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戲里戲外的《水滸傳》
站在《水滸傳》這部書的視角去觀察和分析,宋江招安,的確是最優(yōu)選擇。誠如宋江自己所表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出自《水滸傳》)
誰肯當一輩子的賊?誰不想堂堂正正地活著?為啥梁山好漢們,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只圖今朝醉,不管明日憂,且還都普遍不好女色?不是不想,而是條件不允許 !
就說武松吧,可謂精明異常,為啥張都監(jiān)用一個“許配玉蘭為妻”,就讓武松咬鉤?

答案很簡單,武松當時認為走上了“改邪歸正”的路,能正兒八經(jīng)地活著了,自然產(chǎn)生了“娶妻生子”的正常渴求。當然,若非提王英,筆者也無話可說。但問題是,王英是梁山好漢的主流否?答案不言而喻。
同時也正是因“改邪歸正,全伙招安”,是梁山的主流,才造成了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雖反對,卻無人跟進的尷尬局面。
比如都說史進跟魯智深關系最鐵,但當魯智深反對招安時,他為啥卻沉默不語?而且當宋江對魯智深闡述完招安理由之后,他也對宋江“眾皆稱謝不已”。(出自《水滸傳》)。

一個“眾”字,便道出了招安才是梁山主流。如今,我們這些手握“劇本”的觀眾,都開了“上帝視角”,當然知道招安是條死路了,所以這才紛紛討伐宋江招安。但奈何你我皆非劇中人,如何能代替這些梁山好漢?
其實,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事后分析,找到宋江招安失敗的根由,力求借鑒,以服務于各自的人生路,而不是“替古人著急”罷了。
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言,誰又不是劇中人,誰又能真正分得清戲里戲外?

二、宋江招安有兩大錯
首先要肯定的是,宋江對梁山降將做得非常好。在招降前都明確表達:你投降的不是我宋江,也非梁山,而是我們玩一把“曲線回歸”的游戲,逼迫朝廷招安咱們。
正是因有一大波降將力挺,才使得招安,成了梁山主流。其次就要說,宋江的錯誤了,概括說主要有兩個。
第一:招安引薦人錯得太離譜。宋江先拜宿太尉,后把高俅抓上梁山不殺,好吃好喝,想讓高俅當引薦人。這兩位全是朝廷高官,按尋常思路來言,通過引薦梁山招安,也能增加自己的功勞和話語權,屬于雙贏。

但問題是,最終的結果卻是李師師成了第一(最關鍵)引薦人。筆者原來寫水滸分析文時曾提過,李師師在《水滸傳》中,是上不來臺面的名妓。招安屬于光明正大的家國大事,這種混搭是不是異常別扭?
于宿太尉也好,高俅也罷,乃至廟堂上的那些大臣,會如何看待梁山好漢?
也許有人說,不找李師師就辦不成事。那是因為沒細看過《水滸傳》原文。里面寫得非常清楚,蔡京就動了招安梁山的心思,然后想把功勞,歸給女婿梁中書。

這等于有三位朝廷大員可當引薦人。無論哪個若一旦引薦成功,是不是就等于梁山好漢們,上了一道保險?最起碼都比李師師,來當這個引薦人強百倍吧。
那么這一切說明了什么?就一條:宋江做人,毫無底線!
這其實也是為啥高俅、蔡京非要弄死宋江的原因,跟自己太像了,一旦宋江得勢,必是威脅!

第二:手段太無恥!朱仝咋上的梁山?被宋江、吳用、李逵合伙給逼得。最讓人憤怒的是,朱仝還是宋江的救命恩公。結果造成了朱仝上了梁山后,就如隱身人一般,在招安前就出工不出力。宋江還必須要給他一個高位,排在第十位,比魯智深、武松都高。
公孫勝為啥會去而復返?被李逵拎著斧子逼得。為了破高廉的法術,宋江命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回來,引發(fā)了李逵斧劈羅真人。
之前公孫勝表明態(tài)度不玩了,借回家探望老母為由離開。宋江卻讓李逵追來,先恐嚇公孫勝的母親,后又要劈死他師父羅真人。

這事辦得是不是太無恥了!所以當公孫勝重回梁山后,也幾乎成了隱形人,除了動用法術外,啥也不管。
還有盧俊義,好端端地當著員外,宋江卻要讓人家當強盜,搞得盧俊義家破人亡,差點喪命。
宋江這一波波無恥手段,雖得利一時卻遺禍深遠,在梁山內(nèi)培養(yǎng)出來了兩位可怕的敵人,不斷給宋江招安挖坑埋累。而宋江卻至死都沒搞明白,還冤殺了李逵。

三、最可怕的兩位好漢
第一位可怕的敵人就是公孫勝。梁山好漢最終為何死傷得那么慘烈?有個公認的理由就是,公孫勝離開了,讓梁山好漢暴露在水滸法師的降維打擊中。武松就是因此斷臂的。
因此,宋江老早就意識到了法師的重要。比如降服樊瑞后,宋江命公孫勝當樊瑞師父,傳授其法術。結果公孫勝理都不理這事,樊瑞直至最終也沒學會“五雷天罡正法”。
在征伐河北田虎時,宋江又得到了喬道清。他的法術雖比不過公孫勝,卻比樊瑞強大,曾活捉魯智深和武松,逼得宋江、林沖等人要自殺。結果在征討方臘前,喬道清卻也離開了。理由是好友孫安死了。但事實如此嗎?看下水滸原文。

宋江只得允放。乃置酒餞別。公孫勝在傍,只不作聲。喬道清、馬靈拜辭了宋江、公孫勝,又去拜辭了陳安撫。二人飄然去了。后來喬道清、馬靈都到羅真人處從師學道,以終天年。
原文有三處點到了公孫勝。第一次是辭別前,公孫勝全程無語,根本就不去勸說。第二次是辭別時,喬道清去拜別公孫勝。第三次是最終喬道清去了羅真人那里,跟公孫勝一起愉快地玩耍。
須知除了羅真人外,喬道清最聽公孫勝的話。而喬道清走后,公孫勝也就離開了。

這說明了啥?似乎只能說明,喬道清離開宋江,公孫勝是鼎力支持的——甚至不排除是公孫勝指使的。因為若喬道清還跟著宋江,那么征討方臘時,有這位厲害的法師在,梁山好漢豈能死得那么慘烈?
所以,這等于是公孫勝給宋江挖坑拆臺。而究其原因,就在于宋江太無恥。同時也正是因梁山好漢十去七八,煙消云散了,高俅等人才敢毒死宋江,讓他的招安變成噩夢!

第二位可怕的敵人更深海,這便是燕青!盧俊義智商堪憂,被宋江賣了還幫著點錢。但燕青卻是誰也沒法忽悠的,射殺董超和薛霸后,盧俊義還糊涂異常,問:“雖是你強救了我性命,卻射死這兩個公人,這罪越添得重了。待走那里去的是?”
燕青答:“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時,別無去處。”
這么精明,對盧俊義如此忠義的燕青,豈能容忍宋江如此無恥坑害盧俊義和自己?
這也就是解釋了,盧俊義和燕青被迫上了梁山之后,燕青替宋江跑招安時,向宋徽宗求來了“免死圣旨”。也就是說,燕青跑招安時就意識到了,宋江招安絕無好結果。但燕青卻還賣力地替宋江干成了這事。

隨后征討方臘時,燕青主動跟著柴進臥底方臘,并在最后,其他人都火急火燎捉拿方臘時,燕青卻趁亂搞來了兩擔珠寶,“燕青搶入洞中,叫了數(shù)個心腹伴當,去那庫里擄了兩擔金珠細軟出來”(出自《水滸傳》)。
那么燕青搞珠寶干啥?當然是離開宋江,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燕青勸盧俊義一起離開。也就是說對于燕青來言:你宋江害得我主人和我家破人亡,被迫落草,那也就別怪我燕青不客氣了。
所以,燕青才那么苦勸盧俊義一起走。奈何盧俊義還是一腦子漿糊,非要自尋死路。最終燕青就只能揣著免死圣旨,挑著這些珠寶不知去向了。

顯然燕青自上梁山后,幾乎每一步都深思熟慮,并為日后做著準備,卻把宋江引向深淵……
所以宋江招安為啥沒好結果,最可怕的兩位好漢全在他身邊,進行各種布局,沒事就給他挖坑埋雷。可宋江卻臨死前,生怕李逵造反而毒殺之,根本沒想到自己是如何落到這一步的。
說來說去還是那兩點,宋江做人不擇手段,做事毫無底線,不但在內(nèi)部培養(yǎng)出來了強敵,還招致來了外部打擊,如此內(nèi)外聯(lián)手之下,宋江焉能不人生悲劇,招安焉能不成為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