。
中國人對生命的愛護勝于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儒家善于以理性調(diào)節(jié)情欲,并在現(xiàn)世構建了一個樂盈盈的大家庭,給人的生命以溫暖。道家反身向后以追求生命的安全長久,把對生命的關愛發(fā)展到了極致。佛教在于幫助人們解脫生命痛苦,比道教走得更遠。
西方的知識之樹上結滿了像畢達哥拉斯主義、柏拉圖主義、基督教、近代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等知識的碩果,充滿了像蘇格拉底、普羅米修斯、耶酥基督、哥白尼、布魯諾等無數(shù)為知識 (真理) 而獻身的殉道者。
西方哲學思考的問題偏重于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其終極根源在哪里,怎樣來認識這個世界等等;而中國哲學思考的重心則在于人自身的修為,怎樣處世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使大家相安而太平天下等等。
對生命之樹與知識之樹的不同選擇與偏重,造成了中西方文化以及思維方式、民族性格行為模式的差異。
中國人主張?zhí)烊撕弦唬瞄L整體思維,處理事情往往是“二者兼顧”(Both….and),求同存異;而西方人主張二元對立,擅長邏輯思維,看待事情總是“非此即彼”(Yes or No)。中國人善于變通,而西方人往往一根筋,為真理而殉道。
中國文化是向內(nèi)尋求型的,向內(nèi)尋求,主要為了生命的安樂長久;西方文化則是外向拓展型的,外向拓展,則主要是為了認識世界,探求真理。
中國的“和為貴”強調(diào)事物的“中和”,不偏不倚,是維持生命之大道。西方的“非此即彼”強調(diào)的是一分為二,是現(xiàn)代科學的源泉,是認識事物的大法。“中和”有利于生命之樹的生長,“分化”則有利于知識之樹的展揚。
“生命”與“知識”就像硬幣的兩面,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二者不可偏廢。太關注于生命、追求安樂,反而會在弱肉強食的現(xiàn)實世界落后挨打,甚至喪失生命。太執(zhí)著于知識、追求物質(zhì),反而會使人的在激烈競爭中痛苦不堪、失去自我,甚至一無所獲。
如今,西方文化似乎占據(jù)了上風,人們摘吃了太多知識之樹上的果實,越來越偏重于對知識和物質(zhì)的追求,致力于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物質(zhì)主義、虛無主義、個人主義與自由,給人類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人們變得越來越自我、越來越貪婪,然而人們感覺到的卻是越來越多的孤獨與寂寞。
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但幸福感并沒有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而增加,身居豪宅,卻感覺無家可歸。
“知識之樹不是生命之樹”,人們在追求知識與財富的同時,更應該關注自己的精神與生命,讓生命之樹與知識之樹長青。
我們不應該忘記,伊甸園里還有一個生命之樹。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人們應該重返伊甸園,去尋找那棵生命之樹,去東方世界采摘生命之樹上的碩果。
人要想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無須外求,強大的內(nèi)心是自己的上帝,只要從心出發(fā),以理性調(diào)節(jié)情欲,就能獲得幸福安康,實現(xiàn)心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