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丞相公叔痤病了,魏王親往探視。魏王漫不經心一問,丞相如有不諱,將奈社稷何?
公叔痤強打精神,我府中的中庶子公孫鞅,雖年少,但卻有奇才,愿大王舉國聽之。
魏王默然。
大王如果不用公孫鞅,那就殺了他,千萬不可讓其離開魏國。公叔痤用盡最后一絲氣力對將要離開的魏王殷殷囑托。
王許諾而去。
公叔痤一片丹心,但魏王卻以為其在死亡面前胡言亂語。公叔痤一定是腦子壞了,要我以國聽公孫鞅,笑話。
多年以后,魏王回首當初這幕,簡直悔得腸子都青了。因為這個公孫鞅,他后來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商鞅。
公叔痤死后,商鞅并沒有立刻離開魏國。雖然老丞相勸其趕緊離開,小心被魏王所殺,但商鞅卻對魏王其人吃得通透。魏王把公叔痤的話當成了笑話,作為笑話中的人物,他在魏王腦中的存在時間也就瞬間而已,魏王說聲殺他都閑浪費口舌。
秦國君主秦孝公的求賢令突然天下皆知。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秦孝公的誘餌不可謂不大。誰能振興秦國,不僅能高官厚祿,秦國還會分給他土地。
▲秦孝公 【劇照】
商鞅毫不猶豫地去了秦國。他對秦孝公講了帝道、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商鞅拋出霸道,強國之術,秦孝公眼前一亮。
商鞅滔滔不絕,秦孝公身子不斷往商鞅身邊湊。秦孝公和商鞅語數日不厭,秦孝公對商鞅口中的藍圖激動不已。什么是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秦孝公和商鞅就是。
變法的消息讓秦國朝堂瞬間炸開了鍋,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秦國老士族一片反對之聲。變法,變個錘子。
商鞅卻只是對秦孝公一句,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秦孝公以商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為了取信于民,商鞅將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國都市南門,誰要是能將它扛到北門,賞十金。
秦人哄然大笑,天上還有掉餡餅的事。商鞅又將賞金加到了五十金,終于有人將信將疑,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毫不猶豫,立刻予其五十金,以明不欺。
秦人大嘩,變法看來不是鬧著玩的。
商鞅令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讓百姓互相監督告發,一人犯法,眾人連坐(同什伍)。不告奸者處以腰斬之刑,告奸者和斬殺敵人同賞,藏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商鞅統一度量衡。
民有二男必須分家,不分者,倍其賦。
有軍功者,按照規定,提升其爵位。有私斗者,以其罪行輕重處罰。
商鞅鼓勵百姓種田織布,優秀者,免除其勞役負擔。
從商和因為懶惰而致貧的人,政府將其收為奴婢。
宗室子弟沒有軍功,不得入宗室屬籍。
商鞅將小鄉邑合并為縣,置縣令、縣丞,凡三十一縣。
以前是刑不上大夫,如今太子的老師照樣接受刑罰。公子嬴虔因為反約,還被處以割掉鼻子之刑。
......
商鞅所有的法令都是在告訴人們,有功的人在秦國走路帶風,無功的人即使富貴,在秦國也是過街老鼠。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即使他是嬴氏宗族子弟。
▲嬴虔 【劇照】
秦國徹底變了天,農民因為努力種地、英勇殺敵而一朝麻雀變鳳凰,公室子弟因為沒有功勞被除去公族身份。
整個社會的積極性被徹底調動了起來。整個社會的人都遵紀守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變法十年,秦國的面貌煥然一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庫充盈,人民恥于私斗。秦國及秦國人民都享受到了變法所帶來的巨大紅利。
秦孝公以商鞅為大良造,將兵圍攻魏國的都城安邑,降之。
過了三年,秦國將都城遷到了一座新建設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名字叫咸陽。
秦人真的富強了,秦國真的強大了。天子派人來祝賀,諸侯們的使者在咸陽城中比肩接踵(天子致胙于孝公,諸侯畢賀)。
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往事不堪回首,變法之前的秦國可是沒人帶它玩,諸侯們都把秦人看做蠻夷,沒有開化的民族。
秦國移風易俗,秦國涅槃重生,諸侯們爭相往之。
秦人腰桿直了,孝公果斷向魏國亮劍。魏將公子卬被商鞅以欺騙的手段俘虜,秦軍大破魏軍。
魏惠王因為數敗于秦軍,國庫空虛,因為恐懼,趕緊派出使者將河西之地割給了秦國以求和。
魏王甚至將國都從安邑遷到了大梁。秦人現在就是虎狼,他惹不起。
▲魏惠王 【劇照】
魏惠王終于想起了公叔痤口中那個叫公孫鞅的人。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如今秦軍一血前恥,不僅奪回河西之地,秦國還強大得讓六國觸不可及。
功成名就的商鞅被秦孝公封之商、於之地,號為商君(商鞅因被封于商、於之地,所以人們習慣稱他商鞅)。
隨著秦孝公的死,商鞅卻一朝成了亡命徒。
公子嬴虔及其黨羽告商鞅謀反,秦國發兵抓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關下,想住旅社,卻被以沒有身份證明而拒之門外。這都是商君制定的法令,我們必須得遵守。商鞅長嘆,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又逃到了魏國,魏國因為商鞅當年以欺詐的手段俘虜了公子卬,魏人堅決不讓商鞅進入魏界。
商鞅走投無路,又率領其徒眾發邑兵北出擊鄭,卻最終被秦國殺于黽池。
秦惠文王將商鞅車裂,商鞅全家也一同被滅。
不知商鞅死前有沒有想起過一個叫趙良的人對他說過的話。
你是通過國君的嬖人景監才得以重用,秦國人都為你感到不恥。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你對太子師公孫賈施以黥刑,又割了公子嬴虔的鼻子,你在秦國這么多年殺得人實在太多,公子虔八年已經沒有出過門了。你想過秦王一旦歸天你的下場嗎?
百里奚當年于秦國那么大的功勞卻異常低調,勞不坐車,暑不張蓋,行于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庫。而你出趟門,后車十數,從車載甲,護衛力量是一長串。
商鞅根本沒有聽進去趙良的話,他只是覺得自己對秦國功莫大焉,秦人不至于讓自己難堪。
商鞅繼續稱孤道寡,享受著封地帶給自己的財富,終于等來了孝公死后嬴虔等對他的致命一擊。
▲秦惠文王 【劇照】
太史公對商鞅的評價也是一言中的。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如果商鞅在秦孝公在世時就主動交出權利,離開秦國,是不是就可以全身而退無生命之憂,子玉這里只能說,可能,因為歷史不能假設。
秦惠文王為什么要殺商鞅?表面上,商鞅對當年還是太子的惠文王的兩個老師嬴虔和公孫賈動了刑,惠文王這是要報復,實際上,秦惠文王也是用商鞅的命來緩解變法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商鞅變法,讓秦國的老士族內心不平,觸動了多數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孝公一死,這些人都結束了潛水模式,惠文王借商鞅腦袋一用,平息了這些人的情緒。
就如后世的漢武帝,愛惜主父偃的才華,但最終還是將他殺掉,正是為了平息諸侯王的洶洶怨氣。主父偃整治諸侯,搞得諸侯們是怨聲載道,漢武帝用主父偃的腦袋讓諸侯們閉上了嘴巴。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秦惠文王殺了商鞅,但是卻并沒有廢除商鞅制定的一些列法令,因為變法使秦國翻天覆地,使秦國一朝強大得睥睨諸侯。秦國從秦孝公至秦王嬴政,一直繼承商鞅的遺產,最終兼并六國,一統天下。
商鞅雖死,但秦法猶在。
商鞅,衛國的公子,名鞅,姓公孫氏,其先姬姓也。
看完記得點個“在看”,謝謝!
/
往期精彩: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