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嗎?
聽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報以一笑——長這么大我連自己什么性格都不了解,怎么可能呢?也許是這樣。毛姆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生在這個世上都是孤獨的,因為很難被別人所了解,抑或了解別人。這個世界上最了解我們的大約就只是我們自己了,如果連自己都不懂自己的性格,那也無法從別人那里得到一個客觀的認識。然而的確有許多人對自己的性格把握得并不準確。就如我們所談到的“內向者”,許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內向,只是表現得比較安靜,同樣,那些看起來外向的人,也未必天性就是開放活潑的。讀大學的時候,我的好朋友明明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而她也喜歡這樣形容自己。這個姑娘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當大家聊得非常熱絡開心的時候,她往往是旁邊安靜帶著微笑傾聽的那一個。我常常擔心明明會覺得這樣的場合有些尷尬,所以總是制造機會讓她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明明每次都不是很配合,經常害羞得臉紅了,揮著手結結巴巴地說:她倒是從未因為自己沒有表現的機會,而對社交感到厭煩,反而樂于在我們的群體當中當一個安靜的傾聽者。在那個大家都樂于積極表現的年齡,尋找一個任勞任怨的聽眾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明明的人氣挺高,不少朋友一有了什么問題,就喜歡找她傾訴。我經常勸她:“該表達自己意見和想法的時候,你也要主動一點,不要總當別人的情緒垃圾桶,不然別人怎么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呢?”那時候我發自內心覺得,明明實在是個內向透了的姑娘。就連明明自己也經常反省——我是不是太內向了,這樣的性格是不是不好?她說,自己一路走來,不知聽多少人說過要改變內向的性格,他們都說,內向是不好的,內向的個性是要吃虧的。我也曾經這樣認為,直到后來我發現,明明也許并不是內向型。那是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們談起了社交話題,我突然感到很好奇——像明明這樣性格內向的人,是否享受社交呢?她總是一副十分抗拒交流的樣子,但從來不懼怕人多的聚會,甚至相當主動、積極。有時看似外向的我反而是每次都不愿意出門交際的,而總是不愛講話的明明卻特別愿意拉著我們去跟朋友乃至陌生人交流。“你總說自己性格內向,內向的人難道不是喜歡獨處、不愛交際的嗎?”“我并不是這樣呀!”明明搖了搖頭,認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其實我很羨慕你們,可以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我也希望有機會可以把我的想法講給大家聽。只是我總覺得自己想得太幼稚了,我怕他們聽到我的話會笑我。其實我是很渴望交流的。”那時我就突然明白了——明明并不是真正的內向者,只是不善于交流的外向性格。并不是每一個性格外向的人,都可以和別人聊得非常愉快,有些人性格外向,渴望交際,非常享受在群體當中的狀態,但他們可能因為過往的境遇而變得膽怯,抑或因為缺乏交流的技巧而不善講話。但性格只是內心傾向的反應,這些不愛說話的人內心還是渴望交際的、喜歡熱鬧的,所以本質上他們還是外向性格。如明明這樣的“偽內向”,只要給他們一個交際的機會,讓他們有勇氣邁出表達自我的那一步,他們就有機會轉化為典型的外向性格。就像我,過去的許多年間,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徹底的外向型,既愛說話表達,又不缺少朋友和交際機會。但真正審視過自己的內心后,我才發現我更喜歡安靜地一個人獨處。我可以享受一整天的獨處時光,不必跟任何人講話,而在每一次熱鬧的聚會之前,我總要在心里為自己暗暗打氣或者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準備,才能夠勸服自己邁出家門。
對于許多人都抗拒的孤獨,我卻認為是一種難得的獨處時光,在越來越浮躁喧囂的世界,能夠擁有一段審視自己的時間,其實是難能可貴的。當我表達了這樣的想法時,有些人說:“你的想法很成熟。”而一位朋友則看到了其中隱含的信息,他告訴我:“我想,你可能是內向型的性格。”那時的我對于性格學說還不是特別了解,直到聽了他的話,才第一次開始審視自己的個性。拋棄那些浮現在表面的外向特征,我似乎從內心上更享受安靜的狀態,有時甚至刻意地想要避開人多的群體。那時我才明白,原來自己也是一個偽裝外向的內向者。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多人都在偽裝自己的個性。也許是在社交場合中受到過某些傷害,或者從內心產生了一些恐慌,所以原本活潑外向的人變得不愛講話了。但他并沒有變得內向,他的內心里那一顆天生渴望與人交流的種子依然在萌發,只要找到合適的通路,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剛進入新環境的人看起來沉默寡言,熟悉了一段時間之后,你才會發現她是個格外有趣、樂于與人交際的個性。同樣,也許是擁有足夠的溝通技巧,那些喜歡安靜、偏愛離群獨處的人一樣可以在群體的舞臺上大放光彩。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兼具內外向型人格的優勢。不論你的性格如何,只要讓個性的特點保持在一種健康的狀態下,任何人都有機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而在這之前,我們得先做好一件事——真正了解自己的個性。關于性格的分類,根據其依據的方式有許多不同。有些人將性格分為兩種,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向或外向。而加上更多的參考維度之后,性格還可以被劃分為四型,甚至九型、十六型。過多的種類劃分往往意味著誤差更大,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我們在認識自己時可以選擇較簡單的方式。
我推薦采用四型人格的劃分來檢測自己到底是不是內向性格,又是怎樣的內向型。四型人格的劃分標準是參考內向、外向以及工作導向、關系導向這兩個緯度。若你的個性偏向外向與工作導向,意味著你是一個事業型的外向者,也被稱為力量型。力量型的人格往往顯得非常有行動力,做事很堅決,遇到困難有一定的挑戰精神,平時對人非常熱情,做起事來精力旺盛,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敢于直接面對。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個性是這樣的,而在生活中常常有人調侃打趣你是工作狂的話,也許你就是個力量型的人。若你的個性偏向外向與關系導向,意味著你是一個喜歡社交的外向者。這樣的人也被稱為社交型,顧名思義,在社會交際上擁有自己得天獨厚的能力,在朋友之中很有影響力,精通各種交流溝通的方式,可以在言談之中就影響別人的情緒和選擇,充滿想象力和樂觀主義精神。這樣的人是天生的玩家,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種有趣的事情所吸引,所以相對也不容易專注。而他們的情緒表現往往是比較夸張的,一喜一怒都能夠被別人看到。假如你也是個在情緒上這樣風風火火的人,身邊有很多的朋友,并且樂于享受各種娛樂活動的話,也許你就是一個社交型的外向者。如果你的個性是內向的又伴隨著社交導向,意味著你是個能夠享受群體活動的內向者。這樣的人被稱為和平型,他們在群體活動中總是被評價可親可愛,是非常友好的人。隨和的性格讓他們可以成為許多人的好朋友,因為他們有耐心去傾聽別人的講話,并且喜歡做一個傾聽者,所以常常可以分享別人的小秘密。這樣的人很擅長安慰你大起大落的情緒,而你會發現他們很少將自己真實的情緒外露。如果你也是一個和平型的人,意味著你的個性比較內向,最喜歡的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中,享受安靜的生活。如果你的個性內向,又偏向于工作導向,意味著你也許能培養在某行業的專業技能。這樣的人格被稱為完美型,他們安靜又內斂,喜歡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獨處和思考上,對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投入很多的精力。正因為如此,他們可以專注于某項事物,不像社交型的人,容易被各種新鮮事所吸引,因此完美型的人更容易在事業上擁有一定的成就。但相對來說,他們是比較孤獨的,很多時候甚至顯得離群索居,有些孤僻。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的性格,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外在內向,把跟別人社交的時間都放在了構建自己內心的豐富世界上,所以才能打磨出一顆有深度的靈魂吧!完美型的內向者一般比較可靠,但在社交場合,可能會顯得笨拙。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呢?從簡單的力量型、社交型、和平型、完美型這四種性格的劃分上,我們可以相對清晰地分辨出自己的性格,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很多時候,你向外表現出來的個性,并非你內心真實的感受,一個不愛交際的人,同樣可以在交際場上如魚得水,一個人展露在外的特質可以根據環境所改變,但內心的感受永遠是最真實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