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愛把老人喻作“不老松”、“常青藤”,但我覺得將老人比作銀杏樹更合適。
艱難拼搏了一輩子,老了,何苦再像松樹那樣在懸崖峭壁上,在山巖縫隙里求生存?快到終點(diǎn)了,又何必像藤蔓那樣死攪蠻纏、攀援權(quán)勢,纏著名利不放?
銀杏,古樸素靜,從不矯揉造作,沒有一點(diǎn)婀娜妖嬈,不見一絲艷麗嫵媚。春天,她堅韌不拔地從古老的身枝上萌發(fā)出新芽來。夏日,它的片片鴨蹼似的嫩綠色葉片,令你生出無限遐想,一路追溯到遠(yuǎn)古的恐龍時代。秋風(fēng)乍起,銀杏樹換上了一身黃燦燦的金裝,那輝煌、那崇高、那圣潔,是任何一種樹木所無法比擬的。入冬,銀杏又決不遮遮掩掩,顯露出身姿并不那么秀美的真實(shí)自我,任憑他人評說。
要說到長青不老,銀杏是地球上殘存的古老植物之一,算來已有2.7億年。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了,絕大部分銀杏樹也毀于一旦,只有極少部分在中國生存下來。因此,銀杏樹被稱為“活化石”。銀杏樹生長緩慢,樹齡可達(dá)上千年,所以又被譽(yù)為“長壽樹”。在一棵銀杏樹附近,往往會生出它的兒子樹、孫子樹,可謂兒孫繞膝,生生不息,故又有“公孫樹”之美稱。世界正在步入老齡社會,把“銀杏”來比喻老人應(yīng)該是最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