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生前段時間被檢查胃癌,好在是早期,進行了腫瘤切除之后,接著又做了幾次化療,便得到了臨床上的治愈。
但是出院后的邱先生總是感到疲乏無力,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來精神,后來怕是癌癥復發,又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結果一切都好,醫生說他的身體也在漸漸恢復,不用過于擔心,不過疲乏無力的癥狀還是沒有改變。
后來邱先生的太太聽說可以看看老中醫,說不定能改善,于是便拉著他去看中醫,后經過中醫診斷,邱先生有脾虛的毛病。
據了解,很多癌癥患者都有脾虛的毛病,但脾胃被稱為后天之本,一旦出現問題,身體便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像邱先生這樣癌癥預后的患者,很多都存在脾虛的毛病,這主要是由于經歷過手術、化療之后,身體的各項機能都處于比較低的水準。但是中醫常說“脾胃為后天之本”,換句話說你的身體能否一直健康下去,取決于脾胃健不健康。
《黃帝內經》中提到:“脾胃者,倉康之官,五味出焉”。用通俗點的話解釋,如果將人體比喻成一個國家,那么脾胃就是主管糧食倉庫的官吏,能夠為其他器官和生命活動源源不斷地提供物質支持,脾胃也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中醫又將脾胃稱為是“后天之本”,這是因為人在出生后,需要依靠脾胃來運化水谷,才能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物質,才能夠維系人體的生命活動。
我們經常會聽到中醫說脾虛,其實脾虛又分為3種,分別是脾氣虛、脾陽虛和脾陰虛,它們分別有不同的癥狀表現。
·脾氣虛
我們說如果一個人的正氣足,那么他會聲音洪亮、活潑開朗,總之就是充滿活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脾胃等臟腑的功能也會隨之減弱,便會出現脾氣虛的癥狀。
《素問·脈要精微論》:“言面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所以脾氣虛的人往往懶言氣短,此外還會感到困乏,只想躺著。
·脾陽虛
脾陽虛的人由于體內輸送水谷精微的效率比較低,很多食物都來不及消化和吸收,時間長了就會消化不良,出現食欲不正、腹脹、腹痛等癥狀。
長此以往下去,部分人還會出現發胖、身材浮腫等表現。對于這種脾虛的人群,除了要健脾之外,也建議提升陽氣,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脾陰虛
脾陰虛相對來說比較少見,這類人群脾精不足,運化功能異常,所以經常會出現大便溏或者干結等癥狀。
此外,這類人群往往偏愛比較重口的食物,但是口味重的食物又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循環往復會加重脾陰虛。因此對于這類人群來說,建議清淡飲食,適當吃些有利于養血滋陰的食物,比如銀耳、山藥等。
脾胃虛弱的人更容易生病,所以很多人有脾胃虛弱的情況時,都會想辦法進行調理。
枳術湯出自《金匱要略》中的一個中藥方。后來金代中醫大家張元素又在枳術湯的基礎上研制了治療脾胃病的代表方劑,那就是枳術丸,主要具有消食、治痞、強胃的作用。
枳術湯是由白術和枳實(麩炒)組成,將這兩味藥研為細末,然后用荷葉包裹燒成丸來服用。
白術是一種溫燥的藥材,它為脾所喜,可以滿足脾在病理狀態下的需要,既可以補氣健脾,改善脾氣虛的癥狀,又可以有效消除脾虛、濕邪內阻、濕濁內停的情況,所以白術既能補虛,又能祛邪。
枳實具有破堅積、消實痞、除胸脅痰癖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脾胃運化功能失調,無法運化精微而引起的痰濕停滯。
荷葉雖然普通,但是它具有升清的作用,能夠升發脾氣。用荷葉包裹米來燒飯,既能養胃氣,又可以提升脾氣。
因此,用白術和枳實(麩炒)和荷葉一起煮飯吃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
現代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很容易傷脾胃,所以平時要多關注脾胃健康,如果有脾虛的情況,不妨試試用枳術湯來調理。
參考資料:
[1]李其忠.脾胃一虛 百病由生[J].大眾醫學,2017:57.
[2]張繼烈,鞠鯉亦.從《內經》看脾氣虛[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2-13.
[3]《脾氣虛怎么辦》.中國中醫藥報.2019-04-22