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巴菲特,就不得不提查理芒格。這對89歲與95歲的拍檔,創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富傳奇。
查理芒格給現世留下的最大財富,估計要數他的跨學科思維了。簡單來說,就是從關鍵學科提煉出該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型,然后將其應用到其他領域。“當你手里拿著榔頭,你會看什么都是釘子”,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你擁有一個工具箱。
并不是很推薦這本《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結構松散,語錄內容大多也可在《窮查理寶典》中讀到,80的原價有些搶錢的感覺。
其實芒格的投資思路與巴菲特如出一轍,關鍵詞可以提煉為:價值低估、耐心等待、安全邊際、卓越企業、自由現金流五個詞。而其中要求投資者具備的兩個品質是:對商業走勢的洞見,和對自我人性的覺察。
對商業走勢的洞見,需要有基本的經濟、會計、管理知識,有對歷史規律的總結和對未來趨勢的把握。什么樣的企業稱得上卓越?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中的卓越企業如今大多也已夕陽西下,真正能在時間長河的沖刷下依然屹立的少之又少。從《巴菲特的估值邏輯:20個投資案例深入復盤》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喜歡的投資標的集中于消費品、金融、傳媒,都是傳統且被認為缺乏增長潛力的行業,但合理的估值加上持續的增長最終帶來了超額的回報。
對自我人性的覺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都知道貪婪和恐懼,但真正能做到守拙和等待的人鳳毛麟角。芒格給出的建議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然后避免犯大錯。賺快錢的期望導致賭博和杠桿的濫用,而這些都是破產的捷徑。
這么多年兜兜轉轉,我也體悟到了一個人的弱小和強大。人在環境和命運之下,是多么卑微渺小;但如果乘上東風,做一些日有所進的事情,時過境遷之后又會讓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最怕的就是想走捷徑,到頭來卻發現,人生根本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