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從小就喜歡學醫,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鉆研撰寫了《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還曾經做過長沙的太守,因為想救治更多的沒錢治病的窮苦人家就返鄉了。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南陽五圣之一。
張仲景在長沙任職太守的期間,仍然關心民間的病情,經常召見各地的名醫一起商討病情。研究各種疑難雜癥。當時南陽流行了一種傷寒病,傷亡很大,張仲景聽說以后,辭去太守的職位決定去南陽為那些窮苦的百姓治病。
張仲景沿路看到已經有很多人感染了傷寒病,手腳冰涼、怕冷胃寒、吃不進東西、腹瀉腹痛冒虛寒。張仲景診斷一番是脾胃有濕所導致的,所謂的傷寒病只是看起來像是怕冷所表現出來的癥狀罷了。張仲景將這種病稱為“濕病。”是體內所含有的寒氣所導致的寒濕。
1、經常感到腹瀉、腹痛;
2、身體發涼、比較怕冷;
3、口中發甜;
5、大便稀軟發臭;
6、身體水腫導致肥胖;
以上就是寒濕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不注意或者不及時調理的話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的。
張仲景在看到村民的情況時剛開始也是無從下手、只先調理脾后來癥狀好轉以后又開始慢慢的調理濕。發現體內的濕并不是很好的調理,需要一步一步地來,一些比較寒性的藥物不但調理沒作用還會加重寒濕。后來張仲景用茯苓、桑葉、黃精、山楂、菩提子等用冷水煎服后飲下,半月余就有村民明顯的好起來了。但是有些體質比較虛弱的村民調理了一個多月才有好轉。從此,張仲景被稱為醫圣漸漸傳開。
悅悅大夫提醒:體內寒濕嚴重一定要少吃寒涼的食物、很容易加重體內的寒濕。晚上九點可以用水把花椒煮開泡腳,花椒泡腳的時間不宜太長不然很容易發黑,也可以用艾草和食鹽都可以。食物方面適量吃一些羊肉或者蔥姜蒜都可以。
問:你有被濕氣困擾的煩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