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圖文大觀】
植物誌第88輯:金蝴蝶等十個品種(80P)
圖文資料/網絡 編輯/雨中笠翁
║ │ │ │ │ │ │ │ │ │ │ │ ║
║1│9│8│7│6│5│4│3│2│1│ │植║
║0│。│。│。│。│。│。│。│。│。│ │物║
║。│波│夜│阿│金│花│泥│咖│阿│金│ │名║
║花│士│合│薩│橘│生│胡│啡│勃│蝴│ │稱║
║豆│頓│花│姆│ │ │菜│樹│勒│蝶│ │目║
║ │腎│ │茶│ │ │ │ │ │ │ │錄║
║ │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植物資料美圖
1.金蝴蝶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金蝴蝶 更多金蝴蝶
英文名稱:
學 名: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artz cv. "Flava"
科 名:豆科(Leguminosea)蘇木屬(Caesalpinia)
別 名:蛺蝶花
原產地:栽培品種。
分 布:全臺各地普遍栽植
用 途:1. 庭園植栽觀賞樹。2. 蜜源植物。3.藥用:性味:根:苦、澀、平。效用:根、莖皮:解表發汗;花、葉:通便,止咳,解熱。治支氣管炎;樹皮:止瀉。
莖: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平滑無毛,高 3 公尺左右,樹幹上散生有棘刺,分枝多,具疏刺,綠色或黃綠色。
葉: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 30~50 公分,有羽片 3~9 對,葉軸光滑,長 4~12 公分,散生有棘刺,中間的羽片最大;小葉 4~12 對,長橢圓形,長 1~1.2 公分,寬 0.3~0.4 公分,光滑無毛,背面略帶白粉狀;葉柄短,上有關節。
花:花 10~15 枚呈頂生成總狀花序,徑 5~6 公分,金黃色,花序長 15~50 公分,有時散生小鉤刺;花梗長 6~7 公分,花萼片 5 枚,較小,長 1~1.5 公分,花瓣 5 枚,金黃色,似蝶翼,圓形,先端鈍而呈波狀,基部有長爪,雄蕊 10 枚,少數亦有 9 枚者,花絲長 5.5~7.5 公分,挺出於花外甚多,基部有絨毛,金黃色,花柱細長,金黃色,子房光滑。
果:果為莢果,闊線形,長 9~10公分,寬 1.5~2.5 公分,扁平,先端尖突,2 瓣裂,內有種子 6~10 粒,種子扁橢圓形,褐色。
特 徵:落葉灌木,高 3 公尺左右,枝條散生,具疏刺。二回羽狀複葉,小葉 7~9 對。總狀花序頂生,花瓣鮮黃,似蝶翼;花絲細長,基部生絨毛、花梗亦長。莢果長而直,內有種子 6~8 粒。金蝴蝶,為黃蝴蝶(蛺蝶花)的園藝種,花如其名,當花朵盛開綻放時,就宛如一隻隻美麗的蝴蝶正在樹梢翩然飛舞,因為這個原因,人人稱之為金蝴蝶。花謝之後,果實外貌像豌豆,扁平的莢果,垂掛在枝頭上,初為綠色,成熟時轉為褐色,成熟後果殼捲曲,將種子推送出去!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植物圖片
※※※※※※※※※※※※※※※
2.阿勃勒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阿勃勒
英文名稱:
學 名:
Cassia fistula Linn.
科 名:
蘇木科(Caesalpiniaceae)決明屬(Cassia)
別 名:
波斯皂莢、豬腸豆、臘腸樹、牛角樹、阿梨、槐花青、長果子樹、阿勒勃、婆羅門皂莢
原產地:喜馬拉雅山東部或西部,臺灣於 1645 年引進,栽培普遍。
分 布:
各地普遍栽植為庭園樹和行道樹。
用 途:1. 景觀樹種:阿勃勒是優良的庭園樹和行道樹種,惟本種樹枝脆弱,較易受風折或風倒。2.食用:阿伯勒長圓筒形不開裂莢果,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異味,種子味甜可食。3.蝴蝶食草:阿勃勒的葉子是黃蝶幼蟲的食草。4.藥用:果實:苦、寒,有小毒。效用:果實:心膈間熱風,骨蒸寒熱,通絡,瀉下,殺蟲。治胃脘痛,便秘,胃酸過多,食慾不振。
莖:樹高可達 20 公尺,徑 15~30 公分,易生蔓枝;樹幹平滑,樹皮呈灰白色,偶有小瘤狀隆起;樹枝甚長,常延伸略呈下垂狀。
葉:
葉為偶數羽狀複葉,長 60~80 公分,一個葉柄上有小葉 3~8 對,大多數為 3~6 對,小葉對生,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10~18 公分,寬 4~7 公分,中肋顯著於背面強烈隆起,葉面平滑,背面粉白狀,全緣,顏色鮮亮,基部略澎大;托葉尖錐形,基部較寬,長 0.1~0.2 公分。
花:
夏季開金黃色花,腋生,黃色,數目葚多,排列呈總狀花序,花序成串下垂,有花 10~15 枚,甚為醒目;花序長 15~40 公分;苞片小,早落;花柄長 3.5~6 公分,顯著;花萼反捲,裂片 5 枚,綠色,倒卵形,長 1.5~2 公分;花瓣 5 枚,離生,倒卵形,大小略相等,長 2~3.5 公分,有爪;雄蕊 10 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三枚特長、四枚中等而另三枚較短為不孕性。
果 實:果實為圓筒形不開裂長莢果,暗褐色,長約 50 公分,寬 1.2~1.5 公分,懸垂,外皮有 3 條縱稜,成熟時呈暗褐色,果肉糖漿狀,略帶怪味;種子 40~100 枚,藥片狀,甜美可食。
特 性:
阿勃勒是常見的庭園植物。屬於落葉性大喬木,株高 10~20 公尺,冬季落葉,陽光直射,可以使庭園溫暖,夏季則有濃濃的樹蔭,可使庭園陰涼清爽。阿伯勒最大的特色並不是它的葉子,而是它一串串下垂的黃色花朵。阿伯勒花期在夏季,盛花期的時候往往可見一串串下垂的黃色花,滿樹金黃的美景,美不勝收。花落後結出長圓筒形不開裂莢果,莢果顏色由綠轉黑褐,成熟需時一年,常見今年的花與去年的果並存樹上,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異味,種子味甜可食。阿伯勒生長快速,而且需要充的日照。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法。
更 多:
阿勃勒花瓣掉落時,隨風紛飛,如細雨般飄落,所以它的英文名字就叫作「黃金雨」(繁殖可於秋季播種,播種前種子先浸水兩晝夜,再洗掉表面透明薄膜,可促進發芽。阿勃勒的葉子也是黃蝶的食物,每年黃蝶的發生期,在阿勃勒的葉子上很容易找到黃蝶的幼蟲。
植物圖片
※※※※※※※※※※※※※※※
3.咖啡樹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咖啡樹 咖啡樹0
英文名稱:Coffee,Arabian Coffee,Common Coffee
學 名:
Coffea canephora Pierre ex Froehner var. robusta (Lind. ex De Wild.) Cheval.
Coffea arabica Linn.
科 名:
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屬(Coffea)
別 名:大葉咖啡、咖啡、阿拉伯咖啡
原產地:咖啡原產熱帶非洲,早在西元 575 年,阿拉伯西南部的葉門人就開始使用,西歐開始飲用約在 1615 年。世界咖啡的供應大部份來自巴西,其次是哥倫比亞。南回歸線與北回歸線間及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亦所謂的世界咖啡生長帶。
分 布:花蓮縣舞鶴一帶、臺中縣東勢林場、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臺南東山、雲林古坑、嘉義阿里山、新竹及苗栗一代。
用 途:1. 食用:咖啡豆可研磨成實用的咖啡。2. 觀賞用:咖啡結實鮮紅美麗,是優美的觀賞樹。3.藥用:性味:種子:苦、澀、溫。效用:種子:健胃、興奮劑。助消化,利尿,提神。治精神倦怠,食慾不振。
莖:常綠喬木,正常的一株咖啡樹通常可以長到 5~10 公尺高,不過為了採收方便,豆農們常將其修剪至 2 公尺以下。亦有超過 12 公尺的利比亞種及大葉種。
葉:
葉對生,卵狀橢圓形。
花:
花腋出,白色,花冠 5 裂片,反捲,散發濃烈香氣。咖啡的花芽為複芽,每個葉腋中有花芽 2~6 個,花芽的發育與枝條內部營養及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咖啡不同株或同株不同葉腋或同一葉腋不同花的花芽,發育常不一致,有先有後,形成花期相對的集中,多次開花的特性。樹齡 4~5 年的咖啡樹都會開花,花期約在2~3 月,咖啡花在外觀和氣味與茉莉花相似,開花時緊生於咖啡樹枝呈簇狀。白色的花瓣及清淡的茉莉花香,顯得高貴優雅,但可惜它的花期極短約 3~5 天。因此能夠欣賞咖啡園內咖啡花海的盛況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咖啡花開後,便由咖啡綠色小果實取代
果 實:未成熟咖啡果實為綠色,經過 6~7 個月的成熟期後,成熟的果實外皮呈紅色,由於其形狀與顏色與櫻桃相似,因此,外國人稱成熟咖啡果實為櫻桃 (Cherry) ,在鮮紅的外果皮下,是果皮一種甜甜的黏黃物質包住整個咖啡豆。正常情況下每顆果實有兩粒咖啡豆,扁平面相對,咖啡豆的表面有一層非常薄的隔膜組織─銀皮 (Silver Skin),每粒咖啡豆與其銀皮皆位於有防護作用的堅硬乳色豆形殼裹,叫內果皮(Parchment),作用是把咖啡豆和黏液分開。正常的咖啡樹有時會長出一些較小的果實,裡面只有一粒咖啡豆,這種單粒咖啡豆有不同的名稱,叫圓豆(Peaberry)、單豆或寶拉( Perla),它不會有扁平的一面,相反的,它的體型較小,且幾乎成圓形。由於其量非常的少,且必須特別的挑選、蒐集在一起,因此,它的價格比平常的咖啡豆高出很多,很多人覺得圓豆的味道特別好,是因其圓形的豆形能將咖啡的原味,緊包密於豆中,味道特為濃烈。許多咖啡喜愛者,視它為咖啡豆中的極品。
特 性:
咖啡樹的分類很複雜,有許多種類多樣性與系品種。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商業實用性的─阿拉比卡咖啡 (coffee. arabica) ,及另一種以其產量最著名的羅巴斯達(robusta) 為主要兩大品種。雖許多人致力於研究咖啡樹的混種,以提高咖啡的產量及抗病力,然而,混種的味道就是比不上純種的味道。果實含有膠質,採收後送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再發酵脫除膠質,僅存種子稱咖啡豆。再用脫殼機脫除種子果殼,並經磨光機磨去銀膜,並磨光豆面,再焙炒研末,既成精製咖啡。
其 他:咖啡樹是一種常綠喬木,開白色的小花,結綠色的果實,一直到成熟時才轉為紅色。正常的一株咖啡樹通常可以長到 5~10 公尺高,不過為了採收方便,豆農們常將其修剪至 2 公尺以下。開花後結出一顆顆深綠色橢圓的果實,成熟的果實由深綠轉成鮮紅色,由於色澤與櫻桃相近,故暱稱之「櫻桃」,而每顆「櫻桃」裡又含有一對種子,這對種子就是所謂的咖啡豆。
植物圖片
※※※※※※※※※※※※※※※
4.泥胡菜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泥胡菜
英文名稱:kitsuneazami,fog's hesmistepta
學 名: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
Cirsium lyraum Bunge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科 名:菊科(Compositae)泥胡菜屬(Hemistepta)
別 名:野苦麻、銀葉草、苦馬菜、牛插鼻、石灰菜、糯米菜、貓骨頭、剪刀草、苦藍頭菜、花苦蕒菜、苦郎頭、絨球
原產地:中國大陸、臺灣
分 佈:中北低海拔休耕地、原野、路旁。
用 途:1.野草:冬季田野常見的野草。2.救荒菜:將嫩莖葉青炒調味,可當救荒菜。3.藥用:性味:全草:苦、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活血袪瘀,消腫鎮痛,止血生肌。治頸淋巴腺炎,肝炎,肺結核,尿道炎,癰瘡腫毒;外用治外傷出血,乳癰,骨折。
莖:莖直立。有縱溝,被毛,多分枝。
葉:
莖生葉互生,長橢圓形,具羽狀深裂,葉背被有白色綿毛,根生葉有柄,靠莖頂之葉則無柄。上層葉極少,線狀披針形。
花:
頭狀花序紫紅色,著生頂端,具長花梗,均為筒狀花所構成。
果 實:瘦果長橢圓形,紅褐色,具有色冠毛。
特 性: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莖生葉互生,長橢圓形,具羽狀深裂,葉背被有白色綿毛,根生葉有柄,靠莖頂之葉則無柄。頭狀花序紫紅色,著生頂端,具長花梗,均為筒狀花所構成。瘦果長橢圓形,紅褐色,具有色冠毛。
植物圖片
※※※※※※※※※※※※※※※
5.花生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花生
英文名稱:Groundnut, Peanut
學 名:
Arachis hypogaea.
科 名:豆科(Fabaceae)(蝶形花科)花生屬(Arachis)
別 名:落花生、土豆、長生果、地果
原產地:原產地不明,有非洲、北美洲西印度群島及埃及等說法,後來在巴西發現十多種與花生同屬的野生種,推測可能由此變成現在的栽培種,因此大都認為花生原產巴西。臺灣則在15世紀末,自福建、廣東引進。
分 佈:臺灣各地凡有砂質土地區均能栽培,其中以雲林、花蓮、苗栗、臺東為盛產區。
用 途:1. 食用:果仁富含蛋白質、脂肪及磷質,莖葉是良好的綠肥或牛羊飼料。花生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渣滓稱油粕,可當肥料、飼料或製食品。花生俗稱「長生果」,甘溫養胃、調氣耐饑、潤肺補脾;貧血、營養不良、腳氣、水腫等癥狀,均可用花生作食療,煮食時最好連豆衣(豆仁的外表薄膜)食用。由於含脂質特別多,患有胃潰瘍、內臟器官痼疾或皮膚、臉部易生瘡痘者,不宜大量攝食。 2. 藥用:落花生健脾胃。花生油治小兒蛔蟲腸阻塞癥,以及麻痹性阻塞。
莖:莖呈蔓性,匍匐生長。高約一公尺,會長出不定根。
葉:
葉互生,小葉二對,夜晚會閉合,倒卵形,全緣。
花:
花腋生,蝶形花,黃色。春至秋季均能開花。花色呈黃似 1 隻小巧的蝴蝶,當花授精後,子房柄即向下伸長,伸長期間子房休眠暫停發育,子房到了地表面,如遇土質膨鬆即進入土中深約 2 ~7 公分處繼續發育,橫臥結莢。因此開花特別多,栽培土質也就需要特別膨鬆的砂土,但有效結莢花數僅 16 %。
果 實:果實外形和種子依品種不同而有不同的外形,以臺南11號為例:莢果大而呈長筒形,略有腰身,莢殼具網紋,剝實率70%左右,種子呈橢圓型。
特 性:
與其他豆科植物相同,花生的根部也有一個個的根瘤,那是共生菌類---根瘤菌存在的證明,根瘤菌能夠固定土壤中的氮,增加土壤的肥沃度。所以許多農田在種了幾年的水稻之後,會改種花生等豆科植物。讓土壤能有生養休息的機會,才能種出更好的農作物。繁殖均用播種法,臺灣大致分春作及秋作,春作 1~3 月,秋作 6~9 月。選新鮮寶滿而無病蟲害花生米當播種的種子,採點播,每穴 1~2 粒。春作花生自播種後約 120~135 天收成,秋作約 105~120 天收成。
植物圖片
※※※※※※※※※※※※※※※
6.金橘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金橘 更多金橘
英文名稱:Round Kumquat
學 名:
Fortunella japonica (Thunb.) Swingle
Calamondin Round Kumquat 金桔
科 名:蕓香科(Rutaceae)金柑屬(Fortunella)
別 名:金桔、楱、丸金柑、金棗、牛奶橘、金柑、壽星柑、羅浮柑、圓金柑、四季桔、公孫桔、圓果金柑、酸桔仔
原產地:中國大陸東南部,臺灣在1906年由日本引進。
分 佈:栽培種
用 途:1. 食用:果肉多汁,味甘酸可食。2. 鳳蝶幼蟲食草:是鳳蝶科幼蟲的食草植物。3. 園藝植栽、盆景用:外形美麗討喜,滿樹金桔象徵大吉大利,常被用為擺飾盆景。4.藥用:果皮、種子、葉片等均可入藥。性味:果實:辛、甘、溫;葉:苦、辛、涼;根:辛、苦、溫。效用:果實:理氣,解鬱,化痰,醒酒。治胸悶。傷酒。口渴。食滯胃呆;葉:疏肝解鬱。理氣散結。治噎嗝。瘰癧;根:健脾理氣。治胃氣痛。疝氣。產後氣滯,腹痛。
莖:小喬木或灌木。枝纖細有刺。
葉:
葉狹長而尖,葉柄與葉片間有關節,有特殊的香氣。
花:
花白色五瓣、有香氣,花開時吸引成群的蜜蜂前來採蜜兼授粉。
果 實:果實小而扁圓、果皮有油、果肉一瓣一瓣的。
特 性:
多年生常綠蕓香科柑屬,小喬木或灌木。枝纖細有刺。葉長卵形,葉柄與葉片間有關節,有特殊的香氣,是鳳蝶科幼蟲的食草植物。花白色五瓣有香氣,花開時吸引成群的蜜蜂前來採蜜兼授粉。秋天結果實,亦稱為橘,形小而扁圓,果皮為紅黃色,果肉多汁,味甘酸可食。果皮、種子、葉片等均可入藥。
其 他:葉子長橢圓形革質,單身複葉,表面有許多油腺,花白色單一,5個花瓣,果實金黃色。常綠灌木,良好的蜜源植物,3-4月開花。冬季吃金桔可強化鼻咽粘膜,預防感冒,金桔浸酒服,可預防支氣管炎。老年人吃金桔還能治胸悶痰積,食滯胃呆,並能增強毛細血管彈性,防治腦血管疾病。
植物圖片
※※※※※※※※※※※※※※※
7.阿薩姆茶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阿薩姆茶
英文名稱:
Assam Tea
學 名:
Camellia sinensis(L.)Ktze. Var. assamica(Mast.)Kitam.
Thea sinenis Linn. var. assamic Pierre
科 名:
茶科 (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
別 稱:
普洱茶、紅茶、烏龍茶(臺灣)、普雨茶、大葉茶
原 產 地:
印度
分 布:
臺灣四大茶區所指的是:文山、老田寮、凍頂和名間。
用 途:
1. 食用:茶的嫩葉供製茗茶,在中國之栽培歷史達 2000 年之久,神農 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味苦甘,性涼微寒;能化痰、消食,利尿、解毒,亦具抑菌、抗癌之效,為最普遍之提神飲料。
莖:
樹皮灰白色、光滑,高可達 3 公尺,小枝平滑,新芽被有絹毛。
葉:
葉膜質,橢圓狀長橢圓形,兩端銳或先端尾狀,長 7~12 公分,寬 3~4.5 公分,側脈 8~10 對,背面脈上有毛。
花:
花白色,秋間腋生,通常有芳香,徑 2.5~3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萼外面殆平滑無毛;花瓣通常 5 枚,圓形,花絲近離生。
果 實:
蒴果扁圓三鈍菱形,次年成熟。
特 性:
常綠灌木,樹皮灰白色、光滑,高可達 3 公尺,小枝平滑,新芽被有絹毛,為便利茶葉採摘,多矮化至 1 公尺左右。葉膜質,橢圓狀長橢圓形,兩端銳或先端尾狀,長 7~12 公分,寬 3~4.5 公分,側脈 8~10 對,背面脈上有毛。花白色,秋間腋生,通常有芳香,徑 2.5~3 公分,花梗長 0.5~1 公分,萼外面殆平滑無毛;花瓣通常 5 枚,圓形,花絲近離生。蒴果扁圓三鈍菱形,次年成熟。
其 他:
臺灣栽培專製紅茶。日據時代,南投魚池的土壤氣候條件和印度阿薩姆相似,便自印度引進栽培,並建立紅茶試驗場,推廣至日月潭、埔里一帶,也推廣至花蓮鶴崗,但近年來,紅茶事業已因失去國際競爭力而消退,茶園都已荒廢,改種柚子等其他經濟作物。現在魚池鄉配合產業觀光,有擴大種植的趨勢。
植物圖片
※※※※※※※※※※※※※※※
8.夜合花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夜合花
英文名稱:Coco Magnolia
學 名:Magnolia coco (Lour.) DC.
科 名:木蘭科 (Magnoliaceae)木蘭屬(Magnolia)
別 稱:夜香木蘭、木蓮、香港玉蘭、夜合、夜合根、川厚樸
原產地:中國大陸華南各省及越南。臺灣於明末清初移民時移植來臺。
分 布:臺灣各地普遍栽植,極為普遍。
用 途:1.園藝景觀、香草植物:適合盆栽或庭園栽培、觀賞、聞香。花可作茶葉添香料及製香水。2. 藥用:花:理氣止痛,行氣散瘀,止咳止帶。治肝郁氣痛,乳房脹痛,疝氣痛,癥痂,帶下,咳嗽氣喘,失眠,四肢浮腫,跌打損傷。
莖: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 2~4 公尺,多分枝,樹枝多呈直立狀,枝莖蔓長柔軟,全株無毛,樹皮灰色光滑。
葉: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 7.5~15 公分,寬約 4~6 公分,先端銳尖或尾狀漸尖,基部略鈍,硬革質,全緣惟稍反捲,表面綠色或暗綠色,有光澤,背面略為淡綠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網狀細脈於表裏兩面均十分明顯;葉柄長 1~1.5 公分,短粗,無毛;托葉早落,其痕跡可達葉柄的先端。
花:花腋生,花梗向下彎垂,單生,有濃郁香味;花梗長 1~2 公分,多呈彎曲狀;萼片 3 片,綠色光滑;苞綠色,光滑無毛;花被片 6 枚,乳白色,倒卵形至橢圓形,花徑約 3~4 公分,有強烈凹陷,先端稍尖;花瓣 6 枚,排成 2 輪,匙形厚質,長 3 公分,花瓣容易剝落,著生期間不長;雄蕊多數,白色,藥隔鈍或圓,心皮 8~12 枚。夜間極香,味似成熟鳳梨香味,夜晚時香氣更濃郁,花期 5~8 月。
果:蓇葖聚合果,長約 3~4 公分,蓇葖木質;每一蓇葖果內有種子 1 枚,種子橘紅色。
特 徵:灌木或小喬木,株高 2~4 公尺,全株光滑無毛。葉革質,長橢圓形,長 7~15 公分,寬約 4~6 公分,葉柄無毛,表面暗綠有光澤,葉背蒼綠色,全緣。花腋生單一,花梗向下彎垂,花近球形,乳白色,夜間極香,味似成熟鳳梨香味,夜晚時香氣更濃郁,花期 5~8 月。聚合果長約 3 公分。本種花色潔白,入夜始釋放香氣,故名夜香木蘭,亦為著名香花植物。
植物圖片
※※※※※※※※※※※※※※※
9.波士頓腎蕨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波士頓腎蕨 更多波士頓腎蕨
英文名稱:Boston Swordfern,Boston Fern Kinney,Sword Sern,Wild Boston Fern
學 名:
Nephrolepis exaltata (L.) Schott
Nephrolepis exaltata (Linnaeus) Schott
Nephrolepis exaltata Schott.
Nephrolepis exaltata Schott. cv. 'Bostoniensis'
Nephrolepis exaltata cv. 'Teddy Junior' (皺葉波斯頓蕨)
科 名:腎蕨科(Nephrolepidaceae) 腎蕨屬(Nephrolepis)
別 名:波士頓蕨、皺葉腎蕨、羅斯福腎蕨、蜈蚣草
原產地:熱帶亞洲及非洲,潮濕陰暗的地區。
分 佈:臺灣全島全境平地至海拔 2000 公尺之山野及海岸砂地。蘭嶼綠島亦有分布。
用 途:1.優良庭園造景植物:市面上常見的波士頓腎蕨有密葉波士頓腎蕨、皺葉波士頓腎蕨及細葉波士頓腎蕨等,其耐陰性佳,極適合做為盆栽、造園假山、巖壁點綴植物。作室內盆栽用時,將其擺放於室內較高處,任其自然垂下,形成綠色瀑布,讓室內綠意盎然,給人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感覺。2.健康環境的指標植物:波士頓蕨與鐵線蕨一樣,可以作為冬天時檢測試內相對濕度的植物,如果這種植物可以在室內保持健康良好的生長,那麼就表示室內環境也是適合人類生活居住的;波士頓蕨的水分蒸發性良好,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澆水,而且對於淨化甲醛也很有效果,可說是室內必備的有益植物。3.插花常用的花材:是良好的插花材料。
莖:株高約 30 公分,具許多走莖,走莖先端向四方伸展開來接觸介質後會長出叢生芽,無膨大之貯水塊根。因波士頓腎蕨不會產生孢子,分株繁殖為其主要的繁殖方法。
葉:
葉叢生,呈淡綠色,自根莖上長出,二回羽狀複葉,葉柄短,葉長度在 60~80 公分左右,小羽片長 3~5 公分,披針形,有波緣,厚紙質;頂部新生葉片多是挺立的;與臺灣原生腎蕨不同之處在於羽片為披針形,羽葉平出,葉緣波狀明顯。
花:
果 實:波士頓腎蕨不會產生孢子,分株繁殖為為其主要的繁殖方法。
特 性:
波士頓腎蕨為腎蕨科腎蕨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具許多走莖,走莖先端向四方伸展開來接觸介質後會長出叢生芽。因波士頓腎蕨不會產生孢子,分株繁殖為為其主要的繁殖方法。葉叢生,自根莖上長出,二回羽狀複葉,葉柄短,葉長度在 60~80 公分左右,小羽片長 3~5 公分,披針形,有波緣,厚紙質;頂部新生葉片多是挺立的;與臺灣原生腎蕨不同之處在於羽片為披針形,羽葉平出,羽片也較密較繁茂,葉緣波狀明顯,且無膨大之貯水塊根。臺灣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山林,全世界約有 30 多種,常見的品種有'Bostoniensis’和'Roseveltii’。波士頓腎蕨原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地生和附生於溪邊林下的石縫中和樹幹上。喜溫暖潮潤和半陰環境。波士頓腎蕨喜濕潤土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春、秋季需充足澆水,保持盆土不乾,否則葉片易枯黃脫落。夏季除澆水外,每天還需噴水數次。懸掛栽培需空氣濕度更大些,否則空氣乾燥,羽狀小葉易發生卷邊、焦枯現象。波士頓腎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較低的光照,切忌陽光直射。適宜的栽培光度 2500~3500 呎燭光,室內光度至少需 75~150 呎燭光,而 250 呎燭光以上可生長良好。生長適溫 25~30℃有利葉片抽出,而 20~25℃有利葉片伸長。冬季溫度不低於 8℃,但短時間能耐 0℃低溫。也能耐 30℃以上高溫。市面上常見的波士頓腎蕨有密葉波士頓腎蕨、皺葉波士頓腎蕨、細葉波士頓腎蕨、垂枝波士頓腎蕨(窗簾蕨)、Bostoniensis、Roseveltii...等。其耐陰性佳,極適合做為室內盆栽,將其擺放於室內較高處,任其自然垂下,形成綠色瀑布,讓室內綠意盎然,給人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感覺。
繁殖方式:
波士頓腎蕨採分株繁殖:全年均可進行,以 5~6 月為好。此時氣溫穩定,將母株輕輕剝開,分開匍匐枝,每盆栽 2~3 叢匍匐枝。栽後放半陰處,並澆水保持潮濕。當根莖上萌發出新葉時,再放遮陽網下養護。
植物圖片
※※※※※※※※※※※※※※※
10.花豆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花豆 更多花豆
英文名稱:White Dutch Runner Bean
學 名:
Phaseolus coccineus L. var. albonanus Bailey
科 名:豆科(Fabaceae)菜豆屬(Phaseolus)
別 名:赤花蔓豆、紅花豆、花仔豆、花柳豆、紅花菜豆、赤花菜豆
原產地:中南美洲,日據時代起引進臺灣
分 佈:產地大多集中在屏東縣及雲林縣。栽培品種有紅皮種、白皮種、青莢種、花莢種。
用 途:1. 植株:可作自然課實驗作物:花豆生長快速,從播種到開花只需約 1 個月;開花至果莢成熟亦約 1 個月,變化明顯,極適合當作小學生的自然課實驗作物。 2. 種子:食用:種子可煮成甜湯,亦是製造豆沙糕餅的餡料之一,加糖熬煮成半透明的甘納豆,可當零食或八寶冰配料。嫩豆莢可當蔬菜,莖葉可做飼料。3.藥用:性味:種子:甘、平。效用:種子:有去濕、袪水腫、除腳氣;富含膳食纖維,可以預防改善便祕、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降低血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花豆所含的鈣,能改善孕婦腿部痙攣的癥狀;花豆而維生素A、B1能幫助體力恢復;有大量的維他命B1,可強化心臟及神經系統;特多的蛋白質營養成分,少量常食則有益身體健康。
莖:直立草本,高可達 30~60 公分;莖上有顯著的長硬毛。
葉:
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卵形,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漸尖,側生小葉偏斜,全緣或 3 淺裂,兩面疏被白色柔毛;托葉卵形。
花:
總狀花序腋生;花萼 2 裂;花冠蝶形,徑約 1 公分,淡粉紅色,旗瓣具短爪,龍骨瓣粉紅色,上部捲曲;雄蕊 10,二體。
果 實:莢果圓柱形,長 5~12 公分。種子 1~5 粒,長腎形,有紅色花紋。
特 性:
豆科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 30~60 公分;莖上有顯著的長硬毛。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卵形,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漸尖,側生小葉偏斜,全緣或 3 淺裂,兩面疏被白色柔毛;托葉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 2 裂;花冠蝶形,徑約 1 公分,淡粉紅色,旗瓣具短爪,龍骨瓣粉紅色,上部捲曲;雄蕊 10,二體。莢果圓柱形,長 5~12 公分。種子 1~5 粒,長腎形,有紅色花紋。花豆的播種適期為 10~11 月。花期 11~12月,果期 12~2 月。產期:12~3月。花豆成熟後易發芽,要立即採收。
植物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