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唐書·儒學傳》記載歐陽詢“貌寢侻,敏悟絕人”。說歐陽詢是一個長得丑陋而非常聰明的男人。歐陽詢人丑 字不丑,其楷書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更是高華渾樸,法度森嚴,一點一劃都成為后世模范。對于楷書結字之法,早就下過定論,著有《三十六法》,實為后世人學習楷書的結字理論基礎。
《九成宮醴泉銘 》
上下結構橫筆多,排列整齊點畫清,橫筆等距且抗肩,疏密向背要分明。
圖片僅供參考
避就含義多變化,避密就疏是妙法,避險就易常思考,避免雷同畫變化。
頭上載物為頂戴,上部寬大下部窄,字的重心要安穩,頭輕腳重不應該。
橫向筆畫謂之穿,縱向筆畫謂之插,筆畫穿插要準確,橫豎交錯求穩實。
圖片僅供參考
相向相背稱向背,左右結構方具備,相向就是面對面,相背就是背靠背。
漢字有正又有斜,一方傾斜為偏側,正中求欹多變化,欹中有正是根本。
圖片僅供參考
直筆為挑曲為窕,若遇偏側多挑窕,找準方位筆伸展,左右均稱求平衡。
相讓之意為避讓,避讓來自儒思想,互相忍讓講風格,妥帖互助字健康。
有空就補謂補空,以黑計白是傳統,實處就法虛藏神,筆畫指向要分明。
圖片僅供參考
寶蓋之字為覆蓋,寶蓋宜寬下宜窄,有的寶蓋不宜寬,上收下展字不賴。
粘附之意謂之帖,零字之意謂之點,點的位置要找準,若即若離有動感。
粘合之意為聚攏,幾部組成要呼應,謹防各部不聯系,互相映帶字靈通。
捷速之意為快捷,下筆宜速不宜遲,多用腕力必遒勁,速度慢了易滯澀。
圖片僅供參考
全包圍字內要滿,內部不滿顯虛空,全包圍框要寫小,內部疏密要適當。
筆已斷開意還連,字的筆順不可變,前呼后應意綿綿,方學行書知要點。
上部寬展稱覆冒,下部收緊找重心,上部舒展如傘罩,下部收縮雨不淋。
圖片僅供參考
向下伸展謂之垂,向下牽引謂之曳,左部收縮右宜垂,左右結構陰陽配。
互換位置為借換,東映西帶為美觀,今人稱為異體字,前賢沒寫不可編。
書法筆畫可增減,疏增繁減字美觀,筆畫增減有成規,法帖碑刻曾出現。
圖片僅供參考
點畫少者互映帶,點畫多者應相附,筆畫之間要照應,對稱和諧字舒服。
漢字中豎為撐拄,如同房屋頂梁柱,垂直向下顯勁健,重心不倒字穩固。
用手行禮為朝揖,朝揖意為相聯系,幾部聯系要緊密,避讓迎就成一體。
圖片僅供參考
補救呼應為救應,上筆才落想下筆,該補救時下筆補,補救妥當顯機趣。
靠近依附為附離,誰主誰次要分明,陰陽向背以求變,不陰不陽理不通。
鉤筆舒展如擁抱,懷抱部分要貼身,所抱部分不可大,寬窄得宜關系親。
圖片僅供參考
全包半包為包裹,包裹之字不寫大,所包內件畫清晰,通風透光是妙法。
恰到好處謂卻好,避讓迎就講禮法,結構妥帖講端正,字勢妙理多變化。
筆畫雖小不忽視,各個點畫都重視,因小失大不應該,最后一筆更注意。
大字小字皆有形,有小有大不呆板,小字書寫要寬綽,大字畫細要結密。
圖片僅供參考
筆畫少者筆畫壯,筆畫多者筆畫細,小字盡量寫的大,大字盡量寫的密。
左部偏旁多寫小,右部主件要寫大,左部為陰右為陽,陰陽和體字美麗。
左部高昂右部低,左右寫平不美麗,左部為陽右為陰,陰陽分明產生欹。
狹隘狹小謂之褊,歐體不寬常寫窄,符合黃金分割法,四四方方無靈氣。
上部管下謂之管,以前領后謂之領,承上啟下要自然,前后引領互照應。
圖片僅供參考
和體之字部件多,每個部件各有形,相互結合要合理,映帶避讓有呼應。
上下左右要呼應,點畫相繼又相承,意境高遠姿態美,顧盼連綿顯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