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今日昆明人

美麗中國·西部新曲

今日昆明人

張長 《 光明日報 》( 2014年10月24日   14 版)
有著昆明性格的溫和柔順、謙讓而又愛玩耍的、操一口純正昆明話的老昆明人,怕只有在翠湖那些唱歌跳舞奏樂的人群中才能找到了。

    王蒙先生在為我的文集所寫的序言中,一開始就贊美云南,之后,又以他的王氏幽默贊美昆明,說:“尤其是昆明,四季如春,繁花似錦,在昆明購物,小販說起話來也是那樣地溫柔和藹,分貝比河北人或者廣東人低十幾倍。”各地的方言皆有自己的特點,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里似也談到,昆明方言溫軟低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包括語言。談論昆明人,先說說昆明人講話有什么特點?從語音聽來,昆明方言介乎四川和貴州之間,音量確實不大,與關東大漢聲震屋瓦的聲音相比很有親和力。尤其是地道的昆明女孩,聲音柔柔的,甜甜的,扁扁的。“甜”“柔”同屬南方女孩的語音,這“扁”則是昆明方言有別于“吳儂軟語”之處,即沒有吳儂軟語的“嗲”,因而自成特色。

    我發現,一個地區的居民個性,語言特色似乎和該地域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天寒地凍容不得你喋喋不休,這成就了關東人的豪邁、說話干脆的性格;而長江邊上的武漢,天氣酷熱,似乎成就了他們熱烈火爆的“九頭鳥”脾氣。四川人講話(尤其是農村人)則聲調偏高,這也許又是因為川西平原人口密度大,罕見大的自然村落,多是十幾家、幾十戶的小居民點,在飛機上看,星羅棋布,密度很大,距離很近。在沒有手機的年代,隔著田垅高聲呼喚便能聽到。長此以往,代代沿續,就形成四川人講話高嗓門的特點。昆明人,尤以老昆明,過去一家或幾家同住四合院里,家人、鄰里間喁喁閑談,講話無須大聲,更不會因嚴寒酷暑迫使談話短促、簡單,于是,昆明人的柔軟綿長的語調便這樣形成了。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花枝不斷四時春”,一年四季皆可出游的自然環境養成了昆明人好玩的性格。廟會、花市、年貨街都是比肩接踵萬頭攢動。如今,省內游、國內游、環球游的話題,在昆明是親朋間、單位里乃至公交車上都能聽到的。然而城市膨脹,人口流動,在大街上是很難聽到地道的老昆明話了。

    在昆明有一個去處——翠湖,能集中觀察到昆明人那種好玩、包容而又溫良的民風。歷史上,翠湖原是昆明市西北郊的一個小湖泊,叫“菜海子”。改革開放,城市暴擴,現在,這一帶已變成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心,翠湖也就成了市中心的一個大大的街心花園。里面亭臺樓閣,曲水回廊,一年四季葉綠蔭濃,花團錦簇,冬日更有貝加爾湖的鷗群飛來越冬,屆時樹影碧波,白鷗點點,鬧市中有如此風景,自然成了全市最喧囂的場所。喧囂不是游人喧嘩,而是好玩貪玩的昆明人一年四季都要在這里唱歌,跳舞,奏樂。特別是雙休日和晚飯后,亭子里,樹蔭下,小廣場上,有跳彝族左腳舞的,有老昆明敲敲打打唱滇戲、扭花燈的,有小年輕狂吼“狼愛上羊呀”的,不遠處還有大媽大嫂們穿著演出服,化了濃妝,且歌且舞,高唱“假如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所有這些,你得近距離聽,稍遠就轟轟然混響成一片了,分不清哆來咪發嗦、聽不出任何旋律任何節奏。每個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樂的人卻各玩各的,相安無事,這最是昆明人溫和性格的明證了。這叫我想起不久前媒體報道外地某些城市廣場,大媽們跳廣場舞,周圍住戶不堪其擾,有的買來更大功率的喇叭進行干擾,更有甚者,或潑大糞,或放藏獒乃至鳴獵槍示警等等。這一對比,更凸顯了昆明人有如春日般的和煦性格。

    昆明人這種包容、溫和的性格在翠湖西路上也明顯看得到。環翠湖有東南西北路,翠湖西路的人行道相對寬敞得多,很多自娛自樂的小樂隊和流浪歌手常在晚飯后或節假日麇集在這里。有高中低音管弦樂配得到位,看的是五線譜,顯得很有專業素養的、自名為“老唱片”的樂隊;也有只憑一臺電子琴支撐音量,二胡或口琴或笛子或嗩吶胡亂配搭的湊合型;或者干脆就憑一把吉他唱流行歌曲的流浪歌手。不足半里的一條人行道上有四五個樂隊,相距也就是一二十米。也是各吹各打,互不干預指責。游人經過這里,想聽雅一點的,可以選擇那個有著小提琴、薩克斯的“老唱片”,他們的樂隊有和聲、有變奏,聽他們奏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鈴兒響叮當》、《花兒與少年》什么的,確也愜意。一般上了歲數的老昆明,要聽云南民歌花燈,就圍在那個湊合型的小樂隊旁邊。年輕人喜歡流行歌曲,就去聽彈吉他的流浪歌手唱時下最火的《小蘋果》。這個歌手把吉他套子打開擺在地上,他收錢。其他的樂隊則既娛人也娛己,不收費。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那個有專業素養的“老唱片”樂隊,常常圍得滿滿的,贏得陣陣掌聲。樂隊各吹各打,聽眾也自由選擇,互不干擾,互不較勁,一片和諧從容的氣氛,這確是昆明的一大人文景觀。昆明人那種好玩,貪玩而又溫良恭儉讓的民風在翠湖得到最集中的展現。

    四季如春的昆明成就了昆明人春天般和煦的性格。那么,自然、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是否也會使民性悄然改變呢?我觀察,地道的昆明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那種溫和、謙恭的性格沒有變,80后、90后的昆明年輕人卻明顯不一樣了。還記得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昆明人的生活好悠閑,喝早茶的中老年人聚在茶館里聽著節奏緩慢的老滇戲清唱;米蘭飄香、青石板上有著苔痕的小巷里,各種悠長、綿軟的叫賣聲隱隱傳來……應和的是藍天白云里掠過的鴿哨聲。如今昆明市,有的是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大街上如過江之鯽的人潮車流,罕見藍天白云,灰蒙蒙的天空里傳來的是波音、空客掠過時的轟鳴。那些中老年人組成的樂隊歌舞隊盡管仍在人行道吹拉彈唱,然更多的年輕人卻騎著悄無聲息的電動車疾馳而過,仿佛都急著要去辦某件重要的事情,對此充耳不聞。即便是走在路上的年輕人也不一樣。大多數步履匆匆,卻又低頭玩著各自的手機,好幾次差點和我撞個滿懷。莫非這就是新的昆明人?很想找找那些說話溫軟的昆明女孩,但看到的只有放學時打打鬧鬧嘰嘰喳喳的中學生和晚上與男友到翠湖邊酒吧里聽聽席琳·迪翁喝一杯咖啡的白領女士了。老昆明世代相傳的民性是否在這幾代人的身上已悄然改變?我不知道。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生態環境,生活環境,生存環境和半個世紀前大不一樣了!特別是近些年,人口自由流動,使大量的外地人擁入了這個民風淳樸,從不排外,四季如春又很容易掙錢的城市。現在走進翠湖,特別是節假日和傍晚時分,你能聽到各種口音:河南、四川、貴州、江浙、東北、兩廣……其中很多人已在昆明買了房子,成了當代昆明人。昆明已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七八十萬人口的城市,猛增到現在的七百多萬,成了一個移民城市。移民影響著民風民俗。環境也改變著這個城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大觀樓遠眺滇池,在西山遠眺昆明市區都是澄明一片。現在登西山南望滇池,北望市區,大多日子里都是灰蒙蒙的,似霧似霾,再見不到“水綠天青不起塵”的昆明往昔。

    既然自然環境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性格的形成,那么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的變化,長年累月,一代一代,是否也會改變昆明人的個性?比如現在生活在美國的印第安人與他們的祖先相比,為適應當代社會的競爭,其民族個性怕也和他們的祖先不完全一樣了。看著霧霾似的空氣,受污染的滇池,被拆掉的古老民居以及被高樓大廈包圍著的小小盆景似的翠湖,還有翠湖里那些南腔北調的外來移民,有著昆明性格的溫和柔順、謙讓而又愛玩耍的、操一口純正昆明話的老昆明人,怕只有在翠湖那些唱歌跳舞奏樂的人群中才能找到了。而當一曲終了,夜幕降臨,就連這幾個人也消失在黑乎乎的鋼筋水泥的森林里了。

    (作者系白族作家,1957年開始創作,曾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三次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現居昆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翠湖周邊寫生
翠湖觀鷗
昆明翠湖觀海鷗
冬日的昆明翠湖
2010.12昆明 翠湖
昆明翠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万年县| 建平县| 乌兰察布市| 沧源| 昌宁县| 房山区| 安溪县| 诸城市| 通城县| 天津市| 无为县| 彭泽县| 铜山县| 方正县| 宿迁市| 通州市| 同德县| 三原县| 六盘水市| 宁南县| 仁寿县| 宾阳县| 新建县| 青冈县| 互助| 昂仁县| 黄平县| 德安县| 嘉义市| 马山县| 红桥区| 阳山县| 友谊县| 大邑县| 宜兴市| 华蓥市| 汽车| 威远县| 泰来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