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俊霞
公眾號:齊魯海風(ID:haishangfeng2016)
農歷臘八,俗稱“臘八節”,不管南國還是北鄉,人們都知道臘八節煮臘八粥,卻鮮有人熟知腌臘八蒜的習俗。
小時候,每到臘月初八,母親就忙活開了,到醋房打來上好的米醋,搬出那些陳年的瓶瓶罐罐,一一清洗晾干,從廂房的房梁上摘下兩把大蒜,精心細選挑出瓣多瓷實的紫皮大蒜。
紫皮蒜的瓣小,勁小了不好剝,勁大了會摳破蒜皮,幼年的我經常幫倒忙,剝一頭蒜總是剝不干凈,母親還得二次返工。母親說:“剝蒜辣眼,你在一旁看著就好,等媽老了,忙不動了,你再插手。”
我只好乖乖地坐在一旁看母親剝袍衣,紫皮蒜在母親的手里是那么聽話,脫去外衣,脫去內膜,不大一會兒就剝了滿滿一盤子。
母親把剝好的蒜放進一個個敞口瓶里,倒滿米醋,淹沒大蒜,密封瓶蓋,放在背光處。母親說,到春節那會兒,臘八蒜就綠了。
這在小孩子的眼里是一件新鮮事,在北方光禿禿的冬天,還能見到一抹綠,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食物!
我一直搞不懂母親為什么一定用紫皮蒜和米醋泡制臘八蒜,長大后無意中嘗到飯店里用白皮蒜和陳醋泡制的臘八蒜,那叫一個難吃,不但味道差了十萬八千里,顏色也不夠正宗,我這才領悟母親的匠心獨運。
我愛吃臘八蒜獨獨因為它少了生蒜的味道,據說臘八蒜的食療功效比單純的大蒜效果要好,民間有臘八蒜治高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養生療法,還能提高免疫力和殺菌功能,但腸胃差的人不宜多食。
臘八蒜還有個俗名“臘八算”,母親腌制臘八蒜的時候經常念叨,等過年的時候好好算計算計。我在心里暗笑母親的迷信,我們家又不是做生意的,既無外債,又無欠帳,有什么好算計的!
當時年幼,我又怎會明白母親的心思。
年終歲尾,母親是要合計一下一年的收成,做好來年的安排。這一年下來,麥子、玉米是不是豐收了?棉花進賬多少?雞鴨牛羊進項多少?開春小孩子要交學雜費,地里的莊稼要施肥、要澆水,這都是一筆筆不小的開支。
作為一個持家有道的家庭主婦,沒有點算計,又怎么安排得過來家用?
“臘八蒜,臘八蒜,吃了一輩子不受難”,過年吃臘八蒜在母親的心里象征著幸福,象征著好日子的到來。
忙年的母親每天都閑不下來,我每天都饒有興味地關注著窗臺上臘八蒜的變化,掰著指頭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氣溫一天比一天低,雪下了一場又一場,瓶子里的臘八蒜一天比一天綠,起初還是青黃混搭,慢慢地就轉成通體碧綠了。除夕夜,翡翠碧玉臘八蒜就粉墨登場了。
臘八蒜就餃子吃是一種大眾吃法,除此之外,臘八蒜還可以和白菜、牛肉、肥腸、豬肝搭配在一起炒菜。
總之,臘八蒜是我們家整個春節期間飯桌上的主打小菜,過大年吃的都是大魚大肉,飯菜都比較膩,油水大,臘八蒜清淡爽口,是全家人的最愛。
母親泡制的臘八蒜因為選料精細講究,倍受歡迎,醋中有蒜,蒜中有醋,別人家是泡制不出來的,親戚朋友來家里做客,都喜歡嘗幾瓣母親親手腌制的酸辣脆爽的臘八蒜。
現如今,經濟下滑,物價飆升,在城市打拼的我們一個個成了灰頭灰腦的房奴、車奴、孩奴。
臘八節臨近,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鄉下的母親一樣,體驗一下幸福的味道,學習一下腌制臘八蒜,好好合計、好好規劃一下今后的生活!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微信公號:齊魯海風(ID:haishangfeng2016)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