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
——《決定人生成敗的細節》
粗心是學習的大忌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孩子試卷上的錯誤有很多都是因為粗心造成的,每次事后一說,孩子很快就能反應過來,給出正確答案;可是,等到下次再考試的時候,仍然會因為粗心而丟掉很多分數。似乎孩子很難克服粗心的毛病。家長們無不為此發愁,有些孩子自己也很無奈。
你家孩子粗心嗎?先讓孩子來做一個粗心測試題試試看吧。
小學1~3年級的同學在6分鐘之內做完即可;4年級以上的同學在4分鐘內做完。不要超時,否則測試成績不準確,從一開始做,一直到做完為止,中間不能停頓(本測試不屬于全面學習能力測試,測試成績僅供參考)。
評分標準:
測試一找出一個8338,得1分;
測試二找出一對相加等于11的鄰數得1分。
將測試一與測試二的得分相加即為總分。
結果分析:
60~70分,說明孩子學習細心,學習效率高。
50~59分,說明孩子學習比較細心,學習效率比較高,需要提高學習能力。
41~49分,說明孩子學習細心程度一般,剛好及格,學習效率比較低,更需要提高學習能力。
40分以下,說明孩子學習細心程度比較差,學習效率很低,最需要提高學習能力。
和孩子一起分析粗心的原因
學習粗心是孩子的通病,其實不只是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也有粗心的時候,所以粗心并非不可饒恕的。我們對孩子的粗心如此重視,只是因為我們太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粗心在孩子的學習和考試中又體現得最明顯,所以我們才會把孩子的粗心看成是很嚴重的問題。
要想糾正孩子粗心的問題,我覺得家長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粗心的原因:
1.心急
一些孩子寫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總是急急忙忙、慌慌張張的,經常導致做題出錯。
其實他們是有能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只是性格比較急躁,不能靜下心來仔細審題、做題。
2.害怕
一些孩子平時成績還不錯,可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越重要的考試越容易出錯。
考試時潛意識里一直想著萬一考不好,會面對老師的冷面孔、家長的訓斥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試的“后果”上去了,沒有辦法將精力集中在考試本身上,造成了心理狀態失常而產生失誤。
3.缺乏責任感
與害怕相反的是滿不在乎,一些孩子對不感興趣的事情一概馬馬虎虎,而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戲機)卻很認真、細致。
這類孩子粗心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責任感,沒有把學習看成是分內的事情,消極怠工,敷衍了事。
4.視覺障礙
一些孩子讀書跳字,看書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甚至有時寫出來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顛倒,在作業和考試中,常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議的錯誤。
這可能并不是粗心,而是視覺障礙。
5.思維滑動
一些孩子總是錯在某些同一類型的題目、某個步驟、某一個字上,反復糾正也改不了。單獨練習的時候能夠不出錯,一放到整體的練習或考試中卻又錯了。
這是習慣性的思維滑動,瞪著眼睛看不見自己的失誤,就滑過去了。
孩子粗心的應對策略
在對粗心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后,家長就可以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壞習慣了。
下面是一些經過驗證、比較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夠對家長有所幫助:
1.量化孩子的學習任務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心里還想著玩。
有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完成作業,便規定孩子必須先做1小時的作業,然后才能看電視或者玩玩具。如果這1個小時的時間,孩子確實高效利用了,那還不錯。但關鍵就是,大多數孩子在家長規定的這1個小時里,并沒有全身心地做作業,他們在等,在磨蹭,心不在焉,只等著再熬過30分鐘就可以去看電視了。在這種心態下,孩子的作業肯定是做不好的。
而家長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把孩子的學習任務量化,把“做1小時作業”改成“做對20道題”。注意,是“做對”而不只是“做”。這是對孩子學習質量的要求。
當家長如此量化了孩子的學習任務之后,孩子的勁頭就來了,因為很明確,只要做對20道題就可以了。這樣,他肯定會非常細心地去做作業,爭取早點做完早點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后家長可以逐漸增量,從20道題到30道題,從2首詩到3首詩,慢慢地幫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2.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家長經常會因為孩子的粗心而斥責甚至打罵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說著孩子是如何如何的粗心,然后要求他“你以后不要再這么粗心了行不行”。孩子當時又是說好話又是作保證,“我以后再也不粗心了”,可是起作用了嗎?沒有。因為家長的這些行為,不是在糾正孩子的粗心,而是在強化孩子的粗心。因為人的潛意識只接受有實質性意義的信息。
家長不妨反過來試試,在孩子粗心的時候,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爾細心的時候,馬上表揚他,強化他的細心。這樣一段時間之后,相信孩子的粗心會有所改善的。
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就算孩子確實粗心,也不要總是嘮叨他,更不要在他的同學和朋友面前或者在自己的親戚朋友面前抱怨孩子的粗心,這會讓孩子感到沮喪,從而破罐子破摔,更加重他粗心的問題。
3.給孩子一個錯題本
給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讓他把平時做錯的題都記在這個本上,每天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錯的原因,然后讓孩子給出正確的做法和答案。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能夠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粗心大意帶來的危害,提高對改正粗心缺點的自覺性。
只有孩子自覺性提高了,才能真正改掉粗心的壞習慣。
4.找準孩子的“粗心點”
都說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多次,糾正孩子的粗心問題也要秉承這個說法。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平時作業或是考試中因為粗心而犯錯的地方,找出孩子經常出錯的“粗心點”,告訴孩子以后每遇到這個點的時候,就提高警惕。可以自行設置一個障礙,比如閉一下眼睛,停頓一下思路,然后再睜開眼睛往下做。這和高速公路上設立“事故多發路段”警示牌的道理差不多,既然此處容易出錯,在這里停一下,就可以減少錯誤。
5.重視日常練習,降低失誤率
孩子考試粗心,那他在平時做作業時肯定也是不太講求質量的,屬于高耗低效。所以,家長要特別重視孩子的日常作業,要求孩子嚴謹審題,注重步驟運算。
在這里我特別建議家長一點,那就是盡量不給孩子提供橡皮、涂改液或者計算器等工具。因為有這些工具,孩子就不在乎錯,因為寫錯了很方便修改。而一旦不給孩子提供這些,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就會三思之后再下筆,爭取一次做對。
6.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
現在的家庭作業,老師都要求家長要檢查。但實際上,家長完全可以“偷懶”一下,讓孩子自己檢查。要求孩子每做完一題都要核實本題是否正確無誤,培養“趁熱打鐵”的習慣。孩子習慣之后,在考場上也會這樣。
粗心有時是不易避免的,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粗心的影響,唯一的方法是及時認真核對、驗算、檢查。長期堅持,就會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7.釋放孩子的考前焦慮
有的孩子因為對考試過于焦慮導致粗心,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平時跟孩子多溝通,幫孩子釋放心理的焦慮與不安。
首先家長自己要擺正心態,不要太過看中孩子考試的成績;
然后家長要告訴孩子擺正心態,別把考試看成生死攸關的事,也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合理定位考試結果,不要把期望定得過高。考試時要學會放松,出現焦躁情緒時心里默念若干遍“靜下心來,靜下心來”,恢復心態的平靜之后重復暗示自己“我能細心”。
8.從生活習慣上要求孩子整齊有序
粗心和平時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沒有規律的環境中,孩子做事也容易丟三落四、馬馬虎虎。所以家長在孩子有一定行為能力之后,就要讓孩子負責他自己的物品。
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
生活上井然有序了,好習慣就會帶到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