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針灸之二 八要穴歌
第一句話,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說凡是在“肚腹”這個部位所發生的病,像胃熱、胃寒、胃痛等,西醫講的,胃下垂、胃痙攣等,這個部位所產生的病癥,都要用足三里這個穴。足三里穴位在人腿的膝蓋上、叫“半月板”的下面。半月板下面有凹陷,從凹陷再往后下面量三寸,這個穴位叫足三里穴。這個穴位就負責治療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個穴位,“腰背委中求”。腰背這個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療者要考慮到委中穴。
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這條腿后部中間,腿腘窩橫紋線中間。腰背這個部位有什么疾病,你象腰痛、腰酸、腰麻木不仁等。
過去有句話講:病人腰疼,大夫頭疼。腰疼的種類很多,很多病因能夠造成腰疼,比方腰椎鍵盤突出、肌肉拉傷、腰肌勞損、甚至是腎虧、腎虛寒,虛火或者是一些由內臟器官引起來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慮這個穴位,委中穴,這是第二個穴位。
第三個穴位,“頭項尋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橫紋以上(尺骨陷中),在這個部位,所有頭部的疾病頭疼、頭暈、眩暈嘔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來治療。
“面口合谷收”,是第四個穴位,首先就指出來,嘴周圍和臉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療,合谷穴在這個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連接部到指骨連接部,劃一條豎線,中點這是合谷穴。
第五個穴位,“心胸取內關”,心胸從咽喉部到胸口,這個地方也就是說剛才講“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這部分,有病找內關穴,內關在腕內側橫紋上兩指。找這個部位,這個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臟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婦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悶也都是屬于心胸疾患,要找內關穴。
第六個穴位,“小腹三陰謀”,小腹咱剛才講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內關,現在人的正面,就差這塊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這里面。請大家看,在這條腿的內側,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這個穴位叫三陰交穴,“小腹三陰謀”就說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療,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時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或者過少,還有白帶等等,一些屬于在小腹方面發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陰交穴,這是第六個穴位。
下面講第七個穴位。“坐骨刺環跳”,環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這個地方,現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醫概念上的坐骨這一個部分,而是從腰到腿一個比較大的范圍內,由坐骨神經引起來各種疼痛可以找這個環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腳,所以在這里發生疼痛要考慮環跳穴。
第八個穴位,“腿疼陽陵透”,腿疼要針刺陽陵泉穴,陽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蓋骨,這是人的腿的前面這個大骨頭叫脛骨,后面還有一個小骨頭叫腓骨。它就在這個地方。為什么叫腿疼陽陵透,就說這個陽陵泉穴是整個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個總的開關。發生疼痛了要考慮到打開這個開關,使它的氣血流通。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風濕老寒腿,肌肉拉傷,靜脈曲張等等,都要用陽陵泉穴來治療。
現在大致的給大家講了一遍,大家根據我講的再回頭看一看: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這三個穴位已經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內,掌握這三個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這三個穴位扎。再看看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這個又把頭部都包括了,頭部的疾病這兩個穴位要重點考慮。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這個部分“環跳”,腿疼“陽陵泉”。大家看看,一個人整個的人體除了手沒有包括在內以外,基本上,你掌握了這八個穴位,就等于人體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數,也就是說都有地方來治療它。
在今后的講解過程當中 ,我還要根據這八個穴位,再講一些新的穴位。這樣配合這八個穴位取得更好的療效。這八個穴位已經把全身不少疾病都包括了。但是想取得最好的效果,今后我再結合治病講一講,怎么找一些配穴。
下面我就要講講這八個穴位的具體怎么取穴,扎針的時候怎么找準這個穴,過去有的大學生在實習時問我:孟大夫你也扎這個地方,我也扎這個地方,怎么你跟我的效果不一樣?這個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同樣病我們都扎這種穴,第一、要認穴準,首先你扎完了以后不要扎偏,不要扎到別處去。第二手法問題,你的針進去以后 ,你的手法好不好,針感是不是強烈。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跟我學針灸之三 3.取穴方法
下面我們把八要穴的具體位置和取穴方法介紹給大家。
肚腹三里留的“三里穴”,全名叫足三里穴。現在使患者屈膝,兩膝相對,在膝蓋凹陷中,這個穴位叫外膝眼穴。從外膝眼向下三寸,在他的脛骨外側一指半,也就是一寸半的地方,取穴的時候用病人的四指,在外膝眼下,這個地方。這樣取穴叫一夫指取穴法,三里穴取穴以后的針刺方向,應該是向這個方向垂直進的,這就是三里穴。
第二個穴位,腰背委中求的“委中穴”,在人的下肢后側,抬腿,這有腘窩橫紋,在摑窩橫紋的正中取穴,在針刺時,也是垂直進針,在這個橫紋的正中點取穴。
第三個穴位,頭項“尋列缺”,病人兩手交叉,在他的食指盡處,病人撓骨凸起這,有一個凹陷。在扎針的時候,摸著凹陷這進針,二至三分,然后將針放到三十度往里刺,可以刺五分至兩寸,針尖向上在皮下沿三十度的方向刺入。
第四個穴位,面頭合谷收。“合谷穴”,在人的手掌外側,連縫和兩個大指、食指,最后關節相接的部分連一條直線,中點靠外,這個就是合谷穴。
第五個穴位,心胸取“內關”,內關穴在人手掌內側的掌橫紋上兩寸,也是用病人的手指,量到個地方,兩條筋中間,兩筋陷處取,心胸取內關。
小腹三陰謀。“三陰交穴”,這第六個穴位,在人的小腿踝骨內側上三寸,也是用病人的手掌的寬度量,上三寸,踝骨上三寸,脛骨旁側進針要垂直進針。
第七個穴位,坐骨刺環跳。環跳穴,在人的腿的大轉子骨,這個突起的部分與下臀溝連一條直線。靠外三分之一處,這個是環跳穴。
腿疼陽陵透是第八個穴,陽陵泉穴,腿屈膝相對,取穴的時候可以看到人小腿部分這地方是脛骨,脛骨在這個地方很粗 ,叫脛骨粗隆,后面有一條小骨,叫腓骨。這個地方在和脛骨相交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腓骨也有些突出,叫做腓骨的小頭,脛骨粗隆和腓骨小頭相接下面的凹陷處取穴。這就是第八個穴位,腿疼陽陵透,現在八個穴位的取穴方法都講完了。
我講了八要穴的取穴的方法,八句話四十個字,一定要記住呦。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跟我學針灸之四 4.進針方法
我講了八要穴的取穴的方法,八句話,四十個字,只要記住了,你就可以練習進針了。
怎么扎?現在只要是你把“八要穴”的取穴能夠取準,下面,關鍵怎么才能夠扎好,取穴準是扎好的前提。
下面我就講講進針法。
針灸的針一般是在外面在醫療器械商店里就可以買到,像這樣的針一般是不銹鋼做的,當然也有銀制的和純金打造的,但是用的都不是很廣泛,最多的現在都是不銹鋼針針。我們這一包針里面,有的是固定長度,有的是組合針。組合針最小的半寸,大的可以達到六寸。
我們這個針選好以后 ,買到手不要馬上去用,首先要檢查每一顆針的針體,要用手反復觸摸針體。現在有的針質量比較好,像我這個質量就比較好。有的針質量不是太理想,在這個針體上有銹跡,有的還有斷痕。在做針的時候,做針的鋼絲有殘,那樣扎上是非常危險,有可能在您給病人治療的當中,這個針斷裂 ,出現危險,所以一定要檢查它的針體,光、滑、潔、凈,沒有任何殘痕或銹癍,只要發現這幾個方面一點問題,這個針一定要丟掉,不能再使。
進針的時候一般來講,分成短針的進針,像這顆針,長度一寸,這針進針的時候,直接就用拇指和食指,握住針柄,然后在病人的穴位上直接扎。對于有些個穴位像三里穴,三里穴可以刺到五分到四寸,這時候就要握住針的前部,迅速刺入體內,然后左手扶針體,右手握柄旋轉刺入。
再講刺“外關”穴。這時候,我講了要握住針尖上面一點,迅速在找準穴的情況下,在兩筋之間迅速刺入,左手扶針體,右手握針柄,旋轉刺入,這就是一般的進針的手法 。也有其他的一些手法,你像,用一個管,一個竹管,放進針去彈一下,先刺進去。也有這樣進針的。
我要求大家要按我說的,要練習這種單手進針,長針,握住,一下就要刺過真皮,如果刺不過真皮 ,病人感覺非常的痛,皮膚上的痛點都在這個真皮以上的部分,你刺過去了他的痛點就減少了,感到不像刺皮膚這樣疼。如果要想練的技術比較好,要練習左右手進針,甚至不用扶,直接就進針,你像我的恩師韓俊儒,他能左右手進針,只用他的中指扶一下很快就能刺進病人皮膚,動作非常帥氣,感覺瀟灑。有的時候他為了使病人解除扎針的恐懼感,他根本不看穴位,他手一摸就能準確掌握穴位的準確地方,然后可以聊著天和病人說著話,眼睛看著病人的眼睛,就能夠準確刺入穴位,而且效果非常好,所以深得患者的敬佩。他在鐵路醫院當針灸門診部主任的時候,那時候經常人滿為患。
我說的意思就是扎針一定要練好進針這一關,可以用一塊手絹用線綁起來反復左右手練它的指力,讓進針迅速準確。這樣你進針很利索、很準確,就會給病人樹立一個信心,病人看到這個大夫技術高超,從心理上就有一個配合你治病的一種心情。假如你拿這個針,哆里哆嗦,到那現找,找一個穴位,找了半天,還心里沒底,找不準,在這個病人心里就產生:他會不會扎針,他能不能給我治好這個病。
現在我再講我的另一位恩師,王孝乾王老師,在舊社會的時候,他行醫的時候,對于女人扎針向來不脫衣服,不管什么地方,當然扎手你不脫衣服沒有關系,扎胸部、腹部、臀部、腿部,根本不要求女患者脫掉衣服,尤其在冬天穿著很厚的棉衣服,他只要拿著針往你穴位周圍一拍,就能準確找到你的穴位,這些是他在行醫的實踐中練就的一種非常高超的醫術,所以要求我們這也必須練好進針這一關,首先給病人樹立一個這個大夫技術非常熟練、心中有數,一定能把我治好!。這就是進針的要點。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跟我學針灸之五 5針灸禁忌
上面介紹了進針的方法,下面我再講一講針灸的禁忌,有些人對針灸恐懼,他感覺到這么長的針扎到人的身體里 ,是不很危險?也有的學過針灸的甚至包括一些大學生,覺得扎針比吃藥安全多了,針灸出不了什么毛病。各種說法都有。
哪樣說得最為準確呢?
我再講一個故事。
在1969年的時候,大約七月份,天津市河北區某衛生院進來了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50多歲,那天正下著小雨,老太太在距離這個衛生院大約兩公里的一個名叫小樹林的地方。小樹林有一個鐵路宿舍,她干了點家務活,整理整理了葡萄架,感覺到肩膀特別疼,所以自己走到這個衛生院。到了針灸科去扎針灸,當時針灸科只有一位大夫,是一位20歲左右的女同志,見到這個老太太以后,老太太說她這個肩膀疼。
當時也不知道這位大夫是因為什么原因,她的精神好象很難集中,心情煩燥,給這個老太太從頭到手,扎了十幾針。
十幾分鐘以后老太太突然倆眼一閉暈倒在扎針灸的椅子上,這個大夫一看慌神了,趕緊找領導,領導到那以后也感覺到事態的嚴重,趕緊把針拔下來,一擺弄,搖一搖這位老太太,結果這個老太太還是不醒,所以趕緊組織人力,把這個老太太送到了天津市第一人民醫院,也就是天津第一醫院,到那請他們幫助搶救。
到第一醫院以后,第一醫院馬上對這個老太太進行了透視。一透視發現,這位老太太胸腔積了三分之一鮮血, 有血在往胸腔里流,而且發現這個老太太呼吸越來越急促、不流暢,當時第一醫院的主治大夫認為,這個我們醫院里治療有一定的困難。就建議衛生院趕緊把老太太送往擅長胸外科的第二結核醫院。很快病人到了第二結核醫院以后,第二結核醫院做出了診斷,這個女大夫的針,其中一針扎的是“肩井穴”,這個“肩井穴”在人肩部中間的凹陷處,這個地方它外皮外表和它的胸腔距離最短,肌肉最薄,而且底下有很多微細的小動脈血管,還有胸腔膜,她這一針就把動脈血管和胸腔膜全部針破了,針灸學上規定“肩井穴”一般扎二到三分,不要超過五分,她最少扎了一寸半到兩寸半這么長的深度,結果造成動脈血管往胸腔里流血。由于胸腔被刺破,外界的空氣順著被刺破的空洞進入胸腔壓迫肺泡,這個老太太的呼吸出現了嚴重困難,當時還有工宣隊、軍宣隊和院領導,緊急會議以后,聘請了中國非常著名的胸外科專家,王贏王老師,進行搶救。王老師在這個病人跟前不分日夜搶救了三天,三天三夜以后,病人才宣布脫離危險。
如果不是衛生院的領導及時將病人送到第一醫院,不是第一醫院馬上做出讓他們轉院的決定,不是結核醫院很快地診斷出來這個病情,不是由王贏王老師出來搶救這個病人,這么多環節 ,只要脫離一個環節,這位患者的生命很可能就要喪失。
我講這個故事意思是什么?扎針灸,在針灸的施術過程當中,的確只要按照針灸扎針的的要求,扎針確實并不危險。當然有的穴,有的人認穴好,扎的效果 更好,有的人差一點,偏離了,病人白挨一針,疼了,也不會出現嚴重的后果,但是扎針灸特別忌諱胡來,一定要按照扎針灸的要求:每個穴位針刺的深度、針刺的方向,刺激的強度去來進行扎針灸,這樣一般來講確實是很安全。你如果不尊重這些扎針灸的規律,任何東西都有規律,不能違反。偏偏要胡來,那么扎針灸也可能給人扎殘、扎重,甚至丟掉性命。
那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扎針灸有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第一、我所講的扎多深、怎么扎,這就是扎針灸的一個要點,有些個地方,像小兒和新生的兒童,他囟門閉鎖不全,他的頭頂部嚴禁施針,也就是說不準扎針,扎針極可能傷及到大腦,輕者造成顱內出血、小兒癡呆,重者喪失性命。對于新生嬰兒是這樣,對于腦部凡是有骨縫的地方,不準超過規定的進針深度進行扎刺。眼部穴位是治療眼睛疾患,像近視眼還有其他這些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眼部也有個特別,它的毛細血管非常豐富,如果不注意,有時候會刺破毛細血管,造成一片一片的青腫。我有個病號,在有個醫院里去扎針后來找到我,我說你病已經在這個醫院看了這么長時間,你怎么又找我,那治的見輕不見輕?這位病號告訴我:見“青”,你看我這都見青了,全青了,整個這一片淤血。所以這里面是扎的眼部,第一、手法要輕,第二、用針要細,一般要用28號針,針刺的深度要淺一點。肩井穴剛才咱講到了,直刺二至三分或者你斜刺也不要超過五分,新學針灸的學生,能不扎盡量不針,你可以用按摩、艾灸等很多方法、如拔火罐,去治療,如果必須扎針,要特別慎重。還有天突穴,天突穴里面既有胸膜、又有氣管,天突穴最好不扎,比較危險,我過去在70年代經常扎這個穴位,經常扎到四寸,因為我看到我的老師他經常扎的六寸或者八寸,貼著胸脯往下下針,既不傷到胸膜也不傷到氣管,但是技術要求非常強。后來我不扎了,因為我發現有些人扎針灸當中,很容易出毛病、把人扎傷。胸部的穴位也不宜過深,最多扎到三到五分,因為心臟、胸腔、肺都在胸部,背部的穴位可以扎的稍微深一點,也是因為里面有內臟,不要一味追求針感進行深刺。
腹部穴位也不要扎的很深,尤其婦女,在給婦女治病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月經行經的情況,如果月經不正常,是否懷孕?對于這些患者,小腹部扎針一定要慎重,不能超過五分,或者進行斜刺一寸或一寸五,甚至是橫刺。進針以后,扎進去一到二分把針躺下來貼皮進行針刺。人體所有你摸著有動脈跳動的地方,不準用針,有的人不慎刺破了動脈血管,由于動脈的壓力非常大,可能止血不及時就要造成人們的生命危險。
基本上,扎針要注意這些方面,但是大家不要被扎針的禁忌所嚇到,有些穴位你可以深刺,像陽陵泉,我們學八要穴的時候,有句口訣叫:腿疼陽陵透,腿疼陽陵透是什么意思?陽陵穴在小腿外側,脛骨粗隆和腓骨小頭的凹陷處,在腿的內側也是也是脛骨粗隆和腓骨小頭的凹陷處,也有一個穴位叫“陰陵泉穴”。這兩個穴位是相對的,在治腿的時候 ,你這的針可以把陽陵泉穴和陰陵泉穴兩個穴連起來,一針兩穴。我對于一針兩穴的這個針法我比較欣賞,因為行針深、刺激量大,對于一些急病——我說的急是急慢的急,急病、熱病,它有很好的效果。我有的時候在扎針的時候,扎內關透外關,扎陰陵透陽陵,扎條口透承山,扎昆侖透太溪等等、等等。
這些個穴位的透,有時候它的效果不僅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問題,你這樣透針扎完了以后,有時是一加一等于五,它的效果要強很多倍,在有些個地方,當然不是所有病都這樣,以后我會講到怎么去診斷病,怎么治病取于本,“本”就是陰陽。這是后面講的。
現在告訴大家,有些穴位你扎針不要過于不敢放手,像扎內關穴位不要局限于三至五分,你直接可以透到“外關”穴。
這就是我講的扎針的忌諱,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方面的問題,如扎針需要不需要消毒?在這方面,現代醫學發展到現在,我們大家和病號對于這些流傳病的認識也都普遍提高,所以原則上,針使完了以后放到一邊,在高壓鍋里,放到針灸容器里進行蒸煮40分鐘。或者在扎針前,對這個針用酒精進行消毒,這也要重視,當時扎針的穴位可以用75%的酒精藥棉球擦一擦,擦的時候點到這個穴位,然后一圈一圈向外擦一擦,針要擦,手要用75%酒精棉球擦一擦,進行消毒,所以這也是針灸禁忌的一個方面,針灸禁忌就講到這些。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跟我學針灸之六 6穴位骨度法
怎么確定取穴的尺寸?剛才咱們在講到有些穴位的時候,比方足三里穴在膝眼下三寸,內關穴在腕橫紋上兩寸,這個寸是什么寸?是英寸還是中國的市寸?一個病人來了,高矮胖瘦都不一樣,一個小孩扎足三里,跟穆鐵柱來了,扎足三里拿什么量?這里面牽涉到了針灸學的另一個概念----度量法,它有四種取穴、量穴的方法。
第一種叫中指同身寸法,是用病人的拇指和中指,連成一個環,這時候中指出現了兩道紋,在紋的中點連一條線,這就叫一同身寸,剛才咱講的進針三至五分、二至三分、一寸半、三寸,這個進針的深度就用同身寸來去度量。穆鐵柱的同身寸要比我這大的多,一個小孩的同身寸要比我小的,或者一個女同志的同身寸要比我小,一定要用病人的手做,為什么叫同身寸?這一寸要是在同一個身體中的長度,這就叫同身寸法。
第二個叫一夫指法,還有一個規定,伸一個手指頭食指,它這個的寬度為一寸,兩個手指伸出來,這個寬度為兩寸,一定病人本身的手,四個手指伸出來,這個寬度為三寸。可能有人說了,這倆的寬度肯定比這一個手指還寬!它就這個規定,在這個人的身體上一夫指法就這樣規定。食指一個手指頭的寬度一寸,兩個手指頭(加中指)兩寸,四個手指頭三寸。這就規定在三里穴膝眼下三寸,就是用他病人的手在外膝眼下,然后在他一個一夫指下面取穴,這就是膝眼下三寸。
還有呢,叫自然取穴法,怎么叫自然取穴法?就是根據人身體里顯著的標志來進行確定穴位。比方,十一肋,人這個肋骨第十一肋是浮肋了,浮肋的這個肋,它沒有和這個前面那十條肋一樣,穿過胸骨,走到這個地方就終止了。這是第十一肋的肋骨,第十一肋的終點是掌門穴,這就是利用它的標志,第十一肋肋骨頭的端點。還有人體站立兩手下垂,注意!人體站立兩手下垂中指的指尖所到之處,這個地方為“風市”穴,這個定穴的依據是什么呢?是根據人手垂下以后,中指的指尖所接觸到的部位為風市穴。這也就是用人體的、身體的部位的特征來定穴,這樣的穴位還有一些,你比方兩乳中間,男的兩乳之間定檀中穴等等。
下面還有第四方法,是把人體人為的劃分成一段一段的尺寸,像人的額前頭發邊際往后延伸,延伸到后發際邊緣,這個長度的定位十二寸,發際對發際,兩邊發際的角對角,衡量定位九寸,背部按脊柱位取這個尺寸,從胸椎到下面一共是二十一寸,胸腹部天突穴到胸骨九寸,胸骨到肚臍八寸,肚臍神闕穴到恥骨聯合部六寸,這是人為給定制尺寸、九寸、八寸、六寸,側面從腋橫紋到腕橫紋定十二寸,下肢部,從這個大轉子骨到摑窩橫紋十九寸,從摑窩橫紋到外踝十六寸,從外踝到腳底三寸。這就是人為定的一個人身的尺寸,這個就講到這里。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跟我學針灸之六7.針灸治療感冒
下面我們結合常見病的治療。再重新學習一下穴位的使用和治療方法,首先第一個病癥介紹:對于感冒的治療。
感冒一般是由于外感風寒或者是內火過盛所引起來頭部不適的癥狀,有時伴隨鼻塞、嘔吐等癥狀,頭疼眩暈這是比較常見的癥狀。在治療時首先考慮到列缺穴,在病人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取穴,在這個撓骨凸起的地方一摸有一個縫隙。在這個縫隙地方進針,可以直刺進去以后,斜向上方刺入五分到一寸。
列缺穴可以取單側也可以取雙側,對于癥狀非常明顯的全頭疼應取雙穴。
感冒有的時候病人體現前頭疼比較重,所以增加一個印堂穴對于病人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印堂穴位在病人兩個眼眉的中間,就在這個地方,摸著有凹陷的感覺,針刺的時候可以將印堂穴的皮膚夾緊,然后用針刺入,針刺二至五分就可以了。
感冒有時候偏頭疼比較重,兩面覺得腫脹的非常厲害,這時候可以增加配穴“太陽穴”,太陽穴在眼眉和眼角劃一條直線往后一寸的地方,摸起來有凹陷。
太陽穴這個地方對于側頭疼、面疼都也較好的療效,也是用一寸毫針刺入二至五分。對側頭疼應該取列缺穴加上太陽穴效果比較好。
還有的患者體現的是頭頂疼痛比較劇烈,配加百會穴。百會穴的取穴:兩個耳朵往前提,從耳尖劃一條線到頭頂和印堂穴正中劃一條線相交,摸起來也有凹陷的感覺,百會穴針刺二至五分,毫針刺進去以后向前或者向后進行30度斜刺,這是對于頭頂痛增加的穴位。
一般還有因為感冒發燒形成的咽喉痛,咳嗽、氣喘。這個時候要加后面的大椎穴。大椎穴在頸椎第七頸椎的下面,這個地方正在脊柱的正中間縫隙中,第七頸椎下的凹陷處,大家要注意這個穴位,它的作用非常廣泛,有調節全身癥狀的作用,對于咳嗽、氣喘、嗓子疼有直接的療效。
這里我要說:任何穴位,它不但有它循經治療的作用,也有遠距離治病的作用。比方列缺穴它治頭。任何穴位對于它穴位所在部位發生的疼痛或者病癥都有很好的療效。這是大椎穴。現在感冒基本上就介紹這幾個穴位。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跟我學針灸之八 8.針灸治療牙痛、咽喉痛、咳嗽
第二種病介紹一下對于牙痛的治療,牙痛取穴“取合谷穴,"面口合谷收"。凡屬臉面上所有的疾病都要用合谷穴作為主穴。
合谷穴的取穴:兩手大指和食指相交的赤白處和后面兩骨相合的地方劃一條線的中點,偏向內側一點,這個地方,針刺五分至一寸都可以,這個穴位針感比較強烈,當扎進去以后,病人感覺到酸、麻、脹非常強,有時候可以整個手都感覺到脹麻。這是一個常用穴位,它的作用也比較多,不僅僅可以治療顏面病,而且還可以作為急救的穴位來進行針刺。如果人暈倒、昏厥這時候都可以針刺合谷穴。
但是孕婦是不許刺的。對孕婦進行針刺合谷穴有可能造成流產。
牙痛有的時候,并不是全牙痛,有的是一側牙痛 ,左側疼或者右側疼,這里面有一個注意的地方:左側疼要扎右手,右側疼要扎左手。它是交叉,針扎到左手是治療右側,針扎右手治療左側。
再介紹一個穴位“地倉穴”。地倉穴在病人的嘴角外五分處,可以用針直刺二至三分,也可以刺進二分以后把針橫過來進行30度斜刺,目標對準這個面頰角,這個地方叫下頜骨。地倉穴對稱的兩個穴位可以在牙痛的時候扎同側,這邊牙痛扎這邊的地倉,那邊的牙痛扎那邊的地倉。這和合谷穴有所區別,合谷穴是交叉針刺,地倉穴扎它的同一側。
現在介紹治療咽喉腫痛和咳嗽的針刺方法
咽喉腫痛有的時候是單獨的,因為內火過盛造成的咽喉、扁條腺腫脹。這里面可能由多個方面因素引發的一些疼痛的病癥,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合谷穴和剛才已經介紹的列缺穴,都是治療這里的關鍵穴位。
現在介紹幾個新穴。一、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的指甲跟旁開一韭菜葉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針二到三分,這個地方比較疼痛。再有一個穴位叫商陽穴,在食指側面和少商穴取穴方法相似,也是一韭菜葉,也扎二至三分,這兩個地方對于制止咽喉腫痛效果比較明顯。還有一個就是大椎穴,大椎穴我們介紹過,在背部第七頸椎下面,它對于咽喉腫痛、咳嗽都有比較好的療效,可以針二至五分,直刺。在第七頸椎下直刺二至五分。
(此文根據《中醫普及網》視頻錄音,經本人整理,與視頻有所不同)
9.針灸治療肩痛、臂痛和胃痛
下面介紹老年肩,老年肩這個病西醫叫肩關節周圍炎,中醫也有叫五十年肩或者凍結肩,都是這一個病。往往患者多發的人群在45到55歲之間,在50歲左右。所以這個病叫老年肩或者五十年肩。發病以后肩部動轉不利,舉重或者后背都有劇烈疼痛、活動受阻,嚴重的梳頭都感到困難,手不能抬過胸前,舉高會發生劇烈的疼痛,端腕動作也感到肩部疼痛。
老年肩的治療法則。
一、針治外關穴,外關穴和內關穴相對,腕背面橫紋上兩寸兩筋之間取,針刺二至三分,然后針尖向上45度或者向上30度,長針刺 。針刺務必要取得病人酸、麻、脹的感覺。如果感覺到針刺后有酸、麻、脹感向上延伸,效果就很好。還有肩髃穴,這個肩峰向下,在肩峰以下一寸,手臂抬起時,在兩肩峰和肩臂之間有一個凹陷,和腋下直對這個穴位叫做極泉穴, 肩髃穴針刺五分到三寸。還可以針刺病人的肩周圍的敏感部位,尤其是原先講過的啊是穴,可以用手輕輕的按壓,看看病人有沒有感到非常疼痛或者非常敏感的地方,這個病有時“啊是穴”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在介紹肘臂疼痛,手是人們主要的勞動工具,因此受傷的機會也是相對比較多一些,經常有人手臂扭傷、肌肉拉傷,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頭、肩以下肘周圍,手臂和腕部疼痛、這些疼痛如果用針刺扎,一般來講以“啊是穴”為主,可以在病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比如這個地方感覺到非常疼痛,就要用手輕輕按壓,找一找有沒有疼痛敏感點,如果輕輕按壓不行,就要加大力度,進行按壓,務必找出它這個地方疼痛中最疼的那個點來,然后進行針刺。還有外關穴、內關穴、合谷穴,這些穴位也是治療肩臂痛的主穴,并且能夠同時治療它的周圍這些部位發生的疼痛。
總之肩臂痛是常見病,有的是部位不是很確定,有的人在這地方,有的人在那地方,關鍵要找出它這個局部疼痛的部位,他部位中的敏感點,用“啊是穴”進行治療。
這里面再介紹一個新的穴位。曲池穴,病人曲肘在肘橫紋盡處,這個穴叫曲池穴。曲池穴和三里穴有降低血壓保健的功能,也有調節周身內分泌、或者中醫講調節氣血運行的功效,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
下面介紹腹痛。腹痛一般來指胃口周圍到神闕穴——也就是肚臍以上這個部位的痛,引起這部分疼痛的原因非常多,主要的有長期不規則的飲食造成胃的運化機能出現障礙,這是它發病的主要原因;有的時候里面發生了有一些病變,比方潰瘍甚至穿孔,有的胃下垂,都可以造成胃、腹部的嚴重不適。胃疼首先要考慮到用三里穴來強刺激。三里,曲膝在膝眼下三寸,用病人的手掌三寸,脛骨旁開一指半,直刺進入,如果病人感覺腹部疼痛比較強烈,那么你的針刺刺激也要相應的增強它的刺激量,加強它的粘著感,使它酸、麻、脹感覺到非常強,很多時候,在針刺到三里穴的時候它的酸、麻、脹感一直可以傳到腳心,向下傳導腳底,也有少數的病患者根據你針刺的角度向上傳遞,這是三里穴。
再介紹治療腹部的重要配穴,中脘穴,中脘穴在胸骨和神闕穴一條連線的中點,咱講人身穴位度量法的時候講到從胸骨到神闕穴定為八寸,也就是說中脘穴的部位從上面往下數是四寸、從下面往上數也是四寸,在這個地方針刺的時候,用手平撫開皮膚,或者捏緊皮膚進行進針,進針二分至一寸,這是治療腹部的主要穴位,還有一些穴位可以治療腹部而且穴位的效果也是不錯的,今后在講經絡的時候,我們會繼續把這些穴位介紹給大家。
10.針灸治療胸痛、心悸小腹痛
下面介紹胸痛心悸,心悸就是心慌,覺得心臟跳動加快,使得人感到心臟的這個部位非常難受,還有病患胸的周圍,這些部分感到有針扎刀割感覺的,這叫胸痛 。也有隱隱作痛的。在以后講陰陽的時候會區分出來哪些屬于陰癥,哪些屬于陽癥。但是不管哪種痛,胸痛首先考慮的穴位是內關穴,在病人的腕橫紋上面兩寸兩筋中間取穴。針刺時候,針直刺進去二至三分,然后45度針刺一寸到兩寸,盡量叫它發生比較強烈的酸、麻、脹、痛感。針刺的時候如果胸痛不是很嚴重,或者心慌不是很嚴重,可以針刺一側,如果病人感到心很慌,或者說胸痛很厲害可以同時針刺兩側。以加重它的刺激感,胸痛就講到這里。
下面講小腹疾病,小腹疾病往往體現在拉肚、小腹疼痛等癥狀,男性的前列腺發炎,女性的痛經等等。都是小腹病癥。小腹的病癥首先要考慮病人的三陰交穴。在病人的小腿內側踝骨上三寸,脛骨旁開兩寸的地方,針刺直刺三至五分。這個 穴可以深刺,深刺直接刺到對面的穴位叫做懸鐘穴,懸鐘穴在外踝上三寸和三陰交穴相對。
這里面要注意一點,透穴療效很好,但是透穴也有一個原則:透穴不透皮。針刺的時候在三陰交穴針刺,針時一定要另一只手扶在它對面的穴上,在針刺到的時候要細心體會針尖走到對方穴位的距離,尤其靠近皮下的時候,要有明顯的感覺,一定不要刺透皮膚,刺透的后果很可能造成感染。一般來講用針刺治療很少發生感染。現在我們每次針灸針都做一定的消毒處理或者高壓消毒、或者酒精消毒。在過去,有一些老醫生,尤其在農村的醫生,由于過去的封建意識 ,女人不能脫衣服,他們隔著衣服扎針,根本就不消毒。而且這些針幾十年都不一定消一次毒,但是據我所知,過去很少也發生感染。但是透針,如果透過皮膚情況就另當別論了。針尖扎透皮膚極易造成感染。在我的學生中有的就給病人扎透過對方透穴皮膚,陽陵泉扎透,結果造成感染,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強消毒,一方面要注意在施術時、針刺時 ,要注意針刺的手法和要求,透穴不能透皮。這里還要強調一點:現在醫療治病消毒是必要的,我們剛才提的只是舉例說明,我所經過的就有幾位老師,幾十年行醫,沒有發生過任何扎針感染事件,當然他的針具過去也極少消毒。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每次你準確的刺入穴位會造成周圍的抗病的和抗感染能力增強?這是有待研究的,那就要求現在的針刺一定要進行消毒,避免病人產生其 疑慮。
11.針灸治療背痛腰痛
下面介紹背痛和腰痛。要注意背痛有些屬于外傷造成的,但是也有一些疾病造成背痛是因為內臟器官的發生變化,所以在治療背痛的時候一定要清晰的分辨背痛它的原因是什么,你像背痛,如果全背疼,就要詢問病史,經過透視檢驗,有沒有內臟的嚴重疾患,如果沒有的話,只是酸痛,可以對癥進行處理。
背痛也要分它所在的部位,要用手,爭取在背部找出它的壓痛點,或者推,或者一點點壓,找出它的壓痛點。用“啊是穴”進行治療。同時背部的俞穴比較豐富,也可以根據病癥,針對那一個臟腑,對感覺到比較難受的器官,進行對癥的針刺俞穴穴位。比方背疼,同時伴有胸痛,考慮到肺會不會有毛病,這時候找大椎穴位,大椎穴是在第七頸椎下凹陷處,也是第一胸椎下凹陷處。第三胸椎,從大椎穴往下數一二三,這個穴位旁開一寸半也是一指半,這個穴位,叫肺俞穴。可以扎二至五分,直刺二至五分。這個既可以治療周圍又可以檢查是不是由于肺部不舒服,引起的胸背痛,如果針刺完了,覺得輕松,那還要仔細進一步檢查肺部有沒有毛病。
胸背痛還有一種病,心臟病往往引起胸背痛,前胸和后背都感覺比較疼痛,這時候可以根據我們找到的壓痛點,或者摸脊椎的兩側有沒有鎖狀物,里邊有無結節。皮膚下摸摸,你象他它在,這個地方就有一個小的節節,要仔細的去體驗、去觸摸它的背部脊椎兩側的肌肉,把敏感點和結節部位找出來,對這個部位進行針刺,也針刺二至五分。
腰痛是比較麻煩的事,有句古話:病人腰痛,大夫頭痛。因為幾十種病都可以造成腰痛,內臟病、腎炎、腎結石、肝炎都可以造成腰痛。外部的肌肉拉傷,腰肌勞損,腰椎間盤脫出,不知是哪個椎盤, 因為得某些病,軟化了,所以在扭動時后,某個椎的腱盤,它脫出來了,造成的腰痛。還有時候,強行被扛、拉、提重物造成的腰椎脫節,這時候可見病人腰錐兩側不對稱,腰椎偏向一面,也可以造成病人的強腰痛。我治療腰痛:一、要診治他的委中穴,委中和這個和臀橫紋劃一條直線,中點這個穴叫做殷門穴,殷門穴也對腰痛有較好的效果。曾經有一個階段,解放軍六二六治療隊,他們就發現殷門穴位在治療腰痛上,有時候比委中穴效果還要好,它和腰的距離比委中穴要近一些。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談。在全國進行了推廣,使用殷門穴的人不少,但是有些還是按照古傳的方法,以針委中穴為主,扎殷門穴可以作為為輔助治療。
腰部在第十四椎下,這個穴叫命門穴,如果腰痛針刺命門穴二至五分,這個穴位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好的,命門穴兩邊各有一寸半是腎俞穴,腎俞穴對于慢性腰痛或者由腎臟疾病引起的腰痛效果也非常好,現在腰痛就講到這里。
12.針灸治療脫肛與腰痛
下面再介紹一個,這個病,也算是常見病,病名叫脫肛。也就是病人的肛門在大便或者用力的時候會脫出體外,不容易收回,這個病的成因,中醫講是氣虛下陷,不能提升。
說你這個人的中氣虛弱,所以造成了氣不能托肛,就造成了脫肛這個病,這個病看起來是非常單一的,形成的原因卻是比較復雜的。第一,很可能由腎虛或者其他腎病造成氣虛,形成了肛門下脫。也可能是因為其他部分的病變,如膀胱等等,也造成氣虛,不能使肛門很快的能夠收回去 。
對這個病的治療:1、作為局部治療針刺的長強穴,長強穴在一個人尾骨——俗稱尾巴骨下面的凹陷處 。請看這個圖,這是一個男人的仰臥圖,長強穴在尾骨的下面,也就是說。摸到尾骨的這個尖,在凹陷處針刺二分到一寸,進行針刺。另外要考慮到由于腎的原因,造成的氣虛下陷。要針命門穴,腎俞穴,命門穴在過去講過,在第十四腰椎中間這個地方,第十四椎下是命門,穴旁開一寸半是腎俞穴,針刺命門穴二至五分,腎俞穴三分到一寸,這個病病程比較長。在針刺腎俞穴的時候每次,針刺一側,然后第二日或者隔日針刺另一側,這樣倒著針刺,使這個穴位感覺上不至于過分的疼痛或者引起別的其他情況。
下一個病癥介紹腿痛,是咱們的一個常見病,腿痛經常有老年人腿痛,年輕人肌肉拉傷,腿痛。還有一些關節腫大、關節腫脹也引起來腿痛,俗稱關節炎。腿痛的治療要分清部位,年老人的腿痛大多在膝關節和胯關節這兩個部位,俗話說蹲下很難站起來,站著很難蹲下去。對于這個病癥的治療,因為他行成比較緩慢,所以治療也比較緩慢,要注意在針刺的時候,針刺風市穴。風市穴的部位:手下垂中指間盡處,直刺五分到一寸五。風市穴是一個主要穴位,委中穴也要針刺。“腿疼陽陵透”,陽陵泉是這條腿的開關,一定不要忘了 。在脛骨粗隆和腓骨小頭凹陷處針刺五分到三寸的樣子,根據情況可以選擇針刺五分、一寸、兩寸、三寸甚至直接陰陵泉透陽陵泉,陽陵泉透陰陵泉,當然都可以。用陰陵泉,當施術者感到在陰陵泉這邊進針比較方便可以直接往陽陵泉透,陽陵泉這邊進針方便可以陽陵透陰陵,還有一個穴位叫懸鐘穴,懸鐘穴在小腿外側,外踝上三寸,要用病人的手的寬度,脛骨側針刺五分到兩寸,甚至可以作為透穴針刺:懸鐘透三陰交,注意一點:強調透穴不能透過皮膚。腿疼就介紹到這里。
13.針灸治療腳踝痛、血壓高
下面再介紹腳踝周圍痛和腳跟痛,這也是常見病。
腳作為人們活動負擔最重的部位,它要承擔起整個人的身體,要能夠協助人體的各項運動。所以它的負擔比較重,因此往往造成了腳踝痛,或者說腳后跟痛的病癥也是很常見的。腳踝周圍痛要注意腳踝向后凹陷部,這是外踝。這邊是內踝,凹陷處有兩個穴位,一個叫昆侖穴一個太溪穴,你可以從這邊往那邊透,也可以從這邊太溪可以透昆侖,昆侖可以透太溪,也可以只扎三至五分。根據病的情況和病人感覺的能力,可以選擇治療的方法。總之針扎進去以后,要感覺到發生了一個不是刺在骨上,只是在肉中間刺的時候,會有一種好象發粘、有阻滯、這個地方肉比別的地方要緊的情況,這個叫得氣。同時這時候病人感到 針刺的地方酸、麻、脹感非常強烈,這就叫做得氣。針刺得氣對于這個穴位發揮作用是非常好的一種現象,足后跟痛也可以在足后跟直接針刺,也可以配合昆侖和太溪穴進行針刺。
在腳踝骨正面腳面橫紋,中點兩筋陷中這個穴位叫解溪穴,也念成解溪穴。這個也可以治療腳的踝關節周圍痛。踝關節周圍痛,其它的穴位,遠距離的像昆侖穴上的三陰交穴、腳面的太沖穴。太沖在腳的拇指和食指兩個縫隙中間上五分的地方凹陷中,直刺二至五分,都可以緩解的腳踝、腳腕周圍的疼痛和疾病。
下面介紹血壓高的針刺治療,血壓高是大家最常見的病癥之一。由于血壓升高造成人會眩暈,眼目發澀、頭暈、頭脹、頭昏,甚至走路容易昏到。血壓高在中醫范圍屬于肝病,肝陽上亢。摸脈會發現病人的脈,有彈弦子的那種感覺,叫做“弦脈”,這個脈在應手的時候撞的很有勁兒,彈的很有力,就像演出彈琵琶的人彈弦子的那種感覺,這往往就是血壓高的一個明顯的癥狀,
對于血壓高:第一、給它用針刺頭頂百會穴的方法,解決頭部發生的癥狀,然后使它這個血壓在頭部減輕,逐漸的恢復。針刺百會穴,百會穴原先講過,兩耳折疊,由耳尖向頭頂劃起,由印堂穴向后劃起相交的凹陷處,針二至三分,也可以針到二分到三分的時候向前穿皮,或者向后穿皮層針到五分左右,但是不要過分將百會的針刺深度加深。第二、因為它屬于肝陽上亢,也就是中醫肝病的范疇,我們還應該扎三里穴。肝在肚腹,這“肚腹三里留”,所以針三里穴是治療血壓高的一個主穴,上肢部可以扎曲池穴。上肢彎曲,在肘橫紋盡處直刺五分到兩寸,這個穴位曲池穴和三里穴相配合,經過有些研究機構研究,它對整個身體的調節作用非常明顯,尤其對血壓高降血壓方面有很好的療效。其他的穴位在大家練熟以后像章門穴和太沖穴可以選用。在今后講經絡的時候還會講到這幾個穴,增加治療的手段。血壓高就講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