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通過讀史,我們能明白一個事情的興與亡;通過品讀歷史中人,我們可以清楚一個人的成與敗。歷史其實是一部人性的回憶錄,讓我們通過讀史來盡大可能地糾正我們的缺點,充分發揮我們的優點。
蕭何、張良、韓信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眾人熟知的漢初三杰,但陳平的功勞也不次于這三人。陳平是大漢陣營中地位僅次于張良的謀士且常常伴隨劉邦在外征戰,其智謀并不輸于張良,其作用可以用救時謀士來評價。
對于陳平在戰時的功勞,司馬遷總結道“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這六次奇計分別是:
一、離間楚國君臣,計逐范增。
劉邦重用陳平后不久,就發生了滎陽之圍,劉邦向項羽求和又被拒絕。無奈之下的劉邦向陳平問計,陳平針對項羽手下人才少的情況,就建議劉邦掏出數萬斤金行反間計,離間楚國君臣。陳平拿著劉邦給的四萬斤金開始了反間活動,四處造謠說“鐘離昧等大將用心想著裂土封王,想著背叛項羽”,導致項羽對手下人疑神疑鬼,就派使者到滎陽城內打探虛實。
正所謂“瞌睡來了有人遞枕頭”,項羽這種不信自己人的舉動為陳平離間范增提供了機會。劉邦先是盛情款待使者,佯裝在知道是項羽使者后態度大變,說“還以為是亞父使者”,就惡劣地轉變招待使者的規格,項羽使者回去后匯報了接待情況,導致項羽懷疑范增并拒絕加緊攻打滎陽的計劃,氣得范增在前往彭城的路上病死,從而為劉邦創造了從滎陽城突圍的機會。
二、李代桃僵,救劉邦突圍。
雖然項羽內部上下相疑,但是劉邦仍然處于重圍之中。漢將紀信見情況緊急,向劉邦提出誆騙項羽,此時陳平獻計劉邦派2000名女子冒充漢軍士兵,由紀信帶隊冒充劉邦向項羽投降。在憧憬楚漢戰爭勝利在望的幻想中,項羽大喜及楚軍上下歡呼,劉邦則帶著人偷偷逃走。得知真相后的項羽暴怒,將紀信燒死,而那兩千女子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去。
三、阻劉邦謾罵韓信,勸封韓信為王。
韓信打下齊國之后,就派人向劉邦提出當代理齊王的要求。身處困境中的劉邦氣得破口大罵,陳平趕緊用腳踩劉邦的腳予以阻止,又耳語勸劉邦善遇使者,封韓信為齊王。醒悟過來的劉邦不僅自圓其罵、善待使者,還派張良去封韓信為真正的齊王,避免了韓信的自立以及加深韓信對劉邦的厚遇之恩。
四、力勸劉邦違反鴻溝劃界。
楚漢相爭甚久,劉邦一直處于戰略守勢,而項羽也一直疲于奔命應對其他諸侯的造反且時常出現糧草問題,最后項羽和劉邦達成停戰協議“鴻溝以西為漢地界,鴻溝以東為楚地界”。項羽在簽署協議后就放松警惕、率軍東歸,陳平和張良力勸劉邦趁著楚軍困難之際,發兵攻打楚軍,引發了楚漢的最終決戰,從而一戰消滅了項羽,結束了楚漢之爭。
五、獻計輕松擒韓信。
劉邦稱帝后第二年,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諸將都主張發兵攻打韓信。劉邦沉默之后找陳平商量,陳平問了諸將的態度后,又問劉邦韓信謀反屬實與否、漢軍能否抗衡楚兵及將領誰能超過韓信,在得到否定答案后,獻計劉邦“巡游云夢澤,趁韓信朝見之際予以抓捕”,只用了一個大力士就輕松抓捕了韓信。
六、賄賂匈奴閼氏,解白登之圍。
劉邦親率大軍抗擊匈奴,初戰告捷。當時有20余萬漢軍已經出發,劉邦就拒絕了婁敬的“匈奴示弱”的意見后,在平城白登山陷入匈奴大軍的重圍,同其他部隊音信斷絕,戰況非常慘烈。漢軍士卒不適應北方嚴寒氣候,十分之一二士兵的手指被凍掉,七日都沒時間正常吃飯。陳平看到冒頓寵信新閼氏,建議劉邦派人帶著珠寶去賄賂她,由她去給冒頓吹枕頭風。冒頓被閼氏說動,再加上一直不見韓王信的部隊,內心疑慮,就放開包圍圈一角由漢軍突圍,劉邦所率部隊才逃出生天。
總結起來,陳平所獻六計之中,一次離間楚國君臣、一次違約攻楚、兩次巧妙解決韓信問題、兩次助劉邦脫困于重圍之中,既有削弱對手的攻心之計,又有穩定團隊內部的輕松之舉,更有救劉邦于死地的應急之法。這些舉措皆因他對戰局的敏銳觀察,然后又很好地加以利用,四兩撥千斤,在關鍵的時候都發揮了很好的效果。正如“他在渡船時發現船家一直看他,于是脫光衣服來保命”一樣,這些舉措并不能反應他對總體局勢的認知和掌控,源自他對人性陰暗面的熟知,利用了他人的多疑、貪婪、信任與懈怠等等弱點,才給人以機敏而又詭秘的感覺。因此,陳平自己也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意思是,我經常使用陰謀詭計,是道家所禁止的。我的后代如果被廢黜,也就到頭了,終究不能重新興起,因為我暗中積累了很多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