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說起記賬,大家都會犯難,一開始每天事無巨細的記錄,恨不得連買瓶水都記上,堅持幾天恐怕就煩了。
這就陷入了一個誤區:為了記賬而記賬。
其實記賬的目的無非就兩個,“開源” 和“節流”。
開源為什么要放在前面,當然是記賬的主要意義,但大家經常把省錢當做每天記賬的動力,久而久之,就會陷入一種“死循環”,以省錢為榮譽,關注各個電商平臺的打折季,對生活必要品網店的優惠活動特別了解,各種拼團玩法轉發的樂此不疲,拼了一大頓暫時用不到的日用品屯著,心理感覺撿了大便宜。
再把這些戰績都上傳到了記賬app上,就覺得記好了。
其實到底是商家去庫存了,還是你真賺了,很難說。
但貓哥感覺,你其實本末倒置了,錢不是省出來的,“節流”并不能讓你富有,甚至消耗了大量寶貴精力。如果你把拼團做活動的時間用在理財或者兼職學習上,未來的效果遠大于此。
這次貓哥就不重點教大家“節流”了,第一,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狀態不同,記賬的種類差異太大,單身和兩個孩子的媽媽關注的點能一樣嗎?
所以這次主要幫大家梳理一下如何“開源”。
當然開源不是讓你找個兼職,而是理財。不管是00,90,還是80后,對各種金融產品已經不陌生了,基本多少都經歷過股票牛熊的洗禮,基金追高被套的憋屈,還有最近兩年P2P集中暴雷的苦痛,比特幣的造富神話等等。
但大多數人心中還是一筆糊涂賬,不知道怎么賺的錢,也不知為啥虧的這么慘?
因此,在學習理財技巧前,先學會記賬。記錄自己實戰交易中的點點滴滴,把前因后果梳理一遍,做個復盤。當你把每次的過程都記錄完整后,你會發現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自己居然同一個錯誤犯了N遍,即使后來你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子,也已經成了問題專家,新把戲已經騙不了你了。
著名經濟學家,'周期天王'周金濤,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人生發財靠康波”。就像買房賺大錢了,不是因為你有才,而是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大周期,金融產品和經濟周期更加息息相關,比如14年的科技牛,到最近兩年的白馬牛,就算你當年P2P躺著賺錢,也是因為普惠金融牛來了,不過有牛就有熊,周期輪回,房地產也一樣。這更像一種紙上金貴,并不是靠你工作得來的。
而對于我們80后而言,未來很難有資產能夠快速暴富了。這就需要更精細化的理財方式,記賬的意義也更大了。
舉個例子,你先要搞清自己的金融賬戶,比如有哪些平臺賬戶和賬戶余額分別是多少。
現金賬戶:多少現金
儲蓄賬戶:幾張銀行儲蓄卡
投資賬戶:證券賬戶、基金賬戶
網絡賬戶:支付寶、微信
借貸賬戶:信用卡,朋友之間的借入借出、花唄、借唄、京東白條、房貸、車貸等
固定資產:房產
是不是一下子發現自己竟有這么多銀行卡和信用卡,注冊的理財平臺就更多了,等用錢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忘記某個理財平臺上,一筆“巨款”已經閑了大半年。
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綜合理財賬戶,目前已經有成熟的記賬app可以直接導入同步這些賬戶數據,比如網易有錢,同花順投資賬本等,當然不放心隱私泄露的話,也可以自己手工輸入。
當你把所有資產和負債匯總后,會對自己的財務水平有了清晰的了解。這也是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孫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p>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父母病了急用錢,向貓哥求助,奇怪的是這個朋友不是缺錢的人啊,他后來告訴貓哥,用融資加杠桿炒股,不斷補倉,現在都被套牢了,但他居然連這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都不知道,只是看K線好就追高了,相當盲目。
看來古人的智慧現在也有效,第一,不了解對手很難取勝,第二,更不應該冒進,加大風險,這是我們理財時常犯得錯誤。
但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記賬金融賬戶的作用,第一是了解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第二就是觀察每天的收益和虧損變動,從而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
比如你發現自己抗風險能力很強,對經濟和行業變化很敏感,就可以多配置一部分股票型指數基金,通過定投來長期價值投資。
在記賬的時,設置一些定投的提醒和寫下買賣的心得,比如這次止盈的位置好不好,根據估值判斷準不準,該不該加大定投量等,總結規律,時間長了自然會強化自己交易的敏感性和技巧。
當然抗風險力弱就是另一套記賬方式,比如各家銀行理財的收益比較,新理財產品的發售時間等,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做個性化記賬。
所以說,“節流”不是長久之計,很難讓我們提高生活質量,如何通過記賬來找到“開源”的辦法,才是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