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今天給您說一件事情,源于一句話,叫做“肝為五臟之賊”。由此延伸,我們可以說,肝為“陽氣”之賊。
其實,“肝為五臟之賊”,這句話的出處,本訂閱號查閱典籍良久,始終沒有發現。故而,這句話應當為后世醫家經過臨床總結出來的心得。此論雖不見得經典,但是也自有一番道理。用咱們老百姓的話來解釋,這既是,肝不好,五臟六腑都別想好。
首先咱們看看心。
看官須知,在咱們中醫理論中,有一個病,叫做“胸痹”。這個胸痹,基本等同于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此病的病因病機之一,就是肝郁氣滯。肝,主疏泄。心氣能推動心血順利運行,離不開肝的疏泄作用。正如《靈樞》所說:“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這類的患者,病情往往在情志不舒、低落、抑郁、發怒的時候加重或發作,整個人容易唉聲嘆氣,愁眉不展。
再比如說咱們的肺。
有一類肺病患者,現代醫學診斷為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胸膜炎等等,你看其表現,多是急躁易怒、胸脅灼痛,而且咳嗽陣陣發作,來勢很急。平時則面紅目赤,煩熱口苦,咳黃痰,有的甚至咳血。這就是中醫里面的“肝火犯肺”之癥了。就是說,肝郁日久,化為火逆之邪,灼傷肺金,令肺的宣降失常。對于這類人,往往采取泄肝之法。
還有,咱們的脾胃。
人,精神狀態不好,就吃不下飯。有的是因為胃脹,有的是因為噯氣,有的在食欲不振的同時,還容易腹瀉。這就是所謂“肝脾不調”、“肝胃不和”的表現了。它的形成機制,就是肝屬木,脾屬土,肝氣失于條達,或者肝郁化火之后,肝氣橫克脾土,令脾胃升降失常。故而,一些胃腸疾病患者,往往情緒緊張、低落,甚至焦慮。要想調治,則必須疏肝。這里面比較典型的,就是胃腸神經官能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等等,都和人的情緒有關系。
當然,至于說男性,咱們要重點談的,就是肝失疏泄之后,所引發的陽氣內郁,陽事不用的問題。這就是一些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所存在的“肝膽郁結”的問題。
肝膽郁結是怎么引起陽痿的呢?道理很簡單——肝主疏泄。肝膽之氣升降條達,一身氣血運行舒暢,前陰得以滋養,自然陽事得興。反之,則必然陽氣郁遏,不得施展,形成陽痿。其實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上是多見的。咱們普通人足以為鑒。比如說,有一些陽痿患者,一看這個人,就愁眉苦臉,精神苦悶,胸腹感覺發脹,口苦咽干。一問,就知道了,以前有膽囊炎,或者正患有膽囊炎、膽囊結石等。再仔細一問,尿黃,手腳發涼。這就是典型的肝膽郁結陽痿患者了。其中,膽囊疾病,就是肝膽郁結的重要表現。四肢不溫和陽痿,就是陽氣被郁遏的表現。尿黃、口苦咽干等,則是肝郁欲化熱的表現。至于說精神苦悶、情緒不振,更是肝氣失于條達的典型癥候。所以就治療而言,就應該調理肝膽,暢達氣機了。
對此,醫家如何應對呢?給您展示一個臨床用方,您感受一下就可以:柴胡16克,枳實6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黃芩12克,黨參12克,半夏12克,大棗12枚,生姜8克,細辛6克,露蜂房10克,桂枝10克,地龍10克。這里面,柴胡、枳實、白芍,共奏疏肝行氣、養陰柔肝之效。炙甘草、黨參、大棗、生姜、半夏,共奏降逆和胃、健脾益氣之效,培補中土而榮肝木。細辛、地龍、桂枝等,則溫陽行氣、開竅通經,壯養腎陽,用以治標。如此,全方標本兼治,大功告成。
作為臨床驗方,看官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應用。
總而言之,肝,為五臟之賊。對男子而言,則可稱為陽氣之賊。男不養肝,陽氣被郁遏于內,容易衍生出多種疾病。上述陽痿,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為此,我們務必注重養肝。下面這些養肝的注意事項,就看官應該掌握的。
第一個,順從肝的條達之性。即保持心情的舒暢,有心中不平的事,及時說出來,不要憋在心里,凡事放平心態,讓心境不為俗事而蒙塵。
第二個,順從肝的藏血之性。要養肝血,滋肝陰,即按時睡覺,不熬夜,睡覺的時候右側臥,適當多吃動物肝臟、棗等可以養血的食物。
第三個,好好吃飯。脾胃屬土,肝屬木。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氣血物質,是充養肝木,滋養肝血的主要物質基礎。脾胃不好的人,肝血不會充足。
第四個,多做深呼吸,避免呼吸系統疾病。肺屬金,肝屬木。肺金容易克傷肝木。我們好好養肺,會給肝的健康帶來幫助。
第五個,切莫縱欲。腎精可以化肝血,肝血可以化腎精。肝血同源,就在于此。我們節欲保精,滋養腎陰,可以再很大程度上保養肝陰,防止肝風內動。
第六個,夜半子時務必熟睡。之時熟睡,膽氣升發。肝膽互為表里。膽氣一升,肝氣亦隨之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