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狼圖騰》中悟生態
2014年10月25日 來源:
齊魯晚報 □劉玉福(辦公室科員)
第一遍通讀《狼圖騰》,讓我對狼沒有了憎恨和偏見,并對草原有了大概的了解。時隔六年再次通讀該書,讀出了不同的味道,讓我有了許多感悟和思考。
這是一部因狼而起的認知游牧民族生存哲學的奇書。草原學是一部生態學,也是一部生存學,一部古老而奇妙的關系學。草原民族懂得要在草原上長期生存,就要保護草場控制載畜量。在草原,狼殺黃羊從不殺絕,打旱獺也是打大不打小。蒙古人打狼、打獺子更是不趕盡殺絕。這些草原的規矩,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正是草原狼在草原生態中的重要作用,草原民族才以狼為師、以狼為友、愛狼敬狼,狼成了草原人崇拜的圖騰。
在草原民族看來: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狼和人也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草原人和草原狼打了幾千年的仗,就是為了控制草原人口和牲畜數量,所以草原才會有幾千年不變的水草豐美。
人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動物,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打破自然界的平衡,物種的多樣性也正受到人類的威脅。記得小時候,在老家田間的溝渠里,魚、蝦、螃蟹、泥鰍隨處可見。溝渠的兩側有許多螃蟹打的土洞,拿一根狗尾巴草就能釣出小螃蟹來。在田間地頭,走不了幾步就有受驚嚇的青蛙撲通、撲通跳進溝渠里去。早上我跟著哥姐到云蒙湖上游的小溪里,用個小網子就能很輕易地撈起許多小河蝦,在網子里蹦蹦跳跳,散發著淡淡的腥香。而現在,小溪和溝渠都干涸了,魚蝦螃蟹都沒有了,連青蛙和蛇都很少見到了。我們想用“生化武器”殺滅害蟲,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可害蟲沒有殺盡,害蟲的天敵卻被滅掉或者上了餐桌。
在草原,人、狼、食草動物都控制在合理的數量內,是為了更好地生存。連狼都知道保護草原的生態平衡,聰明的、高智商的人類不是更應該保護生態平衡,為我們后世的子孫留下美好的家園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