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的唯理論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49)近代哲學的奠基者和唯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主要哲學著作《方法談》、《第一哲學的沉思》、《哲學原理》
一、方法論的反思
(一)笛卡爾建立的方法論規則:
第一條,決不把任何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其為真的東西當作真的加以接受, 也就是說小心避免倉促的判斷和偏見, 只把那些十分清楚地明白地呈現在我的心智之前, 使我根本無法懷疑的東西放進我的判斷之中。 第二條,把我所考察的每一個難題 , 都盡可能地分成細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適于加以圓滿地解決的程度為止。 第三條,按照次序引導我的思想, 以便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到對復雜的對象的認識, 即使是那些彼此之間并沒有自然的先后次序的對象, 我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最后一條,把一切情形盡量完全地列舉出來, 盡量普遍地加以審視, 使我確信毫無遺漏。 -----《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第364頁。
(二)方法論上的懷疑
對一切知識和觀念都采取懷疑的態度,通過普遍懷疑來尋找無可置疑的真理,確立哲學的基本原理,作為推演科學體系的基石。
二、唯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感性認識不可靠
感覺經驗是不可靠的(蜂蠟的例子),不能充當科學知識的基礎
(二)天賦觀念
1、觀念有三種
觀念 | 天賦的 | 外來的 | 虛構的 |
來源 | 理智 | 感覺 | 想象 |
成因 | 上帝 | 可感事物 | 主觀虛構 |
可靠性 | 真實 | 不真實 | 不真實 |
2、天賦觀念的特點:
⑴ 純粹出于理智(來自上帝)
⑵ 清楚明白、無可置疑
⑶ 普遍有效、與實在相符合。
從以下的論證可以看出:“我思”、“上帝”、“廣延”都是天賦觀念
(三)真理的標準
自明的觀念,即清楚明白、無可置疑的觀念就是真理。
“我們極清楚、極明白地想到的東西,都是真的”。
(四)理性演繹法
1、數學(演繹)方法是普遍適用的科學方法
2、演繹法是哲學的根本方法
形而上學的方法: 先分析,尋找確定的第一原理;
后綜合,從第一原理推導出確定的結論。
三、第一哲學的沉思
(一)“我思故我在” (Cogito, ergo sum /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用普遍懷疑方法確定的形而上學第一原理
1、“我思故我在”的推導
◆我可以懷疑一切
◆但是我不能懷疑“我在懷疑
◆我在懷疑即我在思想,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我在思想,必然有一個在思想的“我”存在。
2、“我思”的概念
⑴ 我思包括一切意識活動
⑵ “我思”是反思意識,即以意識活動為對象的自我意識。
⑶ 主體即實體 “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個實體
“思”是自我這個實體的本質,“在”是自我這個實體的的存在
3、“我思故我在”是絕對自明的真理,哲學的第一原理
(二)“上帝必然存在”
由“我思”出發證明上帝的存在--形而上學的第二原理。其邏輯是:
◆上帝的觀念具有無限的完滿性,自我的觀念具有有限的完滿性
◆相對不完滿的東西只能從比他更完滿的東西而來
◆因此,必定有一個無限完滿的存在(上帝),把他自身的觀念賦予人類
本體論證明的翻版
(三)外部事物的存在
“物質存在”是形而上學的第三原理
1、物質世界存在的證明
◆ 我們確實有關于外部事物的清楚明白的觀念
◆ 它們只能來自上帝
◆ 上帝不會騙我們
◆ 因此我們關于外部事物的觀念必定與實在相符合
2、“廣延”的觀念
⑴ 廣延性是物體的根本特性,廣延與空間同一
⑵ 可感性質不是物體的本質,它的本質是廣延。
⑶ “廣延”即是上帝賦予我們的關于外物的天賦觀念
四、心物二元論
(一)“實體”的概念
1、實體的定義
實體是“一個不依賴其它任何東西而自身存在的東西”
嚴格按此定義,上帝是唯一的實體
2、心靈和物質(物體)也是實體
相對地說,心靈和物質也是實體
在認識論的意義上,只有心靈和物質才是實體
(二)身心關系問題
1、心物二元論和心身二元論
⑴ 物質的本質屬性是廣延,心靈的本質屬性是思想
⑵ 心靈和物體是兩種絕對對立的實體,沒有相互作用
⑶ 因此身體和心靈沒有相互作用
2、心身交感論
為擺脫二元論困境笛卡兒把松果體認作是心靈與身體兩個運動過程的交接點。
3、馬勒伯朗士的“機緣”論
身心的相互協調是一種機緣
直接原因:上帝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