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對于大家并不陌生,幾乎所有的人一生中都有偶爾失眠的經歷。關于失眠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失眠,即大家通常所說的“睡不著”、“睡不好”。具體地說,凡是處于渴求睡眠,而又難以達到睡眠要求的狀況都可稱之為失眠。包括由于某種特別的事件而睡不著的“機會性失眠”。例如在考試或結婚的前一天,多數人都有因緊張或興奮睡不好的體驗。這種偶爾失眠屬于生理性失眠。
狹義的失眠即指失眠癥,包括從睡眠開始的入睡障礙和睡眠的維持障礙,為連續長期感到睡眠不足,至少3周以上,且引起明顯的功能障礙。診斷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主觀標準為:
①主訴睡眠障礙超過3。
②白日疲乏、頭脹、頭暈等癥狀系由睡眠干擾所致。
③僅有睡眠量減少而無白日不適不認為是失眠。
客觀標準根據多導睡眠圖判斷:
①睡眠潛伏期延長(長于30分鐘)。
②實際睡眠時間減少(每夜不足6個半小時)。
③覺醒時間增多(每夜超過30分鐘)。
即使睡眠的質和量都很充足,還是有人會抱怨失眠。而相反地,雖然難以入眠卻不抱怨失眠的人也有。這是因為人們對睡眠的期望值不同,早上醒來時獲得的滿足感不同而造成的。對睡眠要求太高,使實際上已獲得充足睡眠但仍然會自覺不滿足而抱怨失眠。這種擔憂如果持續下去,有可能會形成“失眠神經癥”或“失眠恐懼癥”,心理負擔加重,影響到睡眠質或量而導致真正的失眠。
失眠對人的影響非常大,正常人如果持續60小時以上不睡,表現為注意力渙散,記憶困難,反應遲鈍,思維難以進行,常茫然不知所措,可伴有皮膚異常感覺、耳鳴、復視等。如果持續100小時不睡,就無法完成腦力工作,會出現神志不清、幻覺與幻想等嚴重精神障礙。最嚴重的還會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癥、精神錯亂的行為。還有研究證明,持續的失眠還會導致血脂升高,助長動脈硬化,因此某些失眠患者易合并冠心病或者高血壓等疾病。
1、睡不著,干脆就不睡吧!
對于環境因素、個體因素以及特殊事件引起的偶爾失眠暫時不必就醫,更無需服用安眠藥。人體本身有不斷適應環境的能力,而且在反復鍛煉中還會有所提高。只需注意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注意日常生活防護,采取一些家庭保健措施,一般在2、3內失眠就會大大改善。
倒不如心情輕松一點,不要過于排斥失眠。“睡不著,干脆就不睡吧。”這樣一想,也許反而能輕松入眠。
2、藥食同源-食療
對于長期失眠,失眠對生活工作已經造成影響的患者,建議到醫院檢查,排除軀體疾病,采用食療進行調理,在接受失眠的前提下,多食用藥食同源的藥物、食物,進行周期性的調理。
芝寧多糖是治療失眠比較有效,副作用較小的中藥植物多糖,失眠是大腦細胞興奮和抑制失衡
的表現,而芝寧多糖能增強大腦活力,通過調節大腦中樞調控能力,使大腦恢復正常的作息,同時調節臟腑器官功能,增強免疫力,改善周期稍長,輕度失眠3個月,重度失眠大概需要6個月甚至一年恢復時間。
3、不要隨意服用鎮定類藥物
一般來說,若失眠持續超過3周以上,你就有必要到醫院就診了,絕不能自行借助安眠藥或酒精入眠。安眠藥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組織的興奮點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它起效快,作用明顯,故患者樂于服用。但如果長期服用安眠藥,會引起許多不良反應,如依賴性、成癮性及毒性。這些副作用對人體都具有危害,因此不要隨意服用安眠藥。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