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點映票房超2.6億元。
根據貓眼電影數據,截止到8月20日18:07:02,《八佰》點映票房突破2億元,這一數據超過了《西游記女兒國》的1.79億點映票房,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8月14日,《八佰》開啟首輪點映,在全國排了7057場,收金1441萬元。
開場即獲得不錯的票房以及超高評價,業內對《八佰》的票房進行了預估,猜測其票房在15~30億元之間。
單就數據來看,市場對《八佰》充滿了信心與期待,認為其是促進目前電影市場復蘇的助推器。
同樣的,在2018虧6.52億,2019年虧39.6億的華誼兄弟,也被人認為有望憑借《八佰》大幅改善目前的困境。華誼兄弟今年會不會退市,就看《八佰》能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少收益。
截至8月20日收盤,華誼兄弟股價上漲10%至6.27元/股,市值174.81億元。
除了《八佰》之外,一直頗受市場關注的《姜子牙》也于近日宣布定檔,將于10月1日上映。
隨著年初未能上映的影片慢慢定檔,可以預見之后幾個月,電影市場會傳來不少好消息。
然而,就在國內電影市場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一岸之隔的香港電影業卻是一片蕭條:百老匯、UA等院線部分門店因欠租而被業主告上法院。
對于香港近幾個月的情況,其實已經不能更壞了。香港影院行業也在艱難求存。
由于疫情爆發,今年3月28日,影院關閉41天,在這期間,政府也向影院提供了一次性補助,影院的每塊銀幕可獲得政府10萬港元補助,但每條院線最多可獲300萬港元。
不過,因疫情反復,7月15日,影院再次被關閉。
香港影院商會副理事長崔顯威表示:香港還從未出現過現在這樣的情況,就算是SARS時期,也沒出現過全香港影院停業,零收入,這是第一次。
在這樣的情況下,影院行業也通過與業主對話,商討共渡難關的方法。
7月30日,香港影院商會在報刊上發表致影院業主的公開信,信中稱:受疫情影響,影院業大受打擊,票房收入與往年同期相比,暴跌9成,希望業主能夠取消底租,按營業額收取提成租金。
疫情影響下,影片開拍以及上映檔期都會受到影響,片源不足,本就沒多少人外出的情形下,出門觀影的人數更是大打折扣。
自然的,影院沒有收入來源,也就出現了欠租現象。
據香港01報道,目前已有多家影院因欠租而被業主告上法庭,追討租金。
尖沙咀The One的百老匯The One影院,于7月10日被One Property Limited告了,追討2個月租金,涉及金額逾164萬港元。
位于鯉魚涌康怡廣場的MCL康怡影院,于7月31日被恒隆地產連發兩份文件告上法庭,追討1個月的租金,涉及金額約161萬港元。
除了百老匯The One影院和MCL康怡影院外,UA院線也有兩家門店遭業主討租。
一家位于九龍灣淘大商場的UA影院,截至8月14日,已經被恒隆地產起訴了6次,每次都是追討1個月的租金,其中5次金額逾137萬港元,1次約為39萬港元。
另一家位于銅鑼灣時代廣場,8月13日被九龍倉置業追討1個月租金,涉及金額約191萬港元。
8月18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再次爆發第三波疫情,疫情下希望大業主可共渡時艱,并表示將親自與大業主商討。同時還希望即使租客未能按時交租,業主也不要采取法律行動或要求租客撤離等。
從官方層面來講,維護社會穩定,以及保障民生是目前的關鍵。
而從客觀的買賣關系上來講,業主為租客減租,是為長遠計,業主向業主收租,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若是從深層次上來講,香港電影行業的疲態早就已經顯現,只是此時更加明顯罷了。
從邵逸夫的邵氏電影公司稱霸港臺,到嘉禾、永盛的“楚漢之爭”,可以說是香港電影半個世紀的沉浮史。
這一段時期,也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
《賭神》系列、《古惑仔》、《無間道》等一部部港片,影響著一代代人。
然而,不知道從何時起,香港電影陷入一個怪圈,主演看來看去就是那幾個男人,代表人物出現斷層,能夠出來扛鼎的新人沒看到幾個。
并且,從香港影院商會發表的公開信中可以看出,最近5年,香港票房收入的8成都是源于外語電影,也就是說,這幾年,港片已經沒有多少精品出現。
此外,曾經紅極一時的香港演員、電影,很大程度上會依賴內陸市場。而近些年,國內影片的質量越來越高,出現了不少好電影。
長遠來看,若是香港電影行業一直青黃不接,過度依賴引進片源來占領市場,那么,在遇到突發情況或者強勁的競爭對手之時,可能會毫無還手之力。
疫情,是危也是機,也會是行業的一次洗牌,實力強勁,可以獲得持續發展,實力不足,要么停步不前,要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