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復查,周圍的肝友都在緊張自己肝臟進展到“肝纖維化”的情況。為啥呢?肝纖維化代表了什么呢?
在進行影像學檢查(如B超、CT、核磁)時,檢查結果可能會提示“肝纖維化”,這代表了什么呢?
下面有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楊松教授,為大家講解“預防肝癌?肝病患者需要把握這個黃金節點”。
專家簡介 PROFILE
楊松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青海大學 碩士研究生導師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訪問學者
文字版
大家都知道,慢性肝病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引起慢性肝病的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現稱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慢性肝臟疾病就是某些病因,對肝臟造成了持續的慢性損傷。
▼▼繼續進展▼▼
在持續的慢性損傷之后,肝臟為了修復這些損傷,就會有膠原纖維的形成和沉積,即肝纖維化的出現。
▼▼繼續進展▼▼
隨著膠原纖維的形成和沉積逐漸增多,肝臟便形成了假小葉的形態,假小葉形態的形成就代表肝臟進入到肝硬化的階段。
▼▼繼續進展▼▼
一旦進入到肝硬化的階段,患者的肝功能可能會出現失代償的表現,出現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情況。同時,在肝硬化的基礎之上還可以發生肝癌,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因此,若要阻止慢性肝病引起不良后果,以免其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我們就要阻止慢性肝病進展為肝纖維化的過程。
在慢性肝病長期的隨訪過程中,大家要注意進行病因相關的檢查,比如乙肝患者需要進行乙肝五項和乙肝病毒定量檢查。除此之外,還要檢測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聲、肝臟硬度檢查等,部分患者還需進行腹部增強CT或增強核磁檢查。
在這些檢查之外,現在我們有一種相對比較新的肝纖維化檢查方法,即“殼多糖酶3樣蛋白1”的檢查,簡稱殼酶蛋白的檢查。
知識拓展
殼多糖酶3樣蛋白1可以預測轉氨酶正常或輕度升高患者的中、重度肝臟纖維化。臨床研究表明,殼多糖酶3樣蛋白1對診斷高度肝纖維化(S3, S4) 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高達91.8%和91.7%;在診斷晚期肝纖維化ROC分析時,AUC為0.99。
“殼酶蛋白”檢查可以在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中,發現中重度肝纖維化以及肝硬化的患者,此外,“殼酶蛋白”檢查還擁有家用檢測技術,讓檢測更加方便。
因此,在現有的檢查方法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考慮采用“殼酶蛋白”檢查,能夠幫助我們更早、更方便的發現中重度纖維化/肝硬化的患者,及早的干預,防止患者發生“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疾病發展。
甘先知如何使用?使用體驗如何?讓我們來看看“答疑星期八主播-小崔”的使用經歷
(醫學科普具有普適性,不作為診療意見,如有個性化需求,建議您就診咨詢。)
分享一波
順便點個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