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記——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每周一、三、五 晚上20點發布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
劉順仁教授把枯燥繁瑣的會計學詮釋得栩栩如生,從管理角度看財務,從財務角度看管理。他把策劃、帶兵打仗、后勤保障,與企業的投資、經營、融資活動聯系在了一起。
劉順仁教授在《財報像一本故事書》一書中指出:“企業像一個鼎,靠三只腳支撐。任何一只腳折短,鼎就會傾覆。企業運營短期要靠經營活動順暢,中長期要看投資活動的眼光;企業的運轉靠融資活動使資金充足。”
劉邦之所以取天下在于用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張良善于策劃,運籌帷幄。同樣,企業的發展在于戰略規劃,其中投資活動決定企業未來能否成功,正確的投資能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創造更高的市場價值,不正確的投資可能使企業淪落。
韓信善于帶兵打仗,戰必勝,攻必取,而企業的成功在于市場占有,經營活動的重點是營收及獲利的持續增長。蕭何善于后勤保障,給饋餉而不絕糧道,而企業的“糧道”就是現金流。現金流充足,經營或投資活動就能可攻可守,員工和股東才能人心安定。
一家優秀的企業必須具備增長力、控制力和執行力,它們對應的財務指標分別是:增長力——營收增長;控制力——獲利能力;執行力——現金流量。
營收增長代表企業具有增長力,能不斷地在新產品、新客戶、新市場之上攻城略地。營收不能增長、只靠著成本控制擠壓出獲利的企業,會變得沒有生機,也會流失優秀的人才。
獲利增長代表企業具有控制力,能在營收增長的同時,控制成本的增加,如此才能確定企業有增長而不混亂的本領。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增長,代表企業具有執行力,因為收回現金是所有商業活動的最后一道考驗。沒有現金,就沒有企業存活的空間。這三力匯集的企業才能創造持續的優質增長。
經過多年的投資實踐,我總結出一套挑選優秀企業的選股原則(詳見拙著《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我的股票投資“15法則”》),這套選股原則濃縮為5項財務指標: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及凈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銷售額增長率、現金流增長率。
其中第一位的是ROE,為什么ROE排在第一位?因為ROE包括經營、投資、融資三大管理活動,最能體現企業整體經營質量和競爭力,一家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幾乎總是擁有持續的、很吸引人的ROE。
對于判斷企業的價值而言,凈資產原始數據本身并不重要,而增長率才是重要的。因為擁有大量凈資產的公司不一定就有價值,大量機器設備有可能是一堆廢銅爛鐵,如鋼鐵公司往往擁有很大數額的凈資產,但不一定比輕資產的IT公司有價值。
盡管不同行業公司的凈資產相差懸殊,但它們凈資產的增長率可能是相同的,凈資產增長率告訴我們企業能夠積累剩余,而這點本身使企業變得很出色。銷售額增長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指標之一,但僅有銷售額增長是不夠的,長期穩定的營收及獲利增長,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最具體表現。
銷售額增長,盈利沒有增長,說明企業在追求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對成本的控制,甚至陷入了為了增長而增長的迷思中。銷售額和獲利增長而現金沒增長,說明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增加,是劣質增長,甚至會造成財務危機。
現金流就像人體的血液,沒有現金流,企業就會發生運營危機。利潤可以通過會計處理進行粉飾,但現金流很難造假,你可以通過現金流量表來洞察一家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
(注:本文摘自《企業百論:由創業到基業長青》,翟海潮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