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如何理解粵港澳大灣區配套金融支持政策?

注:本文數據全部取自公開信息,本文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所供職單位。

某種程度上來說,突破省域經濟模式的國家區域經濟戰略是中國未來大方向,而事實上這一戰略已歷經數年,我們預計未來還將繼續且力度會不斷加大,關于國家區域經濟戰略的更進一步討論還可見2019年12月5日的報告國家區域戰略孕育巨大業務機會。

【正文】 

一、基本背景: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并非獨立事件

2020年5月14日,一行兩會一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銀發〔2020〕95號),當然從近期國家導向來看,這并非獨立事件。

(一)金融支持政策均是頂層設計的配套文件

2019年2月18日和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兩份頂層設計文件(前后相差近10個月),而2020年2月14日與2020年5月14日一行兩會一局相繼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銀發〔2020〕95號)、《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銀發(2020)46號)則是配套金融政策支持文件,因此這兩份前后僅相差3個月的文件有一定脈落上的聯系。

(二)2019年以來國家區域經濟戰略動作頻繁、力度較大

可以預見的是,國家區域經濟戰略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而這也是我們一直所特別強調的。事實上撇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不談,我們看到的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僅為冰山一角,因為2019年以來國家在區域經濟戰略層面的動作頻頻。

具體來看,主要包括《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國家級經開區、中部地區崛起、城鎮化部際聯席會議、6個自貿區、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以及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20項國家級區域經濟戰略規劃,如果將海南的自由貿易港建設納入,意味著2019年以來的國家區域經濟戰略規劃幾位是全方位、史無前例的。

(三)219家國家經開區和169家高新區貢獻了全國經濟總量的1/4左右

根據商務部提供的信息,國家經開區的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工業增加值均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左右,而目前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和169家國家級高新區的GDP規模分別達到12萬億元左右,占全國GDP規模的比例也均在12-13%之間,也即二者合計貢獻了全國經濟規模的1/4左右,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四)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達到全國的1/3左右

考慮到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分別達到全國的20%和12%左右,意味著這兩大城市群的經濟總量已達全國規模的1/3左右,且從人均GDP來看、最具消費能力的群體也主要集中于這兩大經濟區。

因此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以及國家經開區、國家級高新區等國家區域對全國經濟的影響之大已無需贅述,畢竟經濟總量基本可以達到全國的50%左右。特別是考慮到兩大經濟區還可以進一步輻射長江中游以及海西經濟區,意味著穩住兩大經濟區、國家經開區和高新區基本上可以相當于穩住了中國經濟。

(五)未來的國家戰略將以突破省域經濟模式的跨區域經濟戰略為主

如果再將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考慮在內,我們則更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國家戰略將主要以兩大經濟區、國家經開區、國家高新區為翹板貫徹實施、逐步展開,政策傳導也主要以它們為主,從而突破傳統的省域經濟模式。

基于此我們也就更有理由相信,每一次國家區域戰略的規劃與布局必然孕育著重大業務機會,這需要金融機構結合政策引導主動去挖掘、去找項目、找企業。

事實上中國經濟猶如凹凸不平的丘陵,可能沒有一項政策能夠起到包治百病的效果,而只能突破傳統省域經濟的模式,將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連在一起,使丘陵盡量變成平原、風險無法積聚在某一區域的同時,亦能保證政策傳導能夠更加順暢。

(六)體現政策層面傾斜性的三個事例

對于粵港澳和長三角的一些政策傾斜,我們將在下文中給予深入討論。這一部分我們舉出三個小事例。

1、2019年5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11號文明確提出以下幾個引起關注的事項:(1)支持國家級經開區區內企業開展上市、業務重組等。(2)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3)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對有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進行資產重組……開發運營特色產業園等園區。(4)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開展自貿試驗區相關改革試點。(5)拓展國家級經開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投融資渠道。(6)支持在國家經開區開展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試點。

2、2020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證監發(2020)40號)和《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明確優先支持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長三角等以及支持國家級新區、有條件的國家經開區開展基礎設施REITs基金試點。

3、2020年4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發改規劃(2020)532號)提及要實現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圓滿收官,意味著目前的城市圈和部分城市也將會明顯擴容。

二、粵港澳大灣區配套金融政策全解:互聯互通、跨境金融與人民幣國際化

2020年5月14日,一行兩會一局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銀發(2020)95號),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25條金融支持舉措,從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內陸與港澳金融合作、粵港澳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引入各方面資金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人民幣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使用力度)。事實證明,盡管過程有所曲折,但人民幣的國際化與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以及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仍然需要借助香港或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平臺來踐行。

(一)推出9大試點(多數試點先前已有明確)

95號文明確了九大試點,分別為(1)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統一實施直接投資、外債以及境外上市等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2)在為企業辦理貿易收支業務時擴大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3)開展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個人Ⅱ、Ⅲ類銀行結算賬戶試點;(4)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資金池內實現本外幣按需兌換);(5)擴大跨境資產轉讓業務試點(不良債權和貿易融資資產轉讓);(6)推進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內投資企業(QDIE)試點并對QFLP、QDLP/QDIE試點實施宏觀審慎管理;(7)試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跨境業務;(8)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陸非投資性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試點并試點企業按照實際投資規模將資金直接劃入被投資企業;(9)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

以上九大試點多數并無特別新意,一些在先前的政策文件中已經有闡述。例如,2019年10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明確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允許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以資本金開展境內股權投資、擴大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開展銀行不良債權和貿易融資等跨境轉讓試點、外資注銷登記由銀行直接辦理以及取消辦理時間限定等。

當然也有部分試點存在一些突破。例如,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個人Ⅱ、Ⅲ類銀行結算賬戶試點、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提升至按需兌換層面。

(二)從11個層面拓寬粵港澳大灣區內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

95號文從11個層面拓寬了粵港澳大灣區內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其中僅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內陸銀行的措施便有7項,具體包括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陸銀行(1)更便利地為企業辦理貿易收支業務;(2)為從事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務的粵港澳大灣區內陸居民更便利地開立外匯結算賬戶及辦理結購匯業務;(3)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陸企業辦理直接投資、外債和境外上市等資本項目業務(可以憑企業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4)直接向港澳地區的機構或項目發放跨境貸款;(5)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陸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6)直接向港澳居民銷售理財產品;(7)開展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個人Ⅱ、Ⅲ類銀行結算賬戶試點。

其它一些相關政策還包括開展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內陸非銀金融機構與港澳地區開展跨境業務、支持內陸銀行加強與外部創投機構合作、支持非銀行支付機構在港澳擴展業務(推廣移動支付工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互通使用)等。

(三)從7個層面拓寬港澳機構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業務范圍

這7個層面具體包括(1)支持港澳地區在內陸的分支機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跨境貸款服務(與前面境內銀行提供的跨境貸款相對應);(2)支持港澳保險公司依法取得RQFII、QFII資格,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融資支持(引入港澳長期資金);(3)允許港澳機構投資者通過QFLP參與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內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企業和創新型企業融資(引入港澳資金),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4)支持港澳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在內陸發行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和債務融資工具,逐步拓寬發行主體范圍、境內發行工具類型和幣種等;(5)支持廣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香港、澳門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6)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陸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四)支持港澳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展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分支機構

95號文進一步明確支持港澳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設立分支機構,具體包括:

1、支持銀行通過新設法人機構、分支機構、專營機構等方式在粵港澳大灣區拓展業務。支持境外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

2、支持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

3、鼓勵外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投資入股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

4、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依法有序設立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并擴大合資券商業務范圍。

5、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設立外資控股的人身險公司、外資保險集團、再保險機構、保險代理和保險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設立保險法人機構、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跨境醫療保險等更多創新產品、完善跨境機動車輛保險制度和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支持香港、澳門保險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陸設立保險售后服務中心。

三、長三角城市群配套金融政策全解:長三角一體化、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2020年2月14日,一行兩會一局和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銀發〔2020〕46號),在諸多政策層面給予了傾斜。事實上不僅僅是理財子公司,監管部門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帶區域(特別是長三角區域)在諸多政策方面同樣傾斜較為明顯。例如除此次提出的建立長三角跨省(市)聯合授信機制外,銀保監會還召開了兩場會議,2019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專題會議以及2019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召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題會議。

(一)跨資本流動性政策層面與粵港澳大灣區基本是一致的

例如,憑企業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直接辦理外商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境外上市等業務下的跨境人民幣收入在境內支付使用;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用賬戶;探索開展按需兌換的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

(二)舉措層面更多以放寬或鼓勵機構設立為主

1、關于理財子公司

(1)試點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子公司,投資臨港新片區和長三角的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

(2)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在上海設立理財子公司。

(3)試點外資機構與大型銀行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

(4)支持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選擇符合條件的、注冊地在上海的資產管理機構作為理財投資合作機構。

2、推動商業銀行在上海成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并試點AIC在上海成立專業子公司(開展企業重組、股權投資、直接投資等業務)。

3、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公司在上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

4、支持外資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經營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落地。推進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

5、對境外金融機構在上海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的申請,成熟一家、批準一家。

6、鼓勵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資產管理子公司。試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股境外資產管理機構等在上海設立的理財公司。探索保險資金依托上海相關交易所試點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7、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集團在上海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8、鼓勵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鐕驹谏虾TO立的資金管理中心,經批準可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9、允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注冊的融資租賃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

四、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全方位比較

(一)現狀對比

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是中國前三大經濟區或者說城市群,但相對而言前兩大經濟區較為活躍。以2019年底的數據為例,

1、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橫跨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等三省一市,共26個城市(浙江8個、江蘇9個和安徽8個);粵港澳大灣區則擁有香港、澳門和廣東9個市共11個城市。

2、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分別以全國2.16%和0.59%的面積、全國11.11%和5.19%的人口分別創造了全國19.92%和11.74%的經濟總量,而在人均GDP上也均突破1萬美元大關(長三角和粵港澳分別為13萬元和16萬元)。

3、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上市公司數目分別為1033家和56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26.89%和14.60%。

4、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除滁州、銅陵、池州、安慶和宣城等安徽七個城市的人均GDP沒有突破1萬美元大關外,其余21個城市均已突破;相較之下,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中,江門和肇慶兩個城市的人均GDP也尚沒有突破1萬美元大關。

5、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經濟總量從高到低依次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合肥、南通、常州、紹興、揚州等地,人均GDP從高到底則依次為無錫、蘇州、南京、常州、杭州、鎮江、上海、寧波、嘉興、揚州等地。

6、粵港澳大灣區中,經濟總量從高到低依次為深圳、香港、廣州、佛山、東莞、澳門、惠州、中山、江門、珠海和肇慶等地,人均GDP從高到低則依次為澳門、香港、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等地。

(二)戰略目標對比

2016年5月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期目標展望至2020年,遠期目標展望至2030年,目前中期目標的任務已基本完成。由于一個新的五年即將開始,2019年12月1日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則進一步將中長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分別定在2025年和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的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分別展望至2022年和2035年,但沒有具體量化標準,其目標是建成國際一流灣區。

(三)戰略定位對比

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分別有5個戰略定位,整體表述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兩大經濟區均提出要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和制造業中心以及新興產業產業的重要策源地。

具體來看,長江三角洲區域更為注重解決國內跨區域的經濟發展問題,并寄希望長三角能夠在解決區域差距的同時釋放潛在增長潛力,打造中國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極。其中長三角城市群主要以上海、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新區為中心,并輔以建立上海自由貿易港等提高對外開放力度。而粵港澳大灣區則通過港澳自由經濟體為契機,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平臺的引領作用,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因此基本可以判斷,長三角區域更多將目光聚焦在國內,而粵港澳大灣區則將目光更多聚焦在跨境領域,以打通港澳地區與境內在經濟金融體系領域的隔閡。

(四)主要城市或區域定位對比

長三角城市群涉及到26個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涉及到9個城市。

1、長三角城市群: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布局

即以上海為中心,推動寧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發展,形成沿海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沿江發展帶以及滬寧合甬發展帶都發展區域,并進一步輻射安徽西部與北部、河南、山東、湖北、江西、福建等五省,帶動長江中下游協同發展。其中,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寧波都市圈包括寧波、舟山、臺州。

2、粵港澳大灣區: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網絡化空間布局

即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廣佛同城化)、澳門-珠海的引領帶動作用,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等級公路、港口群、機場群為依托構建區域經濟發展軸帶,并以此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促進泛珠三角地區要素流動和產業轉型。

與此同時,通過沿海鐵路、高等級公路和重要港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北部灣城市群聯動發展,信托高鐵、干線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深化大灣區與中南地區和長江中游地區的合作交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五)重點發展產業對比

根據規劃綱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主要從十大領域來發展制造業集群、十大重點領域打造龍頭企業、八大領域培育未來產業、九大服務業領域打造高端服務業。粵港澳大灣區則重點從裝備制造業、電子制造業、智能制造業以及其他優勢產業入手來突出先進制造業的范圍,與此同時,還提出了4類新支柱產業、10類重大產業項目、5類戰略新興重大工程、海洋經濟以及其它5類相關產業等。

需要指出的是,除以上產業外,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將在兩大經濟區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樞紐作用,如城際軌道、港口配套、航道與疏通鐵路、公路、機場建設與改建等所帶動的交通、通信、電氣、管道等等方面,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年將會有龐大的基建融資需求在路上慢慢走來。

(六)金融領域定位對比

1、粵港澳大灣區:致力于構建融通互聯的跨境金融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還特別提出了現代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思路。未來我們將會看到除股票與債券可以實現跨境投資、交易之外,還將有更多的跨境產品被相繼被推出,例如,跨境基金、跨境理財產品、跨境信托等跨境資管產品。此外,諸多金融機構、企業與個人的資金、產品流通預計后續也可以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設立機構等方式打通境內外。

事實上近期一些金融機構對此已經有所表示,例如中國銀行將在大灣區推出個人客戶“服務通”,恒生銀行將在大灣區拓展跨境財富管理,并計劃與恒生前海基金更多的合作。

(1)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支持內陸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

(2)大灣區內的銀行可開展跨境人民幣拆借、人民幣即遠期外匯交易、人民幣相關衍生品以及理財產品交叉代銷業務。

(3)大灣區內的企業可跨境發行人民幣債券。

(4)不斷完善滬港通、深港通與債券通,擴大香港與內陸(不局限于大灣區)居民、機構的跨境投資空間,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的跨境交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5)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6)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

(7)支持港澳銀行與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廣州將設立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商業銀行、建設國地金融島等等。

(8)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僅是國家戰略層面設計、中央高層著力推動、粵港澳三地精心助力,還蘊育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為主導的跨境金融圈、橫跨三地的港口物流、融通互聯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的科技金融與綠色金融等方面,將會體現得愈發明顯。與此同時,考慮到對粵港澳大灣區所聯動的海西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東南亞等泛珠三角地帶的前景展望以及對臺灣地區的感召意義,大灣區的諸多政策將非常值得期待。

2、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致力于以金融撬動資源、服務于區域發展戰略

相較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源的分散化(港澳廣深均有發展金融業的基礎且有一定側重),長三角的金融資源則較為集中于上海,且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金融舉措多是為了平衡區域發展差距、從金融撬動資源的視角來服務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關于金融領域的舉措,我們梳理以下幾個要點:

(1)簡化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探索區內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支持區內企業開展跨境金融活動,同時支持金融機構為區內企業提供跨境金融服務。

(2)逐步放寬銀行業外資市場準入。

(3)加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支持境外機構在交易所發行人民幣債券,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交易所債券,研究推進基于滬港通的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依法合規擴大發行企業債券、綠色債券、自貿區債券、雙創債券。

(4)積極引進境外專業服務行業(如國際資產管理機構等),有序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模式下服務貿易準入制度。

(5)聯合共建金融風險監測防控體系,共同防范化解區域金融風險(要注意鎮江等長三角區域中的一些城市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緩釋風險的目的。

(6)鼓勵地方政府聯合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投資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經濟發展、盤活存量低效用地等投入。

(7)支持符合監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銀行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紤]到長三角區域的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通商銀行等已經在上海設立了資金營運中心,這一舉措也意味著其它地方性銀行應也可以在上海設立資金營運中心。

【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灣區城市群加速融合創新
正式落地!“跨境理財通”來了!誰可以買?個人額度為→
央行、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決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星展銀行理財|“跨境理財通”開通首月,帶你梳理這些熱點知識!
大灣區專屬保險推進,在廣東買保險最便宜?
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為什么沒有直達的高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昔阳县| 万年县| 维西| 新巴尔虎左旗| 正蓝旗| 合水县| 含山县| 五峰| 沈丘县| 富蕴县| 潢川县| 阿图什市| 南阳市| 阜新| 高唐县| 施甸县| 乌兰浩特市| 东莞市| 扎赉特旗| 梁平县| 宣化县| 嘉兴市| 象州县| 漳平市| 湛江市| 洛浦县| 高阳县| 新建县| 泰兴市| 阿拉尔市| 永新县| 饶河县| 乐安县| 枣庄市| 宁明县| 南城县| 苏尼特左旗| 上饶县| 和顺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