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紹了如何找到結論(他到底在說什么?)和理由(我該相信他嗎?;批判性思考者修煉的必然環節),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并不能就可以做出是否接受一個觀點的決定,還需要看他人(信息傳播者)的推理過程是否有問題(推理過程是否有謬誤—學會提問)。
對于什么是謬誤,如何尋找謬誤,以及常見的謬誤有哪些,在《學會提問》這本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闡述:
一、什么是謬誤
謬誤就是推理中的欺騙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這個欺騙手段來說服你采納其結論。
推理過程中的謬誤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顯錯誤的或者讓人不能接受的假設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結論顯得毫無關系。
(2)把那些明明和結論無關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結論有關,以此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3)看似為結論找論據,而證據算數的前提則取決于結論本身已經成了。
二、尋找謬誤的一般步驟:
(1)找出結論和理由;
(2)記住結論并思考你認為可能與其有關的理由,將你的理由與作者的理由做比較;(自我假設理由)
(3)如果結論支撐某個行為,那就判斷理由是否表明了某個特殊/具體的優點和不足,如果沒有,就要當心;
(4)問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個人要相信什么才能從邏輯上支撐這個結論,他還得相信什么才能讓理由成立?”從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設。
(5)問一下自己:“這些假設有沒有道理?”如果是明顯錯誤的假設,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個謬誤,這個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邊不管了。
(6)看看有沒有一些強烈訴諸你的情感的詞組可能干擾和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沒有考慮到相關理由。
三、常見的謬誤
1.人身攻擊謬誤
人身攻擊之所以屬于推理謬誤,是因為進行論證的個人品格或興趣如何通常和其做出的論證的質量毫無關系。它是在攻擊送信的人,而不是在討論送來的信息。
——從互聯網誕生就伴隨的網絡暴力,隨處可見人身攻擊謬誤。那些依靠情緒化生活的人們可以這樣做,但是批判性思考者就不要跟隨這樣的腳步了。
2.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指假設采取提議的行動會引發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實上卻有現成的程序來防止這類連鎖事件發生。比如,政府不應該禁止在電視中播放酒類廣告,因為允許聯邦政府這樣做,那么聯邦政府以后禁止其他類型的廣告。
3.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
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指假設因為嘗試某種解決方案后還有遺留問題未解決,那么這種解決方案根本就不應該采用。
4.偷換概念謬誤
偷換概念謬誤是指在論證中關鍵詞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含義,一旦不同含義之間的轉換被認出來,這個論證就講不通了。
一旦你看到一個關鍵詞或短語在論證中不止一次出現,檢查一下看看其意思有沒有發生改變,如果意思發生改變,就要警惕偷換概念謬誤。那些高度含混的術語和詞組尤其是偷換概念的絕佳材料。
5.訴諸公眾謬誤
訴諸公眾謬誤,指通過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這一觀點的說法來竭力證明某個論斷有道理,錯誤地假設大部分喜歡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6.訴諸可以權威謬誤
訴諸可以權威謬誤指引用某一權威的話來證明結論,但該權威對這一論題并沒有特別的專門知識。
除非我們知道這些權威對這一論題擁有特別的專門知識,否則我們就要將這個理由視為謬誤。
7.訴諸感情謬誤
訴諸感情謬誤,指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語言來分散讀者或聽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視相關的理由和證據。常被用來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愛國主義、憐憫和同情。
這種謬誤常見的伎倆:精心挑選詞匯來引發我們的情感共鳴,希望我們的情緒反應,會促使我們同意他的結論。這類謬誤常見的三個地方:廣告、政治辯論和法庭論辯。
8.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指歪曲對方的觀點,使它容易受到攻擊,這樣我們攻擊的觀點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
這類謬誤的伎倆:作者梳理一個靶子來加以攻擊,讓我們更容易站在他這邊,而實際上這個靶子根本不存在。
對于這類謬誤的教訓是:如果有人攻擊一個立場的幾個方面,一定要經常查看一下他是否公正全面地表現來這個立場。
9.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
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指當現實中存在兩種以上的選擇時,卻假設只有兩種解決方案。
當爭議被表現得好像只有兩種可能的選擇時,我們一定要當心,事實上總有兩種以上的選擇。
找出這類謬誤,就要注意下面的詞匯:
--不是.......就是........
--唯一的選擇就是
--兩種選擇分別是
--因為甲不起作用,那只有乙能
10.亂扣帽子謬誤
亂扣帽子謬誤,指錯誤的假設因為你為特定事件或行為提供來一個名稱,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釋了這一事件。
當有人宣稱他們發現了導致某個行為的原因,而實際上他們所做的不過是為這種行為起來個名字而已,我們要對這種亂扣帽子謬誤保持警惕。比如中年危機,更年期。
11.光環效應謬誤
光環效應謬誤,指使用模糊、引發人們強烈認同的美德詞匯,使我們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細致檢查其理由。
美德詞匯往往能讓人產生正面積極的聯想,而且他們都很概括,簡直讀者想他們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這種光環效應的手法讓我們贊成或接受一個結論,而根本不去檢查相關理由、證據或具體的優點和缺點。
12.轉移話題謬誤
轉移話題謬誤,指一個不相干的話題被插進來,將注意力從原來的論題上面轉移走,通過將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論題上來幫助贏得一場論戰。這個例子中謬誤順序如下:(1)甲主題正被討論;(2)乙主題被介紹進來,好像與甲主題有關,實際上并不想干;(3)甲主題被置之不理。
13.循環論證謬誤
循環論證謬誤,指在推理過程中已然假設自己的結論成立的論據。
當你列出論證的結構提綱后,請檢查一下理由,以確保它們不是僅僅用不同的詞語在重復結論,再檢查一下看看結論是不是用來證明理由的。
14.以偏概全謬誤
以偏概全謬誤,指一個人僅根據群體中極小部分人的經歷就得出有關整個群體的結論。
15.強求確定謬誤
強求確定謬誤,指認為一個研究結論如果不是百分百確定的話,就應該被拋棄。
16.錯誤類比謬誤
錯誤類比謬誤,指有人提出一個類比,其中卻存在重要而又不相關的不同點。如果一個作者通過與另一件事做對比來得出一件事的結論,那么他就應該提供進一步的證據來支撐兩者間最重要的相似點揭示出的具體原則。
17.過度簡化因果關系
過度簡化因果關系謬誤,指依賴并不足以解釋整個事件的具有因果關系的因素來解釋一個事件,或者過分強調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因素的的作用。在尋找替代原因是,我必須要記住,我們找出的任何一個單獨原因都極有可能是引起事件發生的其中一個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
18.因果混淆謬誤
因果混淆謬誤指將事件的起因和結果相混淆或是認不出兩件事之間可能是相互影響的關系。
19.忽略常見原因謬誤
忽略常見原因謬誤,指認不出兩件事之間之所以有聯系是因為常見的第三種因素在起作用。
20.事后歸因謬誤
事后歸因謬誤,指假設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僅僅因為乙在時間上緊隨在甲之后。
在批判性思維的修煉中,識別謬誤是一個基本的工作,在任何一本批判性思維修煉的書籍中,都會涉及到關于謬誤的識別。它不需要你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只要你知道這些常見的謬誤并且學會識別,那么,你就能很容易區分那些經不起推敲的推理論證。
關于這20個謬誤,最好是能夠記住,這樣理解之后,才容易在相關推理中遇到這些謬誤的時候一眼識別出來。本文提及的20個謬誤可以通過20個代表字來幫助輕松記憶:人滑完換公權一;感稻兩帽光轉循;偏強類簡混忽后。
頭圖:由PIRO4D在Pixabay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