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總是那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能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并能從挫折、壓力及逆境中順利恢復和堅持不懈的人。我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這樣的人,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困境。教育孩子是一件并不輕松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工作。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哲人與教育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和教育經典。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對古人的語言與語境開始生疏和難以理解,甚至可能產生誤解,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變化,使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也發生的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樣一個科學與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的教育面臨著機會與危險共存的時刻,此時我們是成為教育資源的奴隸,還是成為它的主人;我們是成為貪婪的攫取者,還是幸福的開拓者。
教育不是學習機器的制造者,亦或是完美偶像的雕塑家,教育是未知生命的孵化者與培育者。生命需要的不是拔苗助長,而是好奇的欣賞與及時的雨露。這似乎具有了某種宗教的情懷,然而世界上的任何思想和言辭都不能表達對生命陪伴的意義,我想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必定是具有這種情懷的人。
中國古人講究易子而教,父子、母子之間最重要的是慈愛,而教育不僅需要慈愛,還需要威嚴與理性,并且許多學問不太適合由父母來傳授,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人的情感的脆弱性與親子關系的性質。比如當前的許多父母都不太愿意讓孩子吃苦,不太愿意看到孩子經受各種痛苦的煎熬,不太敢于正視某些尷尬或不適的情感反應,這些回避行為必然會導致孩子情感發展的某些缺失和隔離。另一方面,價值觀教育需要孩子正視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需要平衡自我需求與社會規范,這些教育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并且對父母自身的心理成長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進入當代,整個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科技知識層面似乎有了長足的進步。不過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信息的大爆炸,一方面使我們眼花繚亂,分不清真實與虛假;一方面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導致了我們的選擇障礙。在這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如何選擇一個相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呢?是盲目跟從、隨遇而安,還是冷靜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想就這一問題做一些探討,希望對當前正困惑于家庭教育的父母有些借鑒。
凡是領略過大自然壯麗與雄偉的風光,經歷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輪回反復,感受過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懊惱,迎接過新生的歡慶與死亡的悲傷,都無不感嘆于大自然的生花妙筆和無限創造,也無不敞開胸懷,包容和接納那些我們無法左右的演化之流。我們的每一個家長,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正經歷如上所述的偉大的演化過程。一個個含藏未知潛能的生命,就如植物的種子深埋地下,自然的偉力將緩慢地促成他的成長,當然作為園丁的家長,也負有澆灌與保護的責任。如果每個家長能以這樣一種態度來對待家庭教育,可能就會減少一些焦慮與急躁,而替之以悠閑自在的關注、欣賞和培育。
在思考家庭之前,我們每一位家長應該對自己多一些認識,作為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如果不能正確、清晰地認識自己,那么我們對孩子的教導一定是盲目和缺乏效力的。許多家長可能會閱讀大量的教育孩子的書籍與文章,希望找到教育的最佳方法和技能,然而就像是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如果不能準確了解病人的真實病因,就不能給予正確的藥方;家長如果不能準確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也就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適當的營養。在家庭教育中,只有當家長首先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看法,以友善、開放、好奇的態度關注于當下,才可能正確地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態與需求,從而與孩子建立聯結和信任關系,正是這種相互信任與聯結的關系,將給予孩子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這是一個孩子能實現充分發展的基礎保障。家長在這種與孩子保持聯結的情景下,才能做出最為合適的回應和指導。
正念訓練,以及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正念管教”,是家長將自己調整到一個最佳的意識狀態,并能清晰、準確覺察自己與孩子的真實感受與需求,進而作出適當反應的有效理論、態度和方法?!罢睢笨梢院唵味x為“以善意、好奇、不加評判的態度關注當下的一切事物”。正念幫助父母清楚地看到當下究竟有什么,并引導父母全身心地與孩子在一起,與他們同步,清楚地看到他們的自主與脆弱。作為父母,我們的任務是配合大自然,通過提供特定的營養使孩子茁壯成長為自律、高情商和高心理韌性的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孩子需要以下五種類型的營養,或者稱為正念管教的五種要素:(1)無條件的愛;(2)自主的空間;(3)以身作則的導師;(4)健康的邊界;(5)偶然的錯誤。
首先,孩子需要知道他們自身是完美的。當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主的空間時,他們會持有對世界的基本信任,以及作為人的內在價值感。當他們感受到一定程度的自主權時,他們會保持好奇心和參與性,并培養出更強的人生責任感。當然,孩子也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健康的邊界。對于孩子來說,“盡管你們自身是完美的,然而你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孩子需要學習我們所生存世界的運作方式;為獲得自我管理的技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指導和練習。以身作則的導師和健康的邊界有助于培養孩子控制沖動的能力、情緒智力和適應逆境的能力。最后一點,我們“偶然的錯誤”可能會最終成為對孩子的滋養。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我們未中目標或者需要修正方向的瞬間,會偶爾出現。這些偶然的錯誤不能簡單理解為就是不好的或錯誤的,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并開始重新與孩子建立聯結和修復與孩子的關系時,我們和孩子都在學習和成長。父母能在這些偶然的錯誤中,發展出謙虛、寬容、原諒和同情等品質,使我們和孩子更加親密,也讓孩子通過觀察家長的自我調節過程,而得到學習,這樣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在這一過程中都有所成長。
在現實的教養過程中,許多家庭都陷入了專制或放任的教養模式中,在專制型教養中,父母對孩子嚴格控制,缺乏對孩子需求的理解和回應,情感冷漠,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和自主能力;放任型教養方式,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過于放縱,缺乏對孩子行為的合理控制和生活社交技能的指導,導致孩子行為沖動、過度要求和依賴性強。根據心理學家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權威型的教養模式,是最佳的教養方式,它表現為對子女的高度接納和參與,恰當的控制技巧并給予一定的自主性。權威性的父母對孩子和藹、關注,對孩子的需要敏感,他們建立了一種令人愉快、充滿感情的親子關系,親子之間聯結緊密。其次,權威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富于理性而堅定;他們要求孩子表現出成熟行為,并對自己的期望做出解釋。再次,權威型父母逐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允許孩子在能力具備的方面自己做決定。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可以幫助兒童發展出多方面的優秀品質,例如樂觀、自控、堅持性、合作、高自尊、社會性和道德成熟、良好的學習成績等等。
這些理想的教養方式,為父母們提供了標桿,如何使自己能逐步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從自我的正念訓練入手,逐漸開啟一直以來就存在于內心深處的智慧與慈悲,內心自然流露的教育營養,就如先天的乳汁一樣,是養育孩子最好的食品。正如著名的禪師、心理學家杰克?康菲爾德所說:“不要懷疑你自己的本真善意。盡管你會遇到困惑,也會感受害怕,但是你天生擁有一顆知道何為公正、何為慈愛、何為美麗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