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下面這些情況:
每天工作都是按部就班,沒有積極性,覺得生活索然無味;
突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卻總是沒能堅持下去,半途而廢;
當大量工作堆積在一起的時候,就變得毫無頭緒,亂成一糟。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本非常棒的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是一本被稱為“中國商界最經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訓教材,也是世界500強企業必備培訓課程”。不僅是企業,組織機構,更是個人獲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這七個習慣吧:
01
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積極主動是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根據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情緒或者外在條件來下決定。
對于生活,積極主動的人往往會主動出擊,拒絕被動地接受生活的平庸與枯燥。
積極的人愿意努力創造美好,他們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才是一個人生該活成的樣子。
遇到問題和挑戰,不要一味地強調客觀原因,也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主動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生活總是充滿著各種可能與機遇,但每一個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機遇不是等來的,唯有主動伸手,才有機會抓住它。
所以,不要害怕新事物的誕生,主動去接受它,學習它,你才有可能征服它。
當你有了積極主動的習慣,就有了所向披靡的勇氣。
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你也將無所畏懼。
02
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
個人、家庭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
關于這個習慣的理解其實很簡單,就是先做出一個規劃,然后再全心投入到完成這個規劃的行動和努力當中。
比如你希望在未來的三年內,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美容店,或者開自己的下一家分店。
當你的腦海中醞釀出這樣的目標時,就要開始做出一個規劃:考察市場,拓展人脈,學習門店的經營與管理.......
然后每天抽出時間將要做的事與自己的規劃進行掛鉤,如此才不會偏離設定的軌道。
當你學會以終為始,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愿景。
03
要是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和目標的組織和實現。
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還是以開美容門店的目標為例,在籌備開店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學習如何開店,又要按時工作。
當這兩件事同時進行,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一旦沒衡量好兩者的主次,就會讓自己陷入過勞狀態,甚至最后店沒開成,還弄丟了工作。
如果真正確立了開店的目標,那就要適當減少在工作上的投入,例如之前每個月的業績目標是三萬,現在可以降低到兩萬五甚至是兩萬,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開店這件事上面。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有多件事需要同時處理時,就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才能讓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
生活中,我們可以制定一個規劃表,將日常事務劃分為重要緊迫、重要不緊迫、不重要緊迫和不重要不緊迫四個區域。
有效管理生活,實現效能的最大化,讓20%的活動發揮出80%的成效。
04
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和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這就要求我們把生活當做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處處與人勾心斗角。
雙贏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處事的態度,懂得雙贏的人,人生往往更加順利。
俗話說:利人利己,方可長久。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要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利益的基礎上。
這種損人利己之事,不僅會破壞自己的人際關系,甚至還會讓自己陷入與別人的各種糾纏之中。
在人際關系的交往中,沒有絕對的利益伙伴,也沒有永恒的對手,把雙贏的思維運用到生活當中,才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
05
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他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理解后,會卸下防備,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加順暢和自然。
知彼,顧明思議就是去知道別人,理解別人,而解己就是在理解別人的同時,讓別人也理解你。
當你能平衡兩者的關系,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不知覺地沉浸在自己的想法當中,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接受別人的觀點,這就很容易陷入溝通的瓶頸。
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移情聆聽。
譬如在跟別人討論方案的時候,如果你一味地否認別人是錯誤的,那肯定會讓對方覺得很不高興,甚至會大吵一頓。
可如果你先認真聽對方講完,但還是覺得方案不是很合適,那你可以說:“我覺得你的方案很有創意,一看就下了很多功夫,可有幾點我覺得可以改正一下,或許會更好......”
如此一來,既肯定了對方,還能有效地改正方案,豈不是更好?
在人際溝通中,如果我們能遵循移情聆聽這一法則,就能讓人際溝通越來越和諧。
06
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按照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
個人的力量是家庭和組織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首先,創造第三種選擇,就是要求我們學會換位思考,既懂得自己的想法,也尊重別人的處境,從而創造一種雙贏的選擇。
與別人產生沖突,并非只有要么你贏,要么他贏這兩種結局,各自退一步,也許就有了第三種辦法。
好比同一個活動,你的方案與同事的方案發生沖突,與其為此爭個面紅耳赤,破壞同事關系。
不如耐心傾聽他的想法,看看兩個方案能否有效綜合,取得更好的選擇。
其次,統合綜效的另一個原則就是1+1>2的成效。
創造性合作,就是要求發揮團隊協作的作用,團隊協作可不僅僅是每個人能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實現1+1>2的效果。
比如討論方案時,不同觀點的碰撞,集思廣益,能為團隊輸送新的想法,讓團隊迸發出新的能量。
07
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自我更新,談的是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交四個生活基面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社會發展瞬息萬變,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那么,我們又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交四個生活基面中更新自己呢?
身體層面的更新,需要我們保持健康的狀態,確保充足的睡眠,多運動,按時吃飯,營養均衡;
精神層面的更新,就要多看書,更新自己的三觀,以一個積極陽光的心態去對面生活;
智力層面的更新,要求我們多出去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及智力水平;
社交層面的更新,我們要保持與別人的良好互動,向優秀的人靠近,讓自己也變得優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環環相扣、相互關聯,幫我們實現了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互信的轉變。
如果你想過不依附、不浮躁、不湊合的生活,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愿我們都能養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做一個自律,自立,自信的人,也愿我們的人生能幸福美滿。
共勉。
來源 | 整理自網絡,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可聯系刪除,沒有傳播與分享,真理也不會發光。感謝作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