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師 不 易
作者:淡泊 編輯:晚秋
【導 讀】讀罷本文,的確深感教師之不易。作者以敘述時間,壓力,健康等三座大山,說明了當教師的不容易,為師者的難處,本文條理分明,敘述清晰,字里行間也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和親身感受,讀來讓讀者有所思考,對教師工作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關注。教師不易,源自國家、政府對教師政策的不完善,由此產生的種種問題,逐漸形成當教師的三座大山,本文的結尾,希望那些教育部的官員能細心閱讀,好好反省深思。
現在當教師是越來越不易了。如果沒有當過教師的人是不會有親身體會的。如果說我們教師現在也有“三座大山”壓在我們頭上一點都不為過。
一曰時間大山。老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復性的。作為教師,備課、上課乃是教之根本,可如今,這備課又有多少實用價值呢!年復一年地抄寫“特級教師教案”而沒有教師自己的一點思想。抄完的“備課”即被束之高閣——被鎖進抽屜里供學校及上級檢查。試問這樣的備課還有多少實際意義?我們寫的備課除了參加職評和應付上面的檢查可以說一點用也沒有,純粹是浪費老師的時間和生命。一學期里教師的許多時間都耗費在了抄備課等做無用功上面了。
除此之外教師要寫一篇又一篇連自己都不知道寫些什么的計劃、總結、論文等,要參加一個又一個層次不同規模不一的會議和培訓,要參加不同層次的提高學歷的函授及在職進修等,要搞好課題研究,還要進行校本培訓。說起校本培訓這更是勞民傷財的事,不知是哪位專家想出的這么個點子,教師的錢花得稀巴爛,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什么也沒有學到。校本培訓不參加還不行,你除非跟錢有愁,跟飯碗有愁,它是與教師的所有切身利益掛鉤的。每年的5、6月份是校本培訓報告冊上交的日子,也是教師們夜以繼日繁忙抄寫的日子。試問這樣的校本培訓除了浪費老師的寶貴的青春還有什么用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事實上,很多老師的工作比以上我所寫的還要瑣碎和繁忙。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了做表面文章上了,試問教師還能有多少精力專心用于教學呢?
二曰壓力大山。我們相信,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育改革是正確的、必須的,但經過層層理解,層層傳達,到了基層教師那兒,這些改革就變味了。就拿前幾年的“減負”來說,最初,不僅學生拍手叫好,老師也是拍手慶幸。學生負擔輕了,老師的負擔當然也自然減輕。而隨著學生考試成績或多或少的滑坡,家長的質疑隨之而來,于是減負呼聲弱了,老師負擔又上去了。近年來,由于“擇校”風愈演愈烈,加之我縣的中小學生流失得越來越嚴重,縣教育局長再也坐不住了,以前的一學期一次的教學質量檢測現在竟變成了一學期兩次正規考試了,而且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與教師的評優、評先、晉級掛鉤,考好考不好現在不一樣了,由不得你不干。學校終于徹底丟棄了減負口號,“理直氣壯地抓質量”,教學質量成了學校的生命線。當然這“質量”毫無疑問地就是指學生的考試成績。這一“理直氣壯”,就是無數孩子的童年被作業扼殺,就是老師負擔的惡性加重。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責任在于教師;孩子思想不端正,責任在于教師;孩子磕破了頭,責任同樣在于教師。家庭管教無力,社會影響深重,缺乏輿論導向,而學校、教師為此“力挽狂瀾”卻成為家庭、社會輿論的焦點,教師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環境中艱難地走著自己的路,壓力重重地做著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
試問教師常年在這樣的環境中教書育人,壓力能不大嗎?減負,誰能給教師減負,教師什么時候才能從重重的重壓下解脫出來,輕輕松松地進行著培養接班人的工作。
三曰健康大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著名節目主持人羅京英年早逝給播音界敲響了警鐘。播音員尚且如此,教師何嘗不是如此?教師死于職業病的人更不在少數,多數教師都處在亞健康狀態。據某教育機構統計,超過60%的老師還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這個數據在任何一個行業中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教師工作壓力巨大,且重復繁瑣、無法量化,使老師的身心長期處于超負荷壓抑狀態。除極少數人能通過自身奮斗或社會關系躍居領導崗位,從而離開教學一線外,大多數老師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嘔心瀝血。由于接觸面不廣,他們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呈兩點一線狀態,加上社會輿論固有的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使老師跟現實之間一直保持著距離,于是,他們很少能有舒解壓力的機會。長期的精神壓力導致教師群體中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事實上,教師除了成天在校園里忙忙碌碌,做著瑣碎煩瑣的工作,他們哪有時間留給自己鍛煉身體呢?
做教師真得這么不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改變現狀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什么時候真正能讓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名副其實,讓教師真正地享受職業帶來的幸福感,生活得燦爛多姿,多關心一下教師的實際困難,給教師減減負,把教師的手、腦徹底解放出來,給教師的心情放個假,比空喊幾句關心教師的口號要實際得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