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的背部有一條經絡線,它有12個十分重要的靈穴,它們濃縮了人體精氣神、五臟六腑的全部信息!因此,只要疏通它,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減輕或消失了!
這條“濃縮精華”的經絡,就是人體后背的膀胱經。膀胱經上依次排列的12個穴位,分別代表了人體各個臟腑,體現了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
肺俞穴、大腸俞、厥陰俞、心俞穴
三焦俞、肝俞穴、膽俞穴、小腸俞
脾俞穴、胃俞穴、腎俞穴、膀胱俞
通過按壓這12個穴位所遇到的疼痛、結節等異常狀況,就能清楚的了解你五臟六腑相應部位的疾病。而持續的按壓,也能調理和治療疾病,和針灸一樣!
有人問:“真的這么神奇嗎”?其實這就和西醫驗血是一樣的,能夠檢測出人體很多重要的健康指標。中醫通過按壓這12個穴位,也能檢測出臟腑的大致健康情況。
“臟”和“腑”相互對應
心:主血脈,主神志,開竅于舌,在志為喜,喜傷心,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熱移于小腸,會出現舌尖紅痛、口腔糜爛、小便短赤等現象。
肝:主藏血,主排毒素,其華再爪,開竅于目,怒傷肝,肝與膽囊相表里。膽主要“貯藏膽汁”,肝膽相連,發生疾病時常互相影響。
脾:主運化,主四肢,開竅于口,在志為思,思傷脾,脾與胃相表里。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的任務。
肺:主呼吸,開竅于鼻,憂傷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蕭降則人腸功能正常,大便通暢。若大腸不通,也會影響肺氣的蕭降。
腎:主生殖,主生骨髓,其華在發,開竅于耳,恐傷腎,腎與膀胱相表里。腎虛不能固攝,就會出現小便失禁或遺尿。
但我們說“五臟六腑”,但上面只說了“五腑”,還有一個沒提到,就是“三焦”。而與“三焦”相對應的是“心包”,指心外的包膜,通常附在“心”所在的條目之中。
所以,“五臟”算的上“六臟”的簡稱。“五臟六腑”包含了人體最主要的12個器官。而人體后背的這12個穴位,就是人體內臟的“縮影”,也是調理人體“精氣神”的要穴。
如何養護這12個穴位
中醫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經絡不通、氣血受阻所致的。經絡是全身氣血運行,聯絡五臟六腑,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
《黃帝內經》上講,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傷則痛、血傷則腫,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行則血行,氣血通,則百病愈。
所以臨床上,中醫通過針灸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平衡陰陽、恢復臟腑功能,讓健康的氣血重新貫通,精氣神就能重煥光彩。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孫思邈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