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學習L先生的?管理好時間的底層原理,全在這里了?這篇文章的一些自己的理解。
我們都會感覺到自己的時間好像不夠用,而且沒有什么產出,也不知道時間都干什么去了!
吞噬你時間的,往往并不是龐大而復雜的事物,而是這些分散在每一天里面的、平淡無奇的日常。
作者將每天要做的事情分為兩類:必須做和我要做。
必須做指的是那些你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哄娃、打掃衛生、填表、整理文檔等等。
我要做的是指那些自己發自內心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我最近一直練習拉花、跳繩等等。
我們每天都是被這些必須做的事情填滿的,當我們好不容易把他們給消滅了,往往覺得自己好累,于是用娛樂來放松下自己,把我要做的時間給消滅在了沙發上面。
怎么樣去擺脫這樣的困境呢?
想辦法壓縮一切「必須做」,盡力騰出時間,去做「我要做」。
怎么樣去做呢?
1)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嗎?不做后果會怎么樣?我能不能盡量拖延或干脆放棄?
2)我能否把它外包、移交出去?或者壓縮流程,利用工具,來減少它的時間?
3)如果上面都不行,我能否將它們「化零為整」,集中起來安排一個時間去處理,避免打亂自己的節奏和狀態?
具體執行措施呢?
建立一個瑣事清單,把所有不得不做的瑣事放進一個瑣事清單里面;然后等到有一段時間后集中處理。
瑣事清單處理事情的好處:可以減少自己在做事情時候被打斷的次數,不會影響自己做事的狀態和節奏,還有在空閑時間集中處理瑣事的好處就是可以切換下思路,恢復精力。
帶著「目標感」去生活
我們很多人做的都是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的性質和狀態都差不多,很多時候工作還是重復的勞動,只是對象改變了,這時候難免會產生厭倦感,如何去解決職場生活中的職業倦怠感呢!
作者自己重復培訓學生的事情,跟自己做的工作比較相似都看似比較重復的工作,但是他可以在其中找到:這一期比起上一期,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優化?我還可以做些什么,讓整體的效果和體驗更好,更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
把目標感應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思考工作中可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讓自己平淡的工作也能有更多的創新和改變。
把目標分解到生活中,讓通往目標的路徑,成為你的「我要做」。
我自己在想要在家做咖啡的時候,就會主動去了解咖啡的一些知識,還有如何在家用簡單的工具做出味道還不錯的咖啡,以及如何去拉花等等。
本來就只是想在家做個咖啡,但是分解后自己會有很多的任務分配下來,都可以成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多思考那些是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許多角色,公司里的部門主管,伴侶面前的另一半,子女眼中的父母,等等。但這些角色往往都是別人貼在我們身上的標簽,它們承載的,是別人對我們的理解和期望,也是這個身份所必須盡到的義務和職責。
你有沒有想過,除去了這些身份和標簽之外,你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很多人總是在說「以后」「等有機會了」「將來」……不要再無限期推遲了,不要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著。不妨問一問自己:那些我真正想做的,能夠給予我激情和滿足感的,能讓我感到存在的意義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主要就是介紹如何去把工作中必須做的事情盡量去壓縮占用你的時間,而用更多的時間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在我們工作中最容易采取的辦法就是集中處理,但是面對那么多的瑣事,我們該如何去處理呢?后面我將學習踐行L先生介紹的任務管理的方法來進行瑣事任務的集中和分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