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篇,其實不難發現深刻抒發夫妻感情的作品并不多見。而究其原因,便是由于古代社會的男尊女卑現象,以及所謂的表達情感要含蓄不外露。好在自西晉文學家潘岳作《悼亡詩三首》以后,便有了一種專門流露真摯、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的詩題“悼亡詩”。
因此悼亡詩,它悼念的就是一種永不消逝的愛情。而除了西晉潘岳的《悼亡詩三首》外,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三首》也十分著名。即便你不曾讀過,相信也知道其中的名句“貧賤夫妻百事哀”。不過隨著社會環境和時代的不同,“貧賤夫妻百事哀”在如今看來,其意思逐漸變得現實起來,畢竟“貧窮”就意味著痛苦和磨難。
但是在元稹的《遣悲懷》中,“貧賤夫妻百事哀”是有著上一句“誠知此恨人人有”的。也就是說,夫妻死別,人人都會經歷,可對你我這樣曾經共同度過貧賤生活的夫妻來說,卻是最為悲哀的。其實它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在元稹眼中,能夠共度貧賤生活,才能證明夫妻感情之深。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元稹的這首《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首先,詩的開篇兩句“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意思就是說,曾經我們開玩笑將死后的事都安排好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就展現在我的眼前了。據記載,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而當時的元稹官職還很卑微,生活也比較貧困,但韋叢毫無怨言。七年后,元稹終于擔任了監察御史,韋叢卻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
所以別看“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這兩句寫得很平淡,其實背后蘊含著詩人內心極大的苦痛。然后,“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兩句,便是緊承詩人內心的苦痛作展開描寫。它的意思是說,你曾經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舍完了,你的針線盒我還珍存著不忍打開。由此可見,元稹妻子生前戲言的身后事,就是把衣裳等物品施舍于需要的人。
從這點來看,它也體現出了元稹妻子的善良一面。同時,將生前的物品施舍出去,其實也避免了元稹會睹物思人。但元稹仍然保留了針線盒,這就說明他明知道會睹物思人,卻無法做到斷開一切與妻子的聯系。這也就是為何會有接下來兩句“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的原因,即因為懷念你,我對你曾經的婢仆也格外照顧,也曾多次夢到你為你焚紙燒錢。
細細體會,字里行間體現的都是元稹他們夫妻深刻的感情。也正是因為夫妻感情深刻,元稹在這首詩的最后才會發出如此感慨,“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我明明知道夫妻死別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但對于我們這樣曾經共過貧賤生活的夫妻來說,可是更悲哀啊。
詩到這里便結束了,我們可以看到全詩其實就一個“悲”字。即妻子亡故后,作為丈夫的元稹,感到一切都離不開“悲”了。可見元稹對妻子的感情是極其的癡情纏綿,對妻子亡故的事實是極其的哀痛欲絕。因此總的來說,元稹為悼念妻子寫下的這首詩,可謂是句句出自肺腑,感人至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