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想一生不愁吃穿、并在事業上順風順水,但是按照老祖宗經驗之談來看,這種人生狀態必須有“福報”加持,否則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的人,學歷不高、知識貧瘠、形象較差,但就是混的比你好。凡是混得好的人,都有一項過人的本領,那就是深諳人性、并會把控人性弱點。
他們善于了解別人的需求喜好,并能夠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樂,最重要的是能洞察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他們才能混的風生水起。
第一、人善被欺,馬善被騎。
俗話說的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是亙古不變得真理, 雖然佛家教導世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實卻是“好人無好報,禍害活千年”。
盲目的善良,就必然會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放下底線,但是當一次次被現實傷害時,就會明白這樣做沒有意義。
一個原本善良的人,也會變的狠心起來,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是惡人,而是變得更加成熟了。
真正活明白的人,不會輕易播撒善良,更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他會有選擇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做人一定不要毫無原則的善良,要知道善良和懦弱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外人看來他們冷酷無情,其實他們是不想浪費感情。
當然這里不是勸大家不要善良,而是有時候善良要理性,必須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更何況是這種人,往往都只呈口舌之快,根本沒有任何所謂的真才實學,久而久之,必然對人生發展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從古至今鋒芒畢露的人,雖然能夠暫時獲得所謂的勝利,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很可能給自己埋一下禍根。
第二、心不狠站不穩,人不硬沒好命。
魯迅《狂人日記》中有一句話:“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他說: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自古以來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所以心必須要足夠狠、足夠硬。正所謂“狠心成大事,軟弱出庸才”。
心太軟的人,考慮的都是別人的利益,只看得見別人看不見自己,所以喪失了底線,被別人一再欺負。
要明白,在這個世界上說真話的人,往往都會被人當做異類,而說假話的人,則往往像個君子。
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不明不白的好、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個人所有的語言和動作,一定帶著他利益和立場。
第三、強者注重自律,弱者強調欲望。
強者和弱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克制型、一個是放縱型。強者能克制住欲望,善于推遲滿足感,先專注于提升自己屬于先苦后甜;而弱者則喜歡及時享樂,屬于先甜后苦。
《道德經》中說有這樣一句話:“正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會張揚炫耀,深藏不露反而更容易成功。
弱者總是盯著物質享受,然后暗自神傷嘆息;強者都是盯著能力獲取,然后拼命地提升自己。這就是窮和富、強和弱的最大區別。
要記住,見任何人、說任何話、做任何事,要么和利益有關、要么和成長有關。強者把時間看的比命重要,弱者把錢看的比命還重要。
人生在世每天都要與人打交道,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懂人性,只有把人性吃透了,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真正混得風生水起之人,往往吃透了這3個人性弱點,不會犯以上3個低級錯誤,實為老祖宗經驗之談。
結 語
總是心存善念和敬畏的人,他們在做人和做事的時候,都會表現得十分謙卑、低調,這樣的人也必將走向成功。
大家也應該清醒的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那些深藏不露的人說話、做人、做事,都有其過人之處。
如果大家能夠真正領悟到這三條處世之道,相信一定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升華,最重要的是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少受一些欺負。
畢竟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希望能夠有所作為和成就,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多學習處世哲學,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混得風生水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