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仁賢認為,在2020年前會有80%的崗位出現機器人的身影,20%的工作將由機器人所取代。
記者 | 大文
官網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眾號ID | datayuancn
1968年,精神病人兼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出版了一本名叫《仿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小說。作為賽博朋克的先驅,狄克的這本小說也同樣圍繞駭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業(yè)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托邦地球。198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為電影《銀翼殺手》,并在35年后推出了續(xù)作《銀翼殺手2049》。
作為對科幻小說一貫忽略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一種自我修正而出現的主題,賽博朋克的世界與現代社會更為相似,其中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技術。近幾年飛速發(fā)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再一次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恐懼感擺上了每個人的床頭。
雖然小說和電影里與人類別無二致的人工智能尚未出現,但從多次擊敗人類的AlphaGo,到這些日子刷屏的波士頓動力展示的會空翻的機器人,再到《銀翼殺手2049》等賽博朋克主題電影的空前火爆,人工智能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成為了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實際上,人工智能早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頁廣告、電商推薦、地圖導航、銀行貸款,人工智能(或者叫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而在聊天機器人方面,Siri、微軟小冰、Alexa,甚至某些企業(yè)的客服都已經熟練掌握了與人類交流的技能。
2017年10月25日,由數據猿聯(lián)合《清華金融評論》共同主辦的“2017金融科技價值峰會——數據驅動金融商業(yè)裂變”在北京隆重召開。本屆峰會主要從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以及金融前沿科技探索三個角度深入探索數據智能為金融領域帶來哪些顛覆式的變革。會上,竹間智能創(chuàng)始人兼CEO簡仁賢進行了演進,并在會后接受了數據猿的專訪。
竹間智能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人工智能開發(fā)企業(yè),致力于打造中文首款與人類具有情感共鳴、懂得人類思想,并能滿足用戶剛需功能的情感機器人。簡仁賢在創(chuàng)辦竹間智能前,曾在太陽計算機(現甲骨文)、微軟(亞洲)互聯(lián)網工程院等企業(yè)就職,曾負責領導微軟小冰及小娜的產品技術開發(fā),在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以及大數據方面都有涉獵并經驗豐富。
簡仁賢告訴數據猿,竹間智能主要開發(fā)的是語意理解對話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被應用在金融、電商等各行各業(yè)。以客服機器人為例,他認為,現在的“智能客服”,其實并不智能,問題在于:
第一,它沒有辦法做真正理解自然語言,無法理解用戶的意圖,只能通過關鍵詞來理解,但是用關鍵詞模板沒有辦法達到效果。
第二,所有的用戶看到人工智能的時候都會存疑,相對的使用率較低,當遇到人工智能不太智能的時候,使用會越來越少,那么人工智能也就越來越不會進步。
以金融行業(yè)為例,簡仁賢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需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需要有擬人化的服務。冷冰冰的一問一答是沒有辦法持續(xù)的,對話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情緒情感的理解。從對話里面,竹間智能可以抽取22種不同的情緒,疑惑、開心、滿意、不滿意、反感、厭惡等等,但每一個商業(yè)可能不一樣,有些商業(yè)可能只要六種情緒,有些可能只要四種情緒。
第三,基于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交互。傳統(tǒng)的機器學習跟第一代的深度學習已經是開發(fā)者們耳熟能詳的方法了,強化學習則要用更多的數據讓技術能夠自學習。
第四,多輪對話,任務達成。沒有任務達成就無法做到業(yè)務的銜接。
最后,高度定制化。每一個行業(yè),銀行、保險、理財公司都不一樣,竹間智能正在致力于如何讓人工智能客服達到高度定制化,契合不同行業(yè)的使用場景。
他認為,在2020年前會有80%的崗位出現機器人的身影,20%的工作將由機器人所取代。每一個行業(yè)、每一個公司,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都會有一個機器人代表公司來輔助員工去解決很多問題。
2013年由斯派克·瓊斯編劇并執(zhí)導的美國科幻愛情片Her(《她》),講述了一名男子與人工智能開發(fā)出的女性聲音之間的浪漫關系。簡仁賢創(chuàng)辦竹間智能的目標就是將電影中所描繪的,那個具有豐富情感,能讀懂、看懂、聽懂、有記憶的人工智能帶入現實世界。現在,他所期望的人工智能就快要來到我們身邊了。(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