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俄軍至少已經摧毀了13輛“海馬斯”火箭炮,攔截了超過600枚“海馬斯”火箭炮發射的衛星制導火箭彈;五角大樓則宣稱提供給烏克蘭的“海馬斯”火箭炮無一損失,俄軍的軟硬攔截系統對“海馬斯”火箭炮發射的衛星制導火箭彈毫無作用。究竟實際情況如何,不同的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可以確定的是,雖然是一款戰術武器,但“海馬斯”火箭炮在烏克蘭戰場上發揮了準戰略作用,成功取代了烏軍裝備的少量制導火箭彈和“圓點-U”近程戰術導彈。俄軍被打出“海馬斯恐懼癥”還是其次,“海馬斯”火箭炮對俄軍指揮所、交通樞紐、彈藥庫和兵員集結地等重要設施的持續“去軍事化”,有效降低了俄軍戰斗力,這也是俄軍日前從赫爾松撤離的主要原因之一:
補給供應不上,指揮系統等被嚴重破壞,要是還能繼續打下去,誰愿意撤離赫爾松這個極具軍事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地區?別扯什么口袋陣大棋黨了,做人不能連自己都騙。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照片顯示,其正在對一枚完整的M30/M31衛星制導火箭彈導引頭進行檢測,并宣稱俄羅斯方面已經通過特殊渠道獲得了至少一枚完整的“海馬斯”衛星制導火箭彈。該消息尚未得到證實,美國方面也沒有進行回應,但考慮到自6月份投入烏克蘭戰場后,“海馬斯”火箭炮給俄軍造成的麻煩,俄羅斯情報部門通過特殊手段從第三國獲得M30/M31衛星制導火箭彈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至于能否借此發展出有效的應對之道,就得看戰場表現了。
一些消息顯示,此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俄軍電子戰設備,在面對采用GPS制導的M30/M31衛星制導火箭彈時,幾乎根本沒用,“海馬斯”火箭炮對安東諾夫大橋等目標的打擊效果,表明采用衛星制導的M31火箭彈打出了激光半主動制導武器的精度,稍微了解一些軍事知識,就明白要實現這種精度有多困難。
分析人士認為,俄軍電子戰設備此前在敘利亞等地,曾對地中海上空的商業航班等產生了嚴重的干擾作用,尤其是干擾了這些飛機的GPS定位系統,增加了事故風險,當然,俄羅斯方面當時并未承認。但對商業航班的民用GPS定位系統進行有效干擾,并不代表就能干擾保密性更強的軍用GPS定位系統。
此前,伊朗曾獲得了一架RQ-170“坎大哈野獸”隱身無人機,當時的說法是伊朗方面使用俄制“汽車場”電子干擾設備,通過制造假的GPS信號迫降了這架先進無人機。具體情況是不是這樣,外界很難證實,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當時很可能是那架RQ-170“坎大哈野獸”隱身無人機出現了故障,墜毀在伊朗境內,如果是伊朗果真用俄制電子戰設備迫降了“坎大哈野獸”,那俄軍自用版電子戰設備理應性能更強,為何在烏克蘭戰場上沒什么出彩表現?就算美軍升級了抗干擾系統,也不會這樣一點反應也沒有啊。
在烏克蘭戰場上,包括電子戰系統在內,俄制武器的口碑算是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