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5581,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價值》。
作者張磊,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拔覀兪莿摌I者,恰巧是投資人”,張磊以樂觀主義創業者的心態創立高瓴,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主義和研究驅動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堅定地“重倉中國”,支持實體經濟,助力產業創新。
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高瓴不僅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更支持和參與了一批偉大企業的誕生和成長。張磊同時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耶魯大學校董會董事兼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創校校董兼發展委員會主席,未來論壇創始理事、未來科學大獎發起人和捐贈人之一。
在這部誠意滿滿的作品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成長歷程,也能夠感受到他的投資思想與理念的迭代與升級。這本書中,張磊不僅分享了他的個人歷程,更分享了他所堅持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他對價值投資者自我修養的思考,還介紹了他對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創業組織以及對人才、教育、科學觀的理解。
1
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什么是價值投資?作者認為價值投資需要既能從質的方面,又能從量的方面找到根據,作為價值投資的信仰者,需要認真區分“投資”與“投機”,并思考:投資究竟是購買一張證券等待合適的時機出售,還是成為這家企業的股東與其同呼吸、共命運?
在作者看來,品質是投資選擇的基石,而品質通過一個問題即可辨明:時間是不是你的朋友?真正高品質的公司,無論在怎樣起伏難料的經濟周期當中,其地位都固若金湯,可以實現持續性的增長和繁榮。
最重要的是,價值投資需要看行業的發展、公司的演進和管理層的潛力,所以作者提出從人、生意、環境和組織的角度,從更多維的空間,思考創業者、商業模式和生意所處的生態環境以及企業的組織基因。
1、研究驅動
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標志就是研究驅動。因為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論、資產定價模型、投資組合策略,而是堅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這個“源”包括基本的公理、處世的哲學、人類的本性、萬物的規律。研究驅動有三種形式。
第一,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作者說,投資研究始終強調基于對人、生意、環境和組織的深度理解,通過深入研究,在變化的環境和周期中,挖掘最好的商業模式,尋求與這個商業模式最契合的創業者,從而確定投資標的。
實踐證明,思考商業問題,要用充足的時間研究過去,更要用充足的時間思考當下和判斷未來。研究深是指做的研究必須基礎和根本。研究透是指做的研究必須全面透徹,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研究深和研究透是一種平衡,前者強調因果邏輯的深度,后者強調窮盡各種維度的可能;前者關注收益,后者考察風險,兼具東西方兩種思維模式,把西方推崇的形式邏輯和實證精神與東方推崇的歸納演繹和折中調和共同應用于商業分析。
第二,長期研究=關鍵時點+關鍵變化;在投資決策面前,許多投資機會的時間窗口是稍縱即逝的,最重要的是對關鍵時點和關鍵變化的把握。只有長期、動態地跟蹤變化,投資人才能夠對變化產生超出一般意義的理解,從而擁有與市場不同的觀點,而且是基于非常長期的視角的不同觀點。
什么是關鍵時點?就是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少數創業者能夠在這個時點敏銳察覺產業的變化,為消費者和整個價值鏈輸入新的模式和價值。什么是關鍵變化呢?就是環境的結構性變化,包括產業的生態位置調整、基礎設施完善、需求的升級或轉移等。
第三,獨立研究=獨特視角+數據洞察;獨立研究也非常關鍵,往往通過特立獨行的研究和判斷,投資人才能夠在一些不被看好的事情上下重注,從而取得超額回報,意味著從頭開始看、開始想。
比如,電商研究,在中國出現互聯網、出現電商的時候,還沒有一家物流企業能夠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和美國完全不同。在當時看來,京東恰似當年的亞馬遜,而杰夫·貝佐斯的遺憾正是亞馬遜成立時美國已經有了UPS這類物流巨頭,因此他喪失了做供應鏈整合的機會。
而京東不存在這樣的對手,所以面臨更好的歷史機遇。本質上說,零售業的核心是連接商品和消費者,因此在傳統的零售業中,線下渠道是完成連接的關鍵。電商則利用互聯網的方式,把線下渠道這個核心要素的重要性降低甚至取代了,人們購買商品不再需要來到商圈、走進商店、發現品類、找到貨架、咨詢商品,只需要在線上發現合適的商品,然后在家里等著商品“飛過來”。
電商連接商品和消費者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高效的物流體系,讓商品“更快地飛過來”。因此,對于京東來說,物流體系端就是重資產,如果不“燒”足夠的錢把物流和供應鏈系統打造出來,是創造不出核心競爭力的。
獨立研究的最大價值是讓投資人敢于面對質疑,堅信自己的判斷,敢于投重注、下重倉。
2、理解時間價值
對于投資人而言,研究驅動是決定投資成敗的基本功,而如何理解時間的價值往往是決定投資格局的關鍵。我們從四個方面來看一下。
第一,理解時間跨度;研究人類史,要用上萬年的尺度;研究文明史,至少要看上下五千年;研究商業史,至少要看上百年;研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起碼要看幾十年。研究不同的公司,要看不同的時間跨度。要根據事物的本質,去窺測更久遠的歷史和未來,找到屬于它的時間范疇。真正有效的研究往往是長期的,需要時間沉淀。
第二,時間創造復利的價值;有些好的生意,其護城河需要臥薪嘗膽地積累沉淀,過程中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夠真正發揮優勢。每一個投資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加深護城河的,才是“資產”,時間越久對生意越不利的,則是“費用”。
第三,把時間作為選擇;很多時候,成功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沒有做什么。把時間分配給能夠帶來價值的事情,復利才會發生作用。投資中最貴的不是錢,而是時間。做投資非常重要的是時間管理,把時間投入到怎樣的問題上和怎樣的人身上,是決定投資能否成功的基礎性因素。
第四,時間是最好的復盤;通過不斷復盤,不斷檢驗時間帶來的結果,投資人才能在高速動態變化中,實時地判斷這家公司或者創業者還是不是時間的朋友。做時間的朋友,就是意識到好的投資必須找到獨特的時間概念,在時間中孕育,又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投資人要相信時間能夠“去偽存真”,給投資活動賦予長期主義的深層含義,并且努力使之成為一種持久的職業信仰。
3、尋找護城河
那怎樣的生意和企業是好的生意和企業呢?巴菲特認為其中的關鍵是尋找護城河。作者所理解的護城河,實際上是動態的、變化的,不能局限于所謂的專利、商標、品牌、特許經營資質,也不是僅僅依靠成本優勢、轉換成本或者網絡效應。傳統的護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術規模、知識產權等,都不足以成為真正的護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以用戶和消費者為中心。
那么怎樣才能擁有這種動態的護城河呢?第一個視角,就是要理解企業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態環境;第二個視角,就是在不同領域之間創造聯系,以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形成全新的思維角度;第三個視角是開放性。開放性是與封閉性相對的,真正偉大的公司敢于打破自身的壟斷地位,從內部打破邊界,構建一個資源開放、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
4、投資生態模型
傳統的投資理念,基本策略是尋找人和生意。但作者認為,是尋求一種懂得所處環境和生意本質的復合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投資人以更加貼近現實的視角理解投資,從一個單純追求最佳商業模式和最佳創業者的二維象限視角,升級為審視人、生意、環境和組織的最佳組合的多維視角,在高維思考和低維行動后實踐研究成果,幫助企業激發企業家精神,持續打造動態護城河,完成價值創造過程,做時間的朋友。
首先,看人,就是看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看他的內心操守和價值追求,看他對商業模式本質的理解與投資人是否一致。
然后,看生意,就是看這個生意的本質屬性,看它解決了客戶的哪些本質需求,看生意的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市場壁壘以及拓展性,看它有沒有動態的護城河。
接著,看環境,就是看生意所處的時空和生態,看政策環境、監管環境、供給環境、需求環境,看資源、市場、人口結構甚至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等在更長時間內發揮效力的因素。
最后,看組織,就是看創業者所創立的組織基因,是否能夠把每個細胞的能量充分釋放;看組織的內在生命力能否適應當時的經濟周期、產業周期。組織是人和生意的內生因素,是可以塑造和激活的。比如在經濟好的時候,有些企業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活得很好,但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的存活就非常依賴組織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2
價值投資的哲學
作者在創業之初提出了三個投資哲學,在價值投資實踐中予以遵循,以求在紛繁錯雜的世界中堅守內心的寧靜,避免錯失真正有意義的機會。用三句古文來概括它們:“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守正用奇
“守正用奇”是從老子的《道德經》中總結出來的表述。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即以清凈的正道來治理國家,以奇思的謀略來用兵。作者用這句話時時提醒自己,在堅持高度道德自律、人格獨立、遵守規則的基礎上,堅持專業與專注,擁有偉大的格局觀,謀于長遠;同時,要在規則范圍內,不拘泥于形式和經驗,勇于創新,出奇制勝。
先說“守正”。首先,“守正”體現在投資人的品格上,要堅持道德上的榮譽感,尊重規則、適應規則,“不逾矩”。其次,“守正”體現在投資原則上,投資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決策流程和不受市場情緒左右的根本原則,正確認識外部風險和內生收益;最后,“守正”體現在研究方法上,要做時間的朋友,研究長期性的問題,不追求短視的利益。
再說“用奇”。首先,“用奇”體現在如何思考。做投資不僅僅是按照合理的機制和程序一成不變地思考,更要打破對客觀規律的簡單呈現,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把背后的一些傳導機制搞清楚,把看似無關的事物聯系起來推演,把人、生意、環境和組織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所承擔的權重算清楚。
其次,“用奇”體現在如何決策。做投資不僅要通過研究確定初始條件是怎樣的,還要找到不同時期的關鍵變量,認清關鍵變量之間是因果關系還是相關關系,有的時候是生意的性質變了,有的時候是人變了,有的時候是環境變了,有的時候是組織結構變了。這些問題研究清楚后,決策就能不受存量信息的束縛,而根據市場的增量信息做出應變和創新,在別人看來就是“奇”。
更為重要的是,“守正”和“用奇”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做人做事講究“正”,才能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誘惑。思考決策講究“奇”,才能找到屬于你的空間。“守正”給“用奇”以準繩,“用奇”給“守正”以反饋。堅持價值投資,就是去蕪存精、化繁為簡,始終對主流觀點保持質疑和求證,不斷地挑戰自我,開拓新的未知世界。
2、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投資人需要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一定要克制住不愿意錯失任何好事的強烈愿望,同時又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如何理解投資過程。投資項目分門別類,好比“弱水三千”。但投資的境界,關鍵在于獨立思考的過程,投資的方式本身就是投資的內容。
比如,2011年的“千團大戰”、2015年的“百播大戰”,風口來得快,去得一定也快。風口來去匆匆,落得一地雞毛,多少投資人只能在熱血澎湃之后體會無人訴說的失落。
其次,如何理解投資機會。這里的關鍵在于選準“那一瓢”。抓住最有價值的投資機會,用超長期的資本對企業做最大化的投資。不管企業在什么行業什么階段,只要能在適應的環境以適合自身組織的形式予以表達,持續創造出價值,就是好的投資機會。
再次,如何理解基礎研究。這就需要辯證地思考“但取一瓢”,不能只看一個行業,其他通通不考慮,否則也會影響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像匠人一樣做投資,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在結構性變化和個人投資能力中找到最契合的發力點,在尋求一點突破的前提下看更多相關的行業,或者訓練相近的思維。
如果能看懂這個行業的變化,有能力找到投資的邏輯,就買入并長期持有。但如果只是風口,或者別人在其能力范圍內做得很好的項目,就不要盲目追逐。其實,能不能做到“但取一瓢”,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自我約束力。在多數人都醉心于“即時滿足”的世界里時,懂得“延遲滿足”道理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賞花摘果,在樹下走出了一條小路。對于投資人來說,不要在意短期創造的社會聲譽或者價值,而應在意的是長期創造了多少價值。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回歸投資的初心。對于投資人來說,關鍵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找到并支持優秀的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在行業里就會形成好的口碑,有共同理念的人終究會與我們合作。
其次,要找到投資的幸福感。對于優秀的投資人來說,賺取投資收益與其說是拼命要完成的任務,不如說是水到渠成、下自成蹊的結果。整天為了收益疲于奔命的人,到最后可能顆粒無收;而心無旁騖走自己的路的人,往往能獲得很大的回報。
最后,要對投資的過程進行自省和反思。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針對具體的交易和項目,時刻反省自己的處境,不固守一時一刻的成績,尤為重要。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我們都時常警醒自己:今后是否能不斷地推陳出新?如果要保持成長的延續性,最應該堅持什么?最不應該留有什么?一旦一點小的成就使得我們不再努力、思考和創新,而陷入懸崖式潰敗,則悔之晚矣。
最后的話:
價值投資最偉大之處在于,它將“投資”這項難以確定的事情變成了一項“功到必成”的事業,變成邏輯上的智識和拆解,數字里的洞見和哲學,變化中的感知和頓悟?!拔ㄓ性娙四軘U張宇宙,發現通向新真理的捷徑”,我們在長期主義之路中探求本質,在未來和此刻間搭建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