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記——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每周一、三、五 晚上20點發布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評論!
2018年8月,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參加了一次為期一天的禪修入門課程的學習。時間雖短,卻讓我對禪修產生了興趣。
如今練習禪修已經兩年多了,雖然沒有做到天天練習,但禪修還是使我的心理和認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讓我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時,能夠更加淡定和冷靜地去面對和處理。
很多名人都在練習禪修,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喬布斯每天都要打坐冥想,也會定期帶領他的團隊冥想。
禪修讓喬布斯保持了高度敏銳的頭腦,看問題能一針見血,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并迅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喬布斯曾多次表達禪修在幫助他創立蘋果公司并取得重大成果中獨一無二的意義。
禪修是什么?
“禪”是音譯,來自于梵語的Jnana,也叫“禪那”,意思是平和、平靜、寂靜。禪修有很多叫法,如禪定、靜慮、冥想、內觀、精修,英文稱meditation、mindful等。
談到禪修,可能有人覺得它是佛教獨有的修行方法,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禪修是共法,在佛教出現之前,它已經是印度各個教派(比如印度教等)的修行方法。
冥想是世界各大宗教,包括中國的儒家和道家,普遍采用的修行方法。基督教叫避靜,道教說打坐,儒家講靜坐。
儒家經典《大學》里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止、定、靜、安、慮、得”是儒家修行的一套功夫。
中國的禪修也叫禪定,佛法到了中國,禪修和中國本土儒家文化結合就形成了“禪定”,玄奘法師對“禪那”的義譯為“靜慮”,也是借鑒了儒家的修行功夫。
禪修修什么?
按照佛教的說法,修行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禪修。禪修有坐、行、臥多種方式,日本的禪宗甚至還有跑禪的方法。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坐禪,也就是打坐冥想。在冥想的過程中,辨別和遠離感官和外界的煩擾,觀察和認識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感悟世界和人生的真實本質。
當然,不是說通過禪修就一定能夠達到對世界的認識和境界,但禪定的過程能夠幫助我們保持心靈的寧靜,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
作為一個初學者,在我看來,禪修是一種平靜訓練,訓練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想法。
我們的內心好比一杯渾濁的水,日常被各種世俗的感官和煩擾所包圍,通過禪修的靜慮方法,讓水中的雜質沉淀和過濾,恢復清澈。幫助我們保持心智的澄清和心情的愉悅,從而讓自己內心以及生活工作變得有序和和諧。
禪修對于現代人的意義
現代人生活工作節奏很快,互聯網時代讓我們每個人每天接觸的信息量巨大,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心理難免緊張焦慮,容易導致心理健康和精神方面的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2019年全球至少有10億人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其中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郁癥。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郁癥。這無疑為社會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挑戰和隱患。
禪修作為非常有效的減壓方法之一,能夠幫助我們消除焦慮,保持心理健康,對現代人意義重大。
我初學禪修的做法
最后談談我自己初學禪修是怎么做的,希望能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時間上建議30分鐘或者更長一點,早晨晚上都可以。挑選安靜的房間,穿著寬松的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膝蓋和頭部。對姿勢沒有強制要求,挑選自己舒服放松的姿勢即可,推薦雙盤或者單盤,腿比較僵硬的話放松靜坐也可以,腿痛的話可以時間短一點,可以分幾次進行。
禪修過程中要做到心念專一是非常難的,金剛經里面最核心的一個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降伏其心”。我自己在打坐過程中經常思緒亂飛,各種念頭和想法像走馬燈一樣。
初學者要完全擯棄雜念是不可能的,要做的是觀察這些念頭,同時可以用關注自己呼吸的方法集中精神,比如數出入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念頭想法一樣有,不一樣的是能夠平靜的去觀察和體會這些念頭,并認識自己的內心,漸漸達到一種平靜空靈的心理狀態。
禪修在我看來,是平靜的訓練,讓自己的心能夠平靜下來,在內觀的過程中開啟智慧,達到對世界和人生認識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