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思路】
從法理學的角度看,本題中的核心問題是“法律和自由的關系問題”,即法律對個人自由干預的正當性及其限度的原理的具體運用。
【法理學萬能模板】
【定事實】材料中,家庭主婦張某使用視頻與多人共同進行“裸聊”被公安機關查獲。但最后卻是又撤回起訴。 而Z 省L 縣的無業女子方某在網上從事有償"裸聊",檢察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起訴,L 縣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判處方某有期徒刑6 個月,緩刑1 年,并處罰金5000 元。
【站立場】以上的處理結果說明自由的行使是有邊界的,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法律保護的自由必須在法律的限制下才能真正實現!
【析概念】法的價值上所說的“自由”,是指法以確認、保障人的這種行為,從而使主體和客體間能夠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說理由一】個人自由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就法的本質來說,它以自由為最高的價值目標。誠如馬克思所言:“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法律是用來保衛、維護人民自由的;如果法律不恰當地限制了自由,就是對人性的一種踐踏。因此,對自由的法律限制是有嚴格的條件的,“法不禁止即自由!”結合材料,家庭主婦張某的行為是一個自由處分自己身體的行為,是“個人隱私”的自愿公開和裸露。因此,她的自由是受法律的保護的!
【說理由二】“人生而自由,但無不在枷鎖之中!”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自由并不意味著為所欲為,個人意志的實現要受到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從法的價值的來說,自由盡管是最高價值,但不是唯一的價值,除此之外,秩序、正義都是法的價值。一個良好的法律體系必然要在自由、正義、秩序之間謀求恰當的平衡,從而使自由受到秩序和正義的限制,這也就是法律干預自由的正當性。結合本材料,Z 省L 縣的無業女子方某在網上從事有償"裸聊","裸聊"對象遍及全國22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獲利2.4 萬元。這樣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是對“自由”的濫用和邊界的突破,因此,檢察機關介入是符合法律的公正和秩序價值的。
【說理由三】個人的自由與法律限制的緊張關系始終存在,因為法律背后往往是社會道德和公共秩序的價值要求。一部自由的歷史,就是自由不斷地與秩序、正義碰撞、融合,隨著法律所容許的道德限度而擴張或者收縮的歷史!結合材料,當“裸聊”完全是一種個人化、私密化的行為時,法律從保障個人選擇的角度出發,區分了私人的道德和公共的道德,認為“聊天”屬于私人感情交流的一種手段,尚不構成對社會道德秩序的破壞,從而予以容忍和保障。當“聊天”由一對一發展到一對多的時候,情感交流已經被惡俗娛樂所取代,已經達到了濫用自由的邊界,行為對社會道德秩序的侵犯已經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此時就有了法律干預的必要。即使根據罪行法定原則不構成犯罪,也理所當然地屬于違法行為,因而應當被查處、取締。
【再強調】綜上所述,自由始終是法律最根本的追求,是評價法律的最深刻的尺度。因此,法律對自由的限制不能超出合理的限制,尤其是不能以維護秩序和正義為借口肆意地限制個人自由。在用法律限制自由的時候,我們要時刻牢記這種限制的限度:(1)堅持價值位階,自由始終是最高的價值,除非萬不得已,法律不得限制人們的自由;(2)堅持比例原則,對自由的限制不得超過維護秩序和正義所必需的限度;(3)堅持個案平衡的原則,有必要綜合考慮行為人的權利、行為動機、社會影響等各種因素來評價行為人的行為。
【做評論】“裸聊”是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涉及到網絡自由和社會秩序的平衡問題,需要盡管納入法律的考量范圍之中,盡早畫出個人行為的邊界,為維護社會道德的同時,保障行為人應有的自由。
點睛語:此“萬能模式”的應用領域是法律中任何案件,特別是某種行為違背一般的公序良俗原則,但是在法律中又沒有明文的規定,如果確定其行為的邊界,在具體案例中要求對個人自由和法律限制之間做一個權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