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現在是國學經典每天讀的時間,請大家給自己的心靈十分鐘的休息,我們一起來學習古圣先賢的智慧。今天我們學習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原文: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這個話大家似乎都比較熟,我們先把它串講一遍。要想收拾他,必先讓它擴張;要想削弱它,必先增強它;要想遠離他,必先跟隨他;要想奪取他,必先給予他。這就叫微妙的明智。團結弱小,能戰勝強大。魚不可脫離深水;國家的銳利武器,不可以在人前顯示。
其實這里頭,簡單的字面,大家都能理解。將欲拾之,“拾”就是收拾、縮小。必故張之,先要讓它擴張,先故意讓它擴張。將要削弱它,必故意強大它增強它。將欲去離開他,必故與之,先要跟隨他。將要奪取他,必先給予他。關鍵是后面的這兩句。最后的兩句,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也容易明白。“淵”是深水,越是大的魚,越要藏于深水。魚,不可脫離水;國家的銳利武器,不可以在人前顯示。
這一章的核心就是“是謂微明,友弱勝強”,但是這一章大家引起最多誤解的也是在這里。我們重點就講這八個字。
“是謂微明”,什么叫“微明”?不是稍稍有一點的明亮,叫微明。古人一字一義,微是微小,明是明亮,也可以理解為明智,因為從來都是用光明來比喻智慧。關鍵是什么?是微明,就是通過一點點微小的現象,就能夠覺察到后面的那份事情,這個才叫微明。也就是見小知大,見微知著。這個叫做“微明”。所以當你看到有人在擴張,別人在強在增強,別人在跟隨,別人在給予的時候,你要知道,他有可能是另一個情況,就是他要收拾它了,要削弱它了,要遠離它了,要奪取它了。我們現在社會有一種現象叫做“捧殺”,不就是嗎?假裝跟在你身邊,對你好,阿諛奉承,處處順著你,然后你要什么都滿足你。古人講的佞臣、佞友,就是這種人。一定要小心,他要從你這得到東西,他在毀你,所以叫捧殺,捧著你就是為了摔死你!如果能明白這個,就叫“微明”。其實從古至今這些都不變的。大家去看《反經》、《素書》,就從這一段里頭舉出來的例子就太多了。
好,再下面一個,友弱勝強,這個的誤解就更多,因為這個通行本都是有問題的。通行版這句話寫的“柔弱勝剛強”,我問問大家,柔弱如何勝得了剛強?一個三歲的孩子很柔弱,他無論如何也打不過一個30歲的壯漢子。這個柔弱勝剛強,這個版本是有問題的,但是“友弱勝強”完全是另一個意思。因為“柔弱勝剛強”,你是指的個體。但是當我們講“勝”的時候,它是有一個政治環境,有一個社會整體環境、整個狀態的問題,而那個時候,如果你是團結弱小,那么你是可以戰勝強。比如我們在50年代的時候就提出了“第三世界”,就是把所有的弱小國家聯合起來,第三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后來的“南南合作”,現在的“小微企業抱團取暖”,都是這樣,叫做“友弱勝強”。實際上就是要聯合弱小的來一起面對強大的,最后我們是可以戰勝這個強大,所以這個叫做友弱勝強。為什么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孵化器,孵化器里入駐的實際上全都是小微企業,剛剛開始創業的公司嘛,付不起大辦公室的。
但是小微企業抱團,事實上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強的力量,可以在市場上去跟比他強的來競爭。友弱勝強也是有適應性的,強弱過于懸殊,你再“友弱”你也不可能勝強。因此強勢相對于弱,他比你高一個數量級,但是你聯合足夠多的弱小的朋友,彼此同心協力,那么你就是可以戰勝剛強,戰勝你的那個強大的敵人。中國的革命史也是一個友弱勝強的革命史,什么叫農村包圍城市?農村什么什么都弱于城市,無論是防衛還是經濟,還是政府的重視程度都強,但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是可以武裝奪取政權的,這是一個友弱勝強的另外一個現代的典型例子。所以在這里頭“友弱勝強”是非常容易被誤解的一句話,不是柔弱勝剛強,個體的柔弱是無論如何也戰勝不了另一個對立的個體的剛強的。但是只要這個社會上存在著三股以上的力量,就有戰略,就有韜略,就有孫劉聯合抗擊曹操,就有柔弱可能能戰勝剛強,所以不是“柔弱”勝剛強,而是“友弱”勝剛強。
好,我們今天這一段比較短,我們就先講到這里。至于前面的這個,大家講到的,從對自己來講,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為了虛名而惹實禍,因為虛名,所謂張、強、與、予,這都是虛名。但是真正拾、弱、去、奪的時候,那是實實在在的禍患就要到了!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所以大家自己要時刻警醒自己,同時也要去用這個來觀察社會,我們就會具有微妙的明智,這就是“微明”。同時要知道,我們處事的原則是“友弱勝強”。
好,我們下面一起把這一章讀一遍: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于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好,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明天見。
(來源:丹陽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